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2322发布日期:2024-02-07 12:1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围栏装置,具体为一种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


背景技术:

1、稻田养鳖是我国近年大力倡导的绿色种养殖模式。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生物资源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利用鳖好动、勤觅食的生活习性,可控草、除草、捕食水生动物、驱赶害虫,同时鳖的残饵和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肥料,在增加稻田水体营养程度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另外还促进了田间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资源的繁殖,增加稻田中中华鳖的饵料。

2、现有的稻鳖共生系统中为了防止鳖逃脱共生系统,都会在共生系统的外围安装围栏,从而起到保护共生系统的效果,但是现有的围栏在安装时,仅仅依靠竖杆插入土地,其稳定性是不佳的,在鳖几次撞击弹性网后便会出现竖杆倾斜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围栏倾倒,从而造成共生系统的破坏,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包括竖杆,所述竖杆的外壁安装有横杆,且竖杆的内部滑动套接有套杆,所述竖杆与横杆之间设置有弹性网,所述竖杆的外壁开设有限位孔,且竖杆的底端外侧设置有与套杆外壁连接的支撑斜杆,所述套杆的外壁设置有与限位孔适配的限位卡,且限位卡的一端位于套杆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与限位卡连接的伸缩弹簧。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围栏装置能够被很稳定的安装在农田中,防止了围栏的倒塌,进一步提高了共生系统的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为两组,一组所述靠近竖杆底部的横杆与竖杆固定连接,另一组位于竖杆上部的横杆与竖杆拆卸连接,一组所述横杆的外壁安装有螺栓,且竖杆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栓适配的第二螺栓孔,所述套杆的内部也开设有与螺栓适配的第一螺栓孔,且非安装状态下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错位分布。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横杆能够被拆卸,从而适应不同水深的稻田,提高适用性。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斜杆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所述支撑斜杆等距且环形分布在套杆的外壁,所述支撑斜杆与竖杆外壁滑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提高稳定性的效果。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靠近竖杆顶部的横杆的外壁安装有多组等距分布的叶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对水内增氧的效果。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杆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套杆滑动的空腔,且空腔的底壁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端面安装有与套杆底端连接的复位弹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辅助套杆移动的效果,此外还能够实现套杆的自动复位。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套杆、限位卡、限位孔、支撑斜杆和空腔,首先将竖杆插入农田中,待到竖杆稳定后向下按压套杆,套杆因此会带动其外壁的支撑斜杆向下移动,直至支撑斜杆的底端移动至与竖杆底端齐平,随后将限位卡卡合在限位孔中,实现对支撑斜杆的限位效果,从而提升围栏的整体稳定性,此外,在支撑斜杆完成移动限位后,稻田中的水会通过竖杆外壁进入空腔中,从而增加了竖杆的重量,更易一步的提升了围栏装置的稳定性;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叶轮、螺栓、螺栓孔,在下压套杆完成对支撑斜杆的安装时,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会重叠,此时可以通过拆装螺栓实现对横板的高度调节,使得叶轮的一半高度浸没在水中即可,从而适配不同深度的稻田,在自然风吹过时,其会带动叶轮转动,叶轮转动后会带起稻田中的水向上流动,与空气接触融合氧气后便会重新回到稻田中,从而起到对稻田水源增氧的效果,提升了鳖的生活环境,减少其撞击弹性网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围栏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包括竖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的外壁安装有横杆(2),且竖杆(1)的内部滑动套接有套杆(4),所述竖杆(1)与横杆(2)之间设置有弹性网,所述竖杆(1)的外壁开设有限位孔(5),且竖杆(1)的底端外侧设置有与套杆(4)外壁连接的支撑斜杆(6),所述套杆(4)的外壁设置有与限位孔(5)适配的限位卡(8),且限位卡(8)的一端位于套杆(4)的内部开设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的内部安装有与限位卡(8)连接的伸缩弹簧(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为两组,一组靠近所述竖杆(1)底部的横杆(2)与竖杆(1)固定连接,另一组位于竖杆(1)上部的横杆(2)与竖杆(1)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的外壁安装有螺栓(3),且横杆(2)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栓(3)适配的第二螺栓孔(10),所述套杆(4)的内部也开设有与螺栓(3)适配的第一螺栓孔(9),且非安装状态下第一螺栓孔(9)与第二螺栓孔(10)错位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斜杆(6)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所述支撑斜杆(6)等距且环形分布在套杆(4)的外壁,所述支撑斜杆(6)与竖杆(1)外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竖杆(1)顶部的横杆(2)的外壁安装有多组等距分布的叶轮(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套杆(4)滑动的空腔,且空腔的底壁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端面安装有与套杆(4)底端连接的复位弹簧(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涉及围栏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竖杆,所述竖杆的外壁安装有横杆,且竖杆的内部滑动套接有套杆,所述竖杆的外壁开设有限位孔,且竖杆的底端外侧设置有与套杆外壁连接的支撑斜杆,所述套杆的外壁设置有与限位孔适配的限位卡,且限位卡的一端位于套杆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与限位卡连接的伸缩弹簧。本技术通过套杆、限位卡、限位孔、支撑斜杆和空腔,提升围栏的整体稳定性;通过叶轮、螺栓、螺栓孔,提升了鳖的生活环境,减少其撞击弹性网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围栏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晓泉,张鹏,吴昊,刘栋梁,邱齐骏,刘志猛,丁鲲,张九兰,黄志华,应薇,周胜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省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