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4116发布日期:2024-01-23 10:5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棚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大棚通风装置,具体为一种大棚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1、温室大棚,又称暖房,能透光、(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

2、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大棚通风装置,在大棚主体不需要进行通风时,无法避免空气经通风装置进入到大棚主体里面,这样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会影响大棚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棚通风装置,解决在大棚主体不需要进行通风时,无法避免空气经通风装置进入到大棚主体里面,这样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会影响大棚的使用效果,通过滑动块的设置,用于提高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在动力箱、调节箱里面进行滑动时的稳定性,通过第二调节板的设置,用于与第一调节板进行配合使用,进而实现对调节槽的打开与闭合,通过能够对调节槽进行打开与闭合,在大棚主体不需要进行通风时,能够避免空气通过调节槽进入到大棚主体里面,进而提高通风装置使用的灵活性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大棚通风装置,包括大棚组件、动力组件、调节组件、通风组件,所述大棚组件包括大棚主体,所述大棚主体的顶部连接有大棚顶层,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动力箱,所述动力箱的内侧开设有动力槽,所述动力箱的内壁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远离动力箱内壁的一端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箱,所述调节箱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箱的内侧连接有防虫网,所述调节箱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一端开设有卡合槽,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一端连接有卡合柱,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上、下两端对称连接有滑动块,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通风箱,所述通风箱的内侧设置有风机。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滑动块的设置,用于提高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在动力箱、调节箱里面进行滑动时的稳定性,通过第二调节板的设置,用于与第一调节板进行配合使用,进而实现对调节槽的打开与闭合,通过能够对调节槽进行打开与闭合,在大棚主体不需要进行通风时,能够避免空气通过调节槽进入到大棚主体里面,进而提高通风装置使用的灵活性,通过调节槽的设置,用于大棚通风时的进风口,通过防虫网的设置,用于防止飞虫通过调节箱飞入到大棚主体里面,进而避免飞虫对大棚主体里面的农作物造成影响。

4、为了用于与大棚主体共同使用并组成温室大棚: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大棚主体前部的内侧设置有大棚门,所述大棚主体通过标准件安装在地面上。

6、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大棚主体的设置,用于对大棚顶层的固定及支撑,通过大棚顶层的设置,用于与大棚主体共同使用并组成温室大棚。

7、为了用于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能够在动力槽与调节槽里面进行滑动: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箱每两个为一组共同使用,同一组的所述动力箱对称连接在调节箱的两端,所述动力槽与调节槽相连通。

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动力箱的设置,用于对电动推杆的固定,通过动力槽与调节槽相连通,用于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能够在动力槽与调节槽里面进行滑动。

10、为了电动推杆进行相应的运行并带动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进行相互靠近、远离的运行: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动推杆与操作面板电性连接,同一组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相连接。

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需要将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进行分开、闭合时,开启电动推杆的运行,然后电动推杆进行相应的运行并带动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进行相互靠近、远离的运行。

13、为了避免飞虫对大棚主体里面的农作物造成影响: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箱、调节箱的内壁开设有用于滑动块进行滑动的槽体,所述调节箱安装在通风箱的前端。

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调节槽的设置,用于大棚通风时的进风口,通过防虫网的设置,用于防止飞虫通过调节箱飞入到大棚主体里面,进而避免飞虫对大棚主体里面的农作物造成影响。

16、为了通过卡合柱插入到卡合槽里面提高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贴合时的密封性: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调节板靠近第二调节板一端的内侧开设有卡合槽,所述第二调节板靠近第一调节板的一端连接有卡合柱,所述卡合柱的尺寸与卡合槽的尺寸相匹配。

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卡合槽的设置,用于卡合柱插入的槽体,进而通过卡合柱插入到卡合槽里面提高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贴合时的密封性。

19、为了在大棚主体不需要进行通风时,能够避免空气通过调节槽进入到大棚主体里面: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调节板的尺寸与第一调节板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上、下两端对称连接有滑动块。

2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滑动块的设置,用于提高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在动力箱、调节箱里面进行滑动时的稳定性,通过第二调节板的设置,用于与第一调节板进行配合使用,进而实现对调节槽的打开与闭合,通过能够对调节槽进行打开与闭合,在大棚主体不需要进行通风时,能够避免空气通过调节槽进入到大棚主体里面,进而提高通风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22、为了风机运行时通过调节槽向大棚主体的内部输送空气: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箱安装大棚主体的内侧,所述风机与操作面板电性连接,每个所述通风箱的内侧设置有两个风机。

24、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需要对大棚进行通风时,开启风机的运行,风机运行时通过调节槽向大棚主体的内部输送空气,进而实现大棚的通风。



技术特征:

1.一种大棚通风装置,包括大棚组件(1)、动力组件(2)、调节组件(3)、通风组件(4),所述大棚组件(1)包括大棚主体(11),所述大棚主体(11)的顶部连接有大棚顶层(1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2)包括动力箱(21),所述动力箱(21)的内侧开设有动力槽(22),所述动力箱(21)的内壁连接有安装块(23),所述安装块(23)远离动力箱(21)内壁的一端连接有电动推杆(24),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调节箱(31),所述调节箱(31)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槽(32),所述调节箱(31)的内侧连接有防虫网(33),所述调节箱(3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板(34)、第二调节板(35),所述第一调节板(34)的一端开设有卡合槽(36),所述第二调节板(35)的一端连接有卡合柱(37),所述第一调节板(34)的上、下两端对称连接有滑动块(38),所述通风组件(4)包括通风箱(41),所述通风箱(41)的内侧设置有风机(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主体(11)前部的内侧设置有大棚门(13),所述大棚主体(11)通过标准件安装在地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21)每两个为一组共同使用,同一组的所述动力箱(21)对称连接在调节箱(31)的两端,所述动力槽(22)与调节槽(32)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24)与操作面板电性连接,同一组两个所述电动推杆(2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调节板(34)、第二调节板(35)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21)、调节箱(31)的内壁开设有用于滑动块(38)进行滑动的槽体,所述调节箱(31)安装在通风箱(41)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板(34)靠近第二调节板(35)一端的内侧开设有卡合槽(36),所述第二调节板(35)靠近第一调节板(34)的一端连接有卡合柱(37),所述卡合柱(37)的尺寸与卡合槽(36)的尺寸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板(35)的尺寸与第一调节板(34)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调节板(35)的上、下两端对称连接有滑动块(3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箱(41)安装大棚主体(11)的内侧,所述风机(42)与操作面板电性连接,每个所述通风箱(41)的内侧设置有两个风机(4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大棚通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棚通风装置。包括大棚组件、动力组件、调节组件、通风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动力箱,所述动力箱的内侧开设有动力槽,所述安装块远离动力箱内壁的一端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箱,所述调节箱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箱的内侧连接有防虫网,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通风箱,所述通风箱的内侧设置有风机。通过第二调节板的设置,用于与第一调节板进行配合使用,进而实现对调节槽的打开与闭合,通过能够对调节槽进行打开与闭合,在大棚主体不需要进行通风时,能够避免空气通过调节槽进入到大棚主体里面,进而提高通风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鑫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8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