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拱形结构、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83887发布日期:2023-10-21 17:44阅读:64来源:国知局
大棚拱形结构、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农业养殖科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棚拱形结构、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1、农业种植中,温室大棚在现代农业上发挥的作用显著。一般情况下,大棚朝向选择南北走向,即大棚的棚头分别在南北两侧,棚屋的侧面朝向东方和西方,因为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这种朝向更能使大棚内的农作物分配到均匀的光照。大棚棚顶选择南北延长的形式,阳光进入大棚内部才不会产生较大的阴影面积,可以使棚屋内的照明均匀分布,保证所有农作物全天光照的基本平衡。

2、因为在江浙地区,沿海地区春季到夏季都会产生季节风,季节风一般为东南风。传统大棚的东西两端是开门的一侧,并且是直立面结构,南北两侧是弧度结构。由于季节风的影响,从东侧方向上的大棚底部或开门处的缝隙,容易灌入气流,导致大棚内部温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棚拱形结构,其具有能够引导季节风朝向大棚顶部引流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大棚拱形结构,包括多列布置且相互十字交错的横杆和纵杆,纵杆呈弧形设置,横杆和纵杆之间形成矩形的种植区域,所述横杆方向为长度方向,还包括与矩形的种植区域相接的至少一个扇形区域,所述扇形区域包括支承管、若干一端插接至支承管顶部,另一端固定至地面上的弧形管,弧形管多个布置于扇形区域中,相邻弧形管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处于与横杆相切的曲率路径上;所述种植区域和扇形区域的上侧均覆盖有保温膜。

4、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承管的顶部设有插接部,插接部上设有沿支承管外圈布置的多个挂槽,所述弧形管的一端设有挂扣至挂槽内的勾部。

5、进一步设置:还包括连接件,设于所述连接杆和弧形管之间和/或所述横杆和纵杆之间,所述连接件包括本体、设于本体(上的第一套接槽和第二套接槽以及封闭第一套接槽和第二套接槽的锁定件,第一套接槽和第二套接槽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呈十字交错。

6、进一步设置:所述横杆的两端朝向东西两侧,纵杆的两端朝向南北两侧,所述扇形区域位于东北侧和/或东南侧和/或西北侧和/或西南侧。

7、进一步设置:所述纵杆一端固定至地面上,另一端固定至地面上。

8、或:还包括中心柱,所述纵杆一端固定至地面上,另一端固定至中心柱的最高点。

9、进一步设置:所述中心柱背向纵杆一侧设有建筑基础,所述建筑基础与中心柱间距设置,且所述建筑基础的顶部和中心柱的顶部之间设有保温板。

10、进一步设置:所述保温板一端枢接至中心柱的顶部,另一端搭接至建筑基础的顶部;所述中心柱的中部设有支承保温板下侧的斜撑。

11、进一步设置:所述斜撑为升降式推杆。

1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室大棚,带有上述的大棚拱形结构。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第一,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大棚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至少一端具有从原有的左右拱形结构进一步弯曲到大棚前侧或后侧,将原有的直立面改为具有弧形的坡面,在具有对角季节风的时候,将吹来的气流大棚的头部或尾部向上引流,减小了气流对大棚内部温度的影响。同时,由于气流大部分冲击在弧面上,与作用在直立面上对比,冲击力更小,对大棚的保温膜和支承结构的影响就更小。

15、第二,本实用新型中的引流结构可以在原有大棚的基础上直接改进或改造,无需重新搭建新的大棚。也可以应用至新的大棚结构中,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实用性好,适合推广。

16、第三,本实用新型的大棚可以做成半圆形或1/4圆形,根据场地需要布置,布置完毕后根据场地的方向决定拱形结构处的弯曲部分该朝向什么位置弯曲。



技术特征:

1.一种大棚拱形结构,包括多列布置且相互十字交错的横杆(101)和纵杆(102),纵杆(102)呈弧形设置,横杆(101)和纵杆(102)之间形成矩形的种植区域(100),所述横杆(101)方向为长度方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矩形的种植区域(100)相接的至少一个扇形区域(200),所述扇形区域(200)包括支承管(201)、若干一端插接至支承管(201)顶部,另一端固定至地面上的弧形管(202),弧形管(202)多个布置于扇形区域(200)中,相邻弧形管(202)之间设有连接杆(203),连接杆(203)处于与横杆(101)相切的曲率路径上;所述种植区域(100)和扇形区域(200)的上侧均覆盖有保温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拱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管(201)的顶部设有插接部(204),插接部(204)上设有沿支承管(201)外圈布置的多个挂槽(205),所述弧形管(202)的一端设有挂扣至挂槽(205)内的勾部(2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拱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设于所述连接杆(203)和弧形管(202)之间和/或所述横杆(101)和纵杆(102)之间,所述连接件包括本体(301)、设于本体(301)上的第一套接槽(302)和第二套接槽(303)以及封闭第一套接槽(302)和第二套接槽(303)的锁定件(304),第一套接槽(302)和第二套接槽(303)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呈十字交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大棚拱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01)的两端朝向东西两侧,纵杆(102)的两端朝向南北两侧,所述扇形区域(200)位于东北侧和/或东南侧和/或西北侧和/或西南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拱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102)一端固定至地面上,另一端固定至地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拱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柱(103),所述纵杆(102)一端固定至地面上,另一端固定至中心柱(103)的最高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棚拱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103)背向纵杆(102)一侧设有建筑基础(104),所述建筑基础(104)与中心柱(103)间距设置,且所述建筑基础(104)的顶部和中心柱(103)的顶部之间设有保温板(1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棚拱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105)一端枢接至中心柱(103)的顶部,另一端搭接至建筑基础(104)的顶部;所述中心柱(103)的中部设有支承保温板(105)下侧的斜撑(10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棚拱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106)为升降式推杆。

10.一种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带有如权利要求1~3、5~9任意一项所述的大棚拱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棚拱形结构和温室大棚,涉及农业养殖科技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多列布置且相互十字交错的横杆和纵杆,纵杆呈弧形设置,横杆和纵杆之间形成矩形的种植区域,还包括与矩形的种植区域相接的至少一个扇形区域,扇形区域包括支承管、若干一端插接至支承管顶部,另一端固定至地面上的弧形管,弧形管多个布置于扇形区域中,相邻弧形管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处于与横杆相切的曲率路径上。技术效果是,在具有对角季节风的时候,将吹来的气流大棚的头部或尾部向上引流,减小了气流对大棚内部温度的影响。同时,由于气流大部分冲击在弧面上,与作用在直立面上对比,冲击力更小,对大棚的保温膜和支承结构的影响就更小。

技术研发人员:徐彤,钱学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州霞幕山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