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70834发布日期:2023-12-30 09:2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


背景技术:

1、研究表明,对于绝大多数水产动物来说,鱼粉被认为是饲料蛋白质原料的首选,其营养成分不仅可以满足水产动物的需求,且具备适口性好、易消化的优点。然而,受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鱼粉的供应严重滞缓于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需求。因此,渔业研究人员致力探索新蛋白质来源用于替代鱼粉。

2、消化率试验是开展鱼粉替代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的消化率试验需要收集养殖动物的粪便。正常情况下,鱼类养殖试验使用的圆形蓄养槽/桶底部具备收集粪便的功能,能同时满足鱼类消化率试验所需条件。但是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相较于鱼类复杂、困难得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与鱼类相比,克氏原螯虾的肠道细且短,因此集齐用于检测消化率指标所需粪便量的时间更长,这期间无论对于虾的成活率还是收集本身的工作量都是巨大的考验;(2)克氏原螯虾因其自身特殊的行为学、生理活动特点(自相残杀、隐蔽物需求等),如果提高试验期间的成活率,应选择深度不高而底面积宽广的养殖装置,因此鱼类消化率试验采用的圆形蓄养槽/桶深而窄不适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此外,圆形蓄养槽/桶中试验用水为内循环,一旦某只虾发病,病菌将通过水流感染其它试验虾,导致大面积死亡;(3)现有用于开展克氏原螯虾养殖试验的一般为水泥池、土池和塑料箱,其中水泥池和土池底部环境复杂,无法准确收集粪便;使用传统的塑料箱装置开展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存在以下问题:①效率低、采样耗时长,导致数据不够精准;②采样过程中造成的人为应激强烈,不利于虾的正常生长;③每次粪便收集后的大量换水,导致短时间内箱内水环境因子突变,对虾造成的环境应激强烈,因此死亡率高、试验失败。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使其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包括:

4、箱体,所述箱体顶部开口且其底部设有支腿,所述箱体的侧壁开设有污水孔,所述污水孔与外部污水管道相连;

5、试验箱,所述试验箱顶部开口且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试验箱均布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试验箱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布置在所述污水孔上方;

6、加氧组件,所述加氧组件包括氧气主管和氧气支管,所述氧气主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外部氧气源接通,所述氧气支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氧气支管的一端均与所述氧气主管连通,多个所述氧气支管的另一端各自限位至多个所述试验箱内,所述氧气支管远离所述氧气主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溢流孔下方;

7、加水组件,所述加水组件包括主加水管和加水支管,所述主加水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外部水源接通,每个所述试验箱的上方均布置有能够与其连通的所述加水支管,多个所述加水支管均与所述主加水管连通。

8、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试验箱布置在箱体内,试验箱与地面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便于试验人员利用虹吸法将试验箱中的粪便收集起来,工作效率高、节省了采样时间;箱体上设有污水孔,试验箱溢流出的水能够汇集至污水孔并排放至外部污水管道;试验箱底部面积大,克氏原螯虾活动空间大利于生长;在利用本申请的装置进行消化率试验时,加水支管能够始终对试验箱进行加水,实现了试验全过程的流水养殖,有效保证试验水质;加水支管单位时间进水量小,避免了因短时间内大量换水引发的试验箱内水质突变,降低了因水环境突变导致的克氏原螯虾的死亡率;本申请中每个试验箱均为独立的系统,避免因死虾感染试验用水造成的克氏原螯虾大面积死亡。

9、优选的,所述箱体的横截面外轮廓呈矩形,所述箱体的两宽侧壁均设有所述污水孔,所述污水孔靠近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布置,所述污水孔的孔面积大于所述溢流孔的孔面积。该设计能够保证排污效率。

10、优选的,所述氧气主管和所述主加水管均固定在所述箱体顶部,所述氧气主管的管长方向和所述主加水管的管长方向均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箱体的开口端内壁固定有一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杆长方向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支撑杆同时与所述氧气主管和所述主加水管抵接。氧气主管和主加水管能够可靠地固定。

11、优选的,所述试验箱的横截面外轮廓呈矩形,所述试验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垂直,多个所述试验箱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试验箱能够可靠地布置在箱体内。

12、优选的,所述试验箱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所述溢流孔,位于同一所述试验箱上的多个所述溢流孔的孔中心线共同限定出一与所述试验箱的箱底壁平行的平面。该设计确保试验箱的溢流效果。

13、优选的,每个所述试验箱中均放置有一个虾躲避屋。克氏原螯虾能够躲避,避免互相残杀。

14、优选的,每个所述试验箱的上方布置并连通有两个所述加水支管。两个加水支管能够提高加水效果,同时,加水支管流出的水能够快速地与试验箱中的水混合。

15、优选的,所述加氧组件还包括主阀门一、调节阀门一以及曝气石,所述氧气主管与所述外部氧气源之间串接有一个所述主阀门一,所述氧气主管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有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一,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一沿所述氧气主管的管长方向依次等距布置,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一的出气端各自与多个所述氧气支管连通;所述氧气支管远离所述氧气主管的一端插设有所述曝气石。该设计能够实现氧气支管的气流量的粗调和微调。

16、优选的,所述加水组件还包括主阀门二和调节阀门二,所述主加水管与所述外部水源之间串接有一个所述主阀门二,所述主加水管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有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二,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二沿所述主加水管的管长方向依次布置,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二的出水端各自与多个所述加水支管连通。该设计能够实现加水支管的水流量的粗调和微调。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01)的横截面外轮廓呈矩形,所述箱体(01)的两宽侧壁均设有所述污水孔(010),所述污水孔(010)靠近所述箱体(01)的内底壁布置,所述污水孔(010)的孔面积大于所述溢流孔(030)的孔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主管(04)和所述主加水管(09)均固定在所述箱体(01)顶部,所述氧气主管(04)的管长方向和所述主加水管(09)的管长方向均与所述箱体(0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箱体(01)的开口端内壁固定有一个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杆长方向与所述箱体(01)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支撑杆(13)同时与所述氧气主管(04)和所述主加水管(09)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箱(03)的横截面外轮廓呈矩形,所述试验箱(0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箱体(01)的长度方向垂直,多个所述试验箱(03)沿所述箱体(0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箱(03)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所述溢流孔(030),位于同一所述试验箱(03)上的多个所述溢流孔(030)的孔中心线共同限定出一与所述试验箱(03)的箱底壁平行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试验箱(03)中均放置有一个虾躲避屋(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试验箱(03)的上方布置并连通有两个所述加水支管(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氧组件还包括主阀门一(06)、调节阀门一(07)以及曝气石(08),所述氧气主管(04)与所述外部氧气源之间串接有一个所述主阀门一(06),所述氧气主管(04)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有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一(07),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一(07)沿所述氧气主管(04)的管长方向依次等距布置,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一(07)的出气端各自与多个所述氧气支管(05)连通;所述氧气支管(05)远离所述氧气主管(04)的一端插设有所述曝气石(0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组件还包括主阀门二(11)和调节阀门二(12),所述主加水管(09)与所述外部水源之间串接有一个所述主阀门二(11),所述主加水管(09)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有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二(12),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二(12)沿所述主加水管(09)的管长方向依次布置,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二(12)的出水端各自与多个所述加水支管(10)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包括:箱体侧壁设有污水孔;试验箱布置在箱体内且其侧壁设有溢流孔;氧气主管与外部氧气源接通,氧气支管分别与氧气主管和试验箱内水体连通;主加水管与外部水源接通,试验箱上方布置有与其连通的加水支管,加水支管与主加水管连通。本技术中的试验箱布置在箱体内,箱体上设有污水孔,试验箱溢流出的水能够汇集至污水孔并排出;加水支管能够始终对试验箱进行加水,有效保证试验水质;加水支管单位时间进水量小,避免了因短时间内大量换水引发的试验箱内水质突变,降低克氏原螯虾的死亡率;本申请中每个试验箱均为独立的系统,避免因死虾感染试验用水造成的克氏原螯虾大面积死亡。

技术研发人员:万金娟,顾夕章,李洪琴,胡鸿林,赵敏,刘天骥,刘匆,房进广,张来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7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