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播造林接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9159发布日期:2023-12-14 08:0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飞播造林接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采样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飞播造林接种装置。


背景技术:

1、飞播造林是以天然下种更新原理为理论基础,模拟天然下种,利用飞机把林木种子撒播在宜播地上,集飞播、封育、补植补播或复播、管护等综合造林作业措施为一体的技术过程。在飞播造林施工中为了检查飞机播种质量,检查人员在播区内沿接种线间隔一段的距离(如10米)布设1m2样方的接种布,观察飞播落种情况。目前所采用的接种布就是边长为一米的方形布块,接种布直接按预设方式铺设,由于接种布用于野外作业,地面不平加之风力作用,可能会导致接种布卷起或被风刮飞,导致无法准确检查播种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飞播造林接种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播种布容易受外界风力影响卷起导致无法正常接种进而影响播种质量检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播造林接种装置,包括方形的配重框以及接种布,所述接种布设置在所述配重框上,且所述接种布将所述配重框完全覆盖。

4、优选地,所述配重框包括杆体和弹性连接件,所述杆体为四根,四根所述杆体依次通过所述弹性连接件首尾连接形成方形框体结构,所述飞播造林接种装置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折叠状态时,四根所述杆体并排贴近状态,所述接种布裹设在四根所述杆体的外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四根杆体将所述接种布撑开呈方形。

5、优选地,所述杆体为中空杆体,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依次穿过四个所述杆体并首尾连接。

6、优选地,所述杆体的长度为1米。

7、优选地,所述接种布的周侧设置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配重框连接。

8、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接种布四边的延伸布,所述延伸布与所述接种布一体结构,所述延伸布裹设在所述配重框上。

9、优选地,所述延伸布上涂设标识色。

10、优选地,所述接种布为白色工业棉布。

11、本申请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设置方形的配重框,接种布呈完全覆盖的方式设置在配重框上,通过配重框的撑开作用使接种布保持展开状态,不受外界风力影响卷曲,进而保证播种质量检查的有效性。

1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飞播造林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的配重框以及接种布,所述接种布设置在所述配重框上,且所述接种布将所述配重框完全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播造林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框包括杆体和弹性连接件,所述杆体为四根,四根所述杆体依次通过所述弹性连接件首尾连接形成方形框体结构,所述飞播造林接种装置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折叠状态时,四根所述杆体并排贴近状态,所述接种布裹设在四根所述杆体的外部;所述展开状态时,四根所述杆体将所述接种布撑开呈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播造林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为中空杆体,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依次穿过四个所述杆体并首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飞播造林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长度为1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播造林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布的周侧设置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配重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播造林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接种布四边的延伸布,所述延伸布与所述接种布一体结构,所述延伸布裹设在所述配重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播造林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布上涂设标识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播造林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布为白色工业棉布。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飞播造林接种装置,涉及采样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播种布容易受外界风力影响卷起导致无法正常接种进而影响播种质量检查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方形的配重框以及接种布,所述接种布设置在所述配重框上,且所述接种布将所述配重框完全覆盖。本技术采用方形的配重框来连接接种布,使得接种布能够不受外界风力影响保证处于展开状态,进而保证播种质量检查的有效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志铭,陈超,刘盟,葛琛,邢源,张鞠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