一种双层火龙果种植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6134发布日期:2023-12-07 01:01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火龙果种植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火龙果种植,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火龙果种植架。


背景技术:

1、火龙果为多年生攀援性的多肉植物。植株无主根,侧根大量分布在浅表土层,同时有很多气生根,可攀援生长。根茎深绿色,粗壮,长可达7米,粗10-12厘米,具3棱。棱扁,边缘波浪状,茎节处生长攀援根,可攀附其他植物上生长,肋多为3条,每段茎节凹陷处具小刺。由于长期生长于热带沙漠地区,其叶片已退化,光合作用功能由茎干承担。茎的内部是大量饱含粘稠液体的薄壁细胞,有利于在雨季吸收尽可能多的水分。

2、目前火龙果种植需要将火龙果树绑在水泥柱上,每隔30cm用柔软的绑带将火龙果植株在水泥柱上绑缚一个点,让火龙果植株沿着水泥柱向上攀缘生长,这就会导致随着火龙果植株的生长会导致绑带对植株造成勒痕,并且绑带只能够使用一次,十分浪费资源,操作费事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火龙果种植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随着火龙果植株的生长会导致绑带对植株造成勒痕,并且绑带只能够使用一次,十分浪费资源,操作费事费力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火龙果种植架,包括立柱,立柱的截面为方形,立柱上设置有第一种植架和第二种植架,第一种植架和第二种植架水平设置在立柱上且第二种植架位于立柱的顶部,第一种植架位于立柱的中部将立柱自下而上分为第一生长区和第二生长区,第一生长区和第二生长区内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两个滑块、两个滑槽、两根限位杆以及握把,两个滑槽竖向开设在立柱的同一侧面上,两个滑槽处在立柱的相同高度上且与外界连通,两个滑块分别可上下滑移的设置在两个滑槽的内部,限位杆水平设置,限位杆的一端与滑块固接,限位杆的另一端与握把固接,握把水平设置,限位杆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固接有若干竖直的固定柱,固定柱上部开设有绑带孔。

3、进一步的,调节机构还包括若干横向槽,横向槽水平开设在滑槽的同一侧,横向槽与滑槽连通,横向槽适于滑块横向滑移,竖直方向相邻两个横向槽之间的距离固定为30厘米。

4、进一步的,第一种植架包括第一圆环和四根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圆环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立柱的一角连接,第二种植架包括第二圆环和四根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圆环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立柱的一角连接。

5、进一步的,第一生长区和第二生长区内的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调节机构。

6、进一步的,滑槽的顶部开设有接入口。

7、进一步的,立柱底部固接支撑脚。

8、进一步的,滑槽的截面为凸字形。

9、进一步的,接入口为方形,接入口的尺寸大于滑块。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火龙果种植架,通过第一种植架和第二种植架的设置,提高了火龙果种植架在竖向空间上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阳光的吸收效率,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使得在火龙果植株的生长过程中,可以不断调节绑缚火龙果植株的高度,通过多个固定柱的设置,使得可以调节绑带到立柱之间的距离,随着火龙果植株的生长改变绑带的松紧,避免绑带对火龙果植株造成勒伤,通过绑带孔和十字槽的设置,使得绑带的固定更加方便牢固,通过支撑脚的设置,使得双层火龙果种植架更加的稳固,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火龙果种植架,包括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截面为方形,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第一种植架(2)和第二种植架(3),所述第一种植架(2)和第二种植架(3)水平设置在立柱(1)上且所述第二种植架(3)位于立柱(1)的顶部,所述第一种植架(2)位于立柱(1)的中部将立柱(1)自下而上分为第一生长区(6)和第二生长区(7),所述第一生长区(6)和第二生长区(7)内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滑块(8)、两个滑槽(9)、两根限位杆(10)以及握把(11),两个所述滑槽(9)竖向开设在所述立柱(1)的同一侧面上,两个所述滑槽(9)处在立柱(1)的相同高度上且与外界连通,两个所述滑块(8)分别可上下滑移的设置在两个所述滑槽(9)的内部,所述限位杆(10)水平设置,所述限位杆(10)的一端与滑块(8)固接,所述限位杆(10)的另一端与握把(11)固接,所述握把(11)水平设置,所述限位杆(10)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固接有若干竖直的固定柱(12),所述固定柱(12)上部开设有绑带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火龙果种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若干横向槽(15),所述横向槽(15)水平开设在滑槽(9)的同一侧,所述横向槽(15)与滑槽(9)连通,所述横向槽(15)适于滑块(8)横向滑移,竖直方向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槽(15)之间的距离固定为3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火龙果种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架(2)包括第一圆环(201)和四根第一支撑杆(202),所述第一支撑杆(202)的一端与第一圆环(20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02)的另一端与立柱(1)的一角连接,所述第二种植架(3)包括第二圆环(301)和四根第二支撑杆(302),所述第二支撑杆(302)的一端与第二圆环(30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02)的另一端与立柱(1)的一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火龙果种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长区(6)和第二生长区(7)内的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调节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火龙果种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9)的顶部开设有接入口(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火龙果种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底部固接支撑脚(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火龙果种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9)的截面为凸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层火龙果种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口(14)为方形,所述接入口(14)的尺寸大于滑块(8)。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火龙果种植架,属于火龙果种植技术领域,包括立柱,立柱的截面为方形,立柱上设置有第一种植架和第二种植架且第二种植架位于立柱的顶部,第一种植架和第二种植架水平设置在立柱上,第一种植架位于立柱的中部将立柱自下而上分为第一生长区和第二生长区,第一生长区和第二生长区内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两个滑块、两个滑槽、两根限位杆以及握把,限位杆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固接有若干竖直的固定柱,固定柱上部开设有绑带孔。本技术提供的双层火龙果种植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随着火龙果植株的生长会导致绑带对植株造成勒痕,并且绑带只能够使用一次,十分浪费资源,操作费事费力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房莉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蓝之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