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5425发布日期:2023-11-17 18:3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


背景技术:

1、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部分组织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植株的一类技术,在培养后期,组培苗需要经过壮苗、生根、炼苗驯化等过程,组培苗的炼苗驯化,目的在于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高其光合作用的能力,以促使组培苗生长健壮,为了使组培苗能够逐步适应自然环境,在驯化开始数天内,驯化环境应和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在驯化后期,则要与预计的栽培条件相似。

2、为了使驯化环境与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在组培苗炼苗驯化时,通常会将长有完整组培苗的组培瓶由培养室转移到半遮荫的自然光下,并打开瓶盖注入少量自来水,使组培苗周围的环境逐步与自然环境相似,以提高其适应能力,在驯化结束后再移栽至温室或自然环境中,但是由于组培瓶内通风不良且湿度高,极易导致培养基不透气以致于植物生根困难,在炼苗移栽时可能会腐烂染病。

3、因此提出一种能够模拟外界环境条件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使得组培苗可以在增殖阶段直接接入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中,既能够使组培苗适应外界自然环境,又省去了传统组培后期的壮苗、生根、炼苗驯化等过程,在降低组培苗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组培苗炼苗移栽时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传统植物无菌培养容器通风不良易导致培养基不透气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包括:

3、气囊袋;

4、培养容器,设于所述气囊袋内,用于放置培养基质以培养植物;

5、进排气组件,与所述气囊袋连接,用于对所述气囊袋提供无菌空气或将所述气囊袋内的空气排出;

6、营养液补给组件,包括滴灌管,所述滴灌管一端连接所述培养容器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囊袋外部形成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用于连接外部营养液补给源。

7、优选地,所述进排气组件包括进气结构和排气结构,所述进气结构包括气管,所述气管一端连接所述气囊袋,另一端通过第一滤菌结构连接外部气源。

8、优选地,所述排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袋上的透气膜。

9、优选地,所述气管和透气膜分别设于所述气囊袋的相对两侧。

10、优选地,所述滴灌管延伸至所述气囊袋外部一端连接有第二滤菌结构,所述第二滤菌结构背离所述滴灌管一端形成所述进液口。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菌结构和第二滤菌结构为滤菌碟。

12、优选地,所述气囊袋为透明材质。

13、优选地,所述培养容器底部设有多个通孔。

14、优选地,所述培养容器底部为抽拉式拆卸结构。

15、优选地,所述气管通过宝塔接头与所述气囊袋连接。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将灭菌后的培养容器设置在气囊袋内,又通过在气囊袋上设置进排气组件并将培养容器底部连接营养液补给组件,使得培养容器内的培养基质能够在无菌环境下具有充足的营养液灌溉,同时能够在进排气组件所提供的通风环境中获取新鲜的无菌空气,避免了传统植物无菌培养方式通风不良易导致容器内透气性不良等问题;

18、2.可以在培养结束后直接将培养容器2取出,以将培养容器2盖好盖子发货,或者拿到温室移栽,即培养容器2作为一次性容器使用,避免了容器重复利用时由于刷洗不干净可能导致污染问题以及盒子透光率下降等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气组件(3)包括进气结构(31)和排气结构(32),所述进气结构(31)包括气管(311),所述气管(311)一端连接所述气囊袋(1),另一端通过第一滤菌结构(312)连接外部气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32)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袋(1)上的透气膜(3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311)和透气膜(321)分别设于所述气囊袋(1)的相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管(41)延伸至所述气囊袋(1)外部一端连接有第二滤菌结构(42),所述第二滤菌结构(42)背离所述滴灌管(41)一端形成所述进液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菌结构(312)和第二滤菌结构(42)为滤菌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袋(1)为透明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容器(2)底部设有多个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容器(2)底部为抽拉式拆卸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311)通过宝塔接头与所述气囊袋(1)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包括气囊袋、培养容器、进排气组件和营养液补给组件;培养容器设于气囊袋内;进排气组件与气囊袋连接,用于对气囊袋提供无菌空气或将气囊袋内的空气排出;营养液补给组件包括滴灌管,滴灌管一端连接培养容器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气囊袋外部形成进液口,进液口用于连接外部营养液补给源。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通过在气囊袋上设置进排气组件并将培养容器底部连接营养液补给组件,使得培养容器内的培养基质能够具有充足的营养液灌溉,同时能够在进排气组件所提供的通风环境中获取新鲜的无菌空气,避免了传统植物无菌培养方式通风不良易导致容器内透气性不良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焦顺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焦顺然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