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蚯蚓回避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6530发布日期:2023-12-30 02:1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蚯蚓回避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蚯蚓回避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1、蚯蚓的生命活动不仅能改善土壤的通气及排水,还能对土壤中的大部分污染物都有富集作用,因而,利用暴露于土壤污染物中的蚯蚓对多种污染物的敏感性,指示土壤污染状况,已经成为土壤污染生态毒理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蚯蚓回避测试能够反映蚯蚓行为对污染物的响应,具有反应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土壤污染生态毒理诊断的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价。但目前的蚯蚓回避测试装置,通过在蚯蚓回避容器中放置一隔板,将蚯蚓回避测试装置分成两部分进行测试分析,提供的测试数据的质量较低,使得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价的准确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蚯蚓回避测试装置,以提升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2、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蚯蚓回避测试装置,包括: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顶盖、活动隔板、多个槽板,其中,

3、第一环形板位于第二环形板的内侧,在第一环形板的外侧,开设有均布的多个第一开口槽,在第二环形板的内侧,开设有均布的多个第二开口槽;

4、槽板的一端嵌入在第一开口槽中,另一端嵌入在第二开口槽中,两个槽板与第一环形板以及第二环形板形成一用于蚯蚓回避测试的容纳腔室;

5、活动隔板内置在第一环形板形成的容纳腔室内,顶部设置有提拉手环;

6、在相邻容纳腔室的槽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均布的连通槽;

7、在对应各容纳腔室的第一环形板的底部,设置有与容纳腔室相连通的连通孔;

8、顶盖固定在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上,与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形成密封空间,顶盖上设置有用于透气的防逃逸孔;

9、在第二环形板的外侧,设置有滚轴,滚轴上缠绕有遮光布,遮光布的一端锁紧在滚轴上。

10、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顶盖上朝向容纳腔室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光照器和温调器。

11、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顶盖上朝向容纳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湿度调节器。

12、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连通孔为直通孔,所述连通槽为u型通槽或s型通槽。

13、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容纳腔室的数量为4-10个。

14、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底座、滑轮及推杆,其中,

15、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放置在底座上,底座的底端设置有滑轮,推杆固定在底座上。

16、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容纳腔室包括:第一浓度容纳腔室、第二浓度容纳腔室、第三浓度容纳腔室、第四浓度容纳腔室及第五浓度容纳腔室,其中,第一浓度容纳腔室至第五浓度容纳腔室中的污染物浓度依次增大,其中,与第一浓度容纳腔室相邻的容纳腔室分别为第三浓度容纳腔室和第五浓度容纳腔室,与第三浓度容纳腔室相邻的容纳腔室为第四浓度容纳腔室,与第五浓度容纳腔室相邻的容纳腔室为第二浓度容纳腔室。

17、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容纳腔室包括:第一浓度容纳腔室、第二浓度容纳腔室、第三浓度容纳腔室、第四浓度容纳腔室、第五浓度容纳腔室及第六浓度容纳腔室,其中,第一浓度容纳腔室至第六浓度容纳腔室中的污染物浓度依次增大,其中,与第一浓度容纳腔室相邻的容纳腔室分别为第六浓度容纳腔室和第五浓度容纳腔室,与第六浓度容纳腔室相邻的容纳腔室为第三浓度容纳腔室,与第五浓度容纳腔室相邻的容纳腔室为第二浓度容纳腔室,与第二浓度容纳腔室相邻的容纳腔室为第四浓度容纳腔室。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蚯蚓回避测试装置,包括: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顶盖、活动隔板、多个槽板,其中,第一环形板位于第二环形板的内侧,在第一环形板的外侧,开设有均布的多个第一开口槽,在第二环形板的内侧,开设有均布的多个第二开口槽;槽板的一端嵌入在第一开口槽中,另一端嵌入在第二开口槽中,两个槽板与第一环形板以及第二环形板形成一用于蚯蚓回避测试的容纳腔室;活动隔板内置在第一环形板形成的容纳腔室内,顶部设置有提拉手环;在相邻容纳腔室的槽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均布的连通槽;在对应各容纳腔室的第一环形板的底部,设置有与容纳腔室相连通的连通孔;顶盖固定在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上,与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形成密封空间,顶盖上设置有用于透气的防逃逸孔;在第二环形板的外侧,设置有滚轴,滚轴上缠绕有遮光布,遮光布的一端锁紧在滚轴上。这样,通过设置多个不同浓度的污染土壤的容纳腔室,容纳腔室之间通过连通槽相连通,使得各容纳腔室内的蚯蚓,能够针对不同浓度的污染物,表现出不同的回避行为,得到的测试数据能够反映蚯蚓的自然回避特性,有效提升回避测试的数据质量,进而提升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准确度。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蚯蚓回避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顶盖、活动隔板、多个槽板,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蚯蚓回避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朝向容纳腔室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光照器和温调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蚯蚓回避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朝向容纳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湿度调节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蚯蚓回避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为直通孔,所述连通槽为u型通槽或s型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蚯蚓回避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室的数量为4-10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蚯蚓回避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滑轮及推杆,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蚯蚓回避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室包括:第一浓度容纳腔室、第二浓度容纳腔室、第三浓度容纳腔室、第四浓度容纳腔室及第五浓度容纳腔室,其中,第一浓度容纳腔室至第五浓度容纳腔室中的污染物浓度依次增大,其中,与第一浓度容纳腔室相邻的容纳腔室分别为第三浓度容纳腔室和第五浓度容纳腔室,与第三浓度容纳腔室相邻的容纳腔室为第四浓度容纳腔室,与第五浓度容纳腔室相邻的容纳腔室为第二浓度容纳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蚯蚓回避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室包括:第一浓度容纳腔室、第二浓度容纳腔室、第三浓度容纳腔室、第四浓度容纳腔室、第五浓度容纳腔室及第六浓度容纳腔室,其中,第一浓度容纳腔室至第六浓度容纳腔室中的污染物浓度依次增大,其中,与第一浓度容纳腔室相邻的容纳腔室分别为第六浓度容纳腔室和第五浓度容纳腔室,与第六浓度容纳腔室相邻的容纳腔室为第三浓度容纳腔室,与第五浓度容纳腔室相邻的容纳腔室为第二浓度容纳腔室,与第二浓度容纳腔室相邻的容纳腔室为第四浓度容纳腔室。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蚯蚓回避测试装置,包括:第一环形板、位于第一环形板外侧的第二环形板、顶盖、活动隔板、多个槽板,在第一环形板的外侧,开设有第一开口槽,在第二环形板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开口槽;槽板的一端嵌入在第一开口槽中,另一端嵌入在第二开口槽中,形成容纳腔室;活动隔板内置在第一环形板形成的容纳腔室内,顶部设置有提拉手环;在相邻容纳腔室的槽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连通槽;在第一环形板的底部,设置有与容纳腔室相连通的连通孔;顶盖与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形成密封空间,设置有防逃逸孔;在第二环形板的外侧,设置有滚轴,滚轴上缠绕有遮光布,遮光布的一端锁紧在滚轴上。可以提升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红,孟甜,李强,董淮晋,王素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