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料投喂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0798发布日期:2024-01-23 10:3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饲料投喂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饲料投喂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饲料投喂设备。


背景技术:

1、鳜鱼在自然状态下摄食行为受光线强度、温度高低等因素影响较大,摄食行为多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变化。据观察,一般在黄昏摄食活动较强,白天摄食活动较弱,其摄食行为具有-种条件反射式的生理特征,在应激情况下或通过人为驯化可以一定程度地加以改变。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时间和手段的驯化使其摄食死饵或配合饲料,驯化过程中需要使用饲料投喂设备。

2、申请号为cn201922273900.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鱼塘饲料投喂设备。该专利提供一种能够更方便人们将饲料投放至池塘内,手不易酸痛,并且还能使得饲料投放均匀,比较方便的鱼塘饲料投喂设备。该鱼塘饲料投喂设备,包括有安装座、旋转块、弧形滑轨、第一滑块、转动轴、弧形杆、皮带轮等;安装座顶部右侧开有第一通孔。

3、上述方案通过将饲料倒入饲料框内,拉动弧形杆顺时针转动,即可使饲料框向下摆动将饲料倒入池塘内供鱼食用,无需人手抓着饲料投放至池塘内,更加方便,并且通过拉动握把正反交替转动,可使饲料框前后摆动将饲料更均匀的掉落至池塘内,但是上述方案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在使用之后不便于对其内部进行清洗,内部附着的残留饲料发酵腐败后,影响饲料质量。

4、鉴于此,提出一种新型的饲料投喂设备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饲料投喂设备。该饲料投喂设备可以用于鳜鱼驯化使用的饲料投喂,该饲料投喂设备可以解决现有投喂设备不便于对内部进行清洗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饲料投喂设备,包括:

4、箱体、清洗机构、饲料打散机构及下料机构;

5、所述箱体中空,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

6、所述清洗机构与箱体连接;

7、所述饲料打散机构与箱体连接;

8、所述下料机构与箱体连接并与出料口位置相对。

9、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外壳与箱体内腔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箱体的顶端设有入料口,所述箱体的底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入料口、出料口均与箱体的内腔连通。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箱体的顶端设有两个入料口。

12、进一步地,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水箱、输水管、集水槽、连通管及喷头;所述水箱与箱体的外壳连接;所述输水管的一端与水箱连接,输水管的另一端与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与集水槽连接;所述集水槽与喷头连接,所述喷头位于内腔内。

13、进一步地,所述水箱设有外接口;所述输水管与连通管的连接处设有水泵。

14、优选地,所述输水管远离水箱的一端与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连通管连接。

15、优选地,所述输水管的一端贯穿水箱并延伸至水箱内部底端。

16、优选地,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贯穿箱体与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集水槽连通。

17、优选地,所述喷头设置若干个,分别与集水槽连接。

18、优选地,若干个喷头等间距固定连接在集水槽上,所述喷头的输出端朝向箱体内部。

19、优选地,所述水箱设置在箱体外壳的一侧。

20、进一步地,所述饲料打散机构包括转辊、转轴、刀片;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箱体的内腔壁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转辊连接;所述刀片与转辊连接。

21、优选地,所述饲料打散机构设置两组。所述转轴可以在箱体内腔内转动。

22、进一步地,所述饲料打散机构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越箱体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2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被动链轮、链条、第二驱动电机;所述被动链轮与链条匹配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的主动链轮与链条连接。所述链轮与链条之间相啮合。

24、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外罩;所述外罩与箱体的外壳连接,所述外罩与链条的位置相对。

25、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输送辊、固定座、被动驱动辊及传输带;所述固定座与输送辊、被动驱动辊及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传输带缠绕在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的驱动辊、输送辊及被动驱动辊上。

26、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辊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输送辊设置有多组,所述固定座关于出料口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27、优选地,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固定座连接。

28、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底座。

29、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端与箱体的外壳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若干底腿。

3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若干底腿。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32、该鳜鱼驯化使用的饲料投喂设备不仅实现了使用后便于对其内部进行清洗,实现了较为环保的驱动方式,而且实现了可以对打散的鳜鱼饲料进行及时输送出并同时可以进行辅助分离;

33、(1)开启输水管上水泵的开关,集水槽启动通过输水管将水箱中的清洗水抽出并输送至外壳内部两侧顶端的集水槽中,连通管与两侧集水槽的内部相连通,一侧集水槽内的清洗水通过连通管传输到另一侧的集水槽中,最后经集水槽一侧的等间距排列的多组喷头喷出在外壳以及内腔内部内壁的两侧对内部进行清洗,达到了使用后便于对其内部进行清洗的目的;

34、(2)通过设置有外罩、第一链轮、链条和第二链轮,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的开关,第二驱动电机启动输出轴通过皮带轮结构带动第一转轴进行旋转,第一转轴一侧贯穿外壳外部固定的第二链轮和第二转轴一侧贯穿外壳外部设置的第一链轮之间外部设置的与之啮合的链条,第一转轴在转动时带动啮合连接的链条转动,链条转动带动链条后端啮合连接的第一链轮转动,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可以同时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外部的转辊和转辊外部固定的刀片对鳜鱼饲料进行转动打散,方便鳜鱼饲料的后续投喂,同时外罩可以对驱动部件在运行时外部进行防护,达到了较为环保的驱动方式的目的;

35、(3)通过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输送辊、驱动辊、固定座和固定架,在将鳜鱼饲料在内腔内部进行打散后,由内腔的内部掉落至出料口中,并从出料口中掉落至底部下料机构中传输带的顶端,固定座一端固定的第一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辊转动,驱动辊转动带动外部传输带转动将从出料口中掉落的鳜鱼饲料进行及时输送出,然后送入鱼塘供鳜鱼食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饲料投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投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水箱(15)、输水管(14)、集水槽(18)、连通管(19)及喷头(20);所述水箱(15)与箱体的外壳(4)连接;所述输水管(14)的一端与水箱(15)连接,输水管(14)的另一端与连通管(19)连通,所述连通管(19)与集水槽(18)连接;所述集水槽(18)与喷头(20)连接;所述喷头(20)位于内腔(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饲料投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设有外接口(16);所述输水管(14)与连通管(19)的连接处设有水泵(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投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打散机构包括转辊、转轴、刀片;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箱体的内腔(3)壁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转辊连接;所述刀片与转辊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饲料投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打散机构还包括驱动机构(9);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越箱体与驱动机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饲料投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被动链轮、链条(903)、第二驱动电机(10);所述被动链轮与链条(903)匹配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输出端的主动链轮与链条(90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饲料投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9)还包括外罩(901);所述外罩(901)与箱体的外壳(4)连接,所述外罩(901)与链条(903)的位置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投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1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201)、输送辊(1202)、固定座(1204)、被动驱动辊(1203)及传输带(1206);所述固定座(1204)与输送辊(1202)、被动驱动辊(1203)及第一驱动电机(1201)连接;所述传输带(1206)缠绕在第一驱动电机(1201)输出端连接的驱动辊、输送辊(1202)及被动驱动辊(120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投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12)还包括固定架(1205);所述固定架(1205)与固定座(120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饲料投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底座(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饲料投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饲料投喂设备。该饲料投喂设备,包括:箱体、清洗机构、饲料打散机构及下料机构;所述箱体中空,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清洗机构与箱体连接;所述饲料打散机构与箱体连接;所述下料机构与箱体连接并与出料口位置相对。本技术提供的饲料投喂设备不仅实现了使用后便于对其内部进行清洗,实现了较为环保的驱动方式,而且实现了可以对打散的鳜鱼饲料进行及时输送出并同时可以进行辅助分离。

技术研发人员:王武刚,米海峰,张璐,尹恒,李婷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