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日光温室大棚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12510发布日期:2023-07-27 22:06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日光温室大棚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温室大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日光温室大棚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1、日光温室大棚的通风换气用于调节室温、排除水汽、维持二氧化碳的合理浓度,利于作物生长。当前通风换气方式分为自然通风换气和强制通风换气;自然通风换气是利用大棚上设置的进/排气口借助内外空气压差实现自然通风;强制通风换气是借助轴流风机、排气扇等强制大棚内外的空气流通。

2、目前,自然通风虽经济实用,但通风换气性能无法自动调节,需要人工配合完成进/排气口的开口大小调节才能改善通风换气效果,自动化程度低,不利于集中管理;由于进气口多设在大棚侧壁,致使冷风直吹作物,使局部作物长势缓慢,出现死苗或减产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日光温室大棚通风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温室大棚自然通风方式下无法自动完成通风换气性能调节的技术问题,以及无法抑制冷风直吹作物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日光温室大棚通风系统,包括棚体、设在棚体顶部的多个排气管和设在棚体侧壁的多个进气口,以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和多个所述排气管之间设有升降式排气调节装置,所述棚体和多个所述进气口之间设有防直吹装置,所述控制器与升降式排气调节装置和防直吹装置分别连接。

4、进一步,所述防直吹装置包括下端铰接在棚体侧壁上并沿棚体长度方向布设的矩形框架、固定在棚体内部设置的地基上并与矩形框架连接的第一电动推杆、设在矩形框架和棚体侧壁之间且对应在进气口处的透光挡风罩。

5、进一步,所述透光挡风罩包括设在矩形框架上矩形挡风板、连接在矩形挡风板两侧和棚体侧壁之间的三角形棚膜片;所述矩形挡风板与进气口相对应且长宽尺寸大于进气口。

6、进一步,所述升降式排气调节装置包括与排气管配合的锥形罩、连接在多个锥形罩之间的调节杆、设在棚体外侧顶部并与调节杆连接的多个第二电动推杆。

7、进一步,所述控制器包括mcu控制器和分别与mcu控制器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mcu控制器还与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分别连接。

8、进一步,所述排气管内设有排气扇,所述排气扇与mcu控制器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利用控制器基于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反馈,控制升降式排气调节装置和防直吹装置动作,使进气口和排气管的通气量大小具有可调节性,进而实现通风换气性能的调节,且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更高;防直吹装置不仅具有对进气口通气量的调节功能,还具有防止冷气直吹作物的功能,利于保护风口区域的作物。



技术特征:

1.一种日光温室大棚通风系统,包括棚体、设在棚体顶部的多个排气管和设在棚体侧壁的多个进气口,以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和多个所述排气管之间设有升降式排气调节装置,所述升降式排气调节装置包括与排气管配合的锥形罩、连接在多个锥形罩之间的调节杆、设在棚体外侧顶部并与调节杆连接的多个第二电动推杆;所述棚体和多个所述进气口之间设有防直吹装置,所述防直吹装置包括下端铰接在棚体侧壁上并沿棚体长度方向布设的矩形框架、固定在棚体内部设置的地基上并与矩形框架连接的第一电动推杆、设在矩形框架和棚体侧壁之间且对应在进气口处的透光挡风罩;所述控制器与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一电动推杆分别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光温室大棚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挡风罩包括设在矩形框架上矩形挡风板、连接在矩形挡风板两侧和棚体侧壁之间的三角形棚膜片;所述矩形挡风板与进气口相对应且长宽尺寸大于进气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光温室大棚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mcu控制器和分别与mcu控制器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mcu控制器还与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分别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日光温室大棚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内设有排气扇,所述排气扇与mcu控制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日光温室大棚通风系统;该系统包括棚体、设在棚体顶部的多个排气管和设在棚体侧壁的多个进气口,以及控制器;所述棚体和多个所述排气管之间设有升降式排气调节装置,所述棚体和多个所述进气口之间设有防直吹装置,所述控制器与升降式排气调节装置和防直吹装置分别连接。本技术在温室大棚自然通风方式下可机械化、自动化的完成通风换气性能调节,结构设计上还可避免冷风直吹作物,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技术研发人员:关世杰,李永强,储嘉仁,储学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平凉新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