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耕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53921发布日期:2024-03-12 19:30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耕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播种,具体为一种旋耕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农业生产中,旋耕机与播种机经常配套使用,旋耕机在前旋耕,播种机在后播种,从而实现农作物播种工作的自动化功能。

2、现有的旋耕机播种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 出现种子播撒的密度不均的情况,会影响种子的生长和种植密度,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而在旋耕过程中,由于泥土粘性过大,容易出现泥土附着于耕犁板的情况,导致耕犁板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耕播种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耕播种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前后两端面转动连接有四处转动轮,所述机体左端面固定设有铺平板,所述铺平板倾斜放置,能起到推平的作用;

3、所述机体内设有五处上下连通的种子存储腔,所述机体右端面转动设有耕犁转动架,所述耕犁转动架能起到旋耕的作用,所述机体上端面固定设有刮除固定架。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耕犁转动架外圆面固定设有均匀排列的多处耕犁板,所述耕犁板远离所述耕犁转动架一侧端面呈倾斜放置。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刮除固定架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刮泥伸缩腔,所述刮泥伸缩腔内设有能上下移动的刮泥移动轴,所述刮泥移动轴下端面固定设有刮泥板。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刮泥移动轴上端面与所述刮泥伸缩腔上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通过所述伸缩弹簧的伸缩回弹运动和所述刮泥板的刮除功能,能够将附着于所述耕犁板的泥土进行刮除。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体前端面右侧固定设有耕犁电机,所述耕犁转动架前端面动力连接于所述耕犁电机。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五处所述种子存储腔内转动设有播种分料辊,所述播种分料辊外圆面均匀设有种子播种槽,所述种子播种槽能够容纳相应体积的种子。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体内固定设有播种电机,所述播种分料辊前端面动力连接于所述播种电机。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体前端面上侧固定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能起到控制本实用新型所有电机启动与停止的作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随着耕犁板的顺时针转动至后侧时,上端面会与刮泥板接触,刮泥板会被向上推动,同时也会将耕犁板表面的泥土刮落,从而避免耕犁转动架和耕犁板因附着过多泥土而无法继续旋耕的情况出现。

13、本实用新型随着载满种子的播种分料辊的缓慢转动,种子播种槽会转动至种子存储腔下测,此时种子播种槽内的种子会在重力的影响下掉落至下方,从而完成播种工作,播种效率较高且播种间隔均匀,一次性播种的种子数量也较为相近。



技术特征:

1.一种旋耕播种装置,包括机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1)前后两端面转动连接有四处转动轮(12),所述机体(11)左端面固定设有铺平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耕犁转动架(15)外圆面固定设有均匀排列的多处耕犁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除固定架(16)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刮泥伸缩腔(24),所述刮泥伸缩腔(24)内设有能上下移动的刮泥移动轴(26),所述刮泥移动轴(26)下端面固定设有刮泥板(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移动轴(26)上端面与所述刮泥伸缩腔(24)上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1)前端面右侧固定设有耕犁电机(22),所述耕犁转动架(15)前端面动力连接于所述耕犁电机(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五处所述种子存储腔(17)内转动设有播种分料辊(18),所述播种分料辊(18)外圆面均匀设有种子播种槽(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旋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1)内固定设有播种电机(21),所述播种分料辊(18)前端面动力连接于所述播种电机(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1)前端面上侧固定设有控制面板(20)。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播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耕播种装置,能够对耕犁板表面附着的泥土进行刮除工作,同时也能将种子播种工作实现均匀化和自动化,使得播种的种子分布更加均匀,本技术通过随着耕犁板的顺时针转动至后侧时,上端面会与刮泥板接触,刮泥板会被向上推动,同时也会将耕犁板表面的泥土刮落,从而避免耕犁转动架和耕犁板因附着过多泥土而无法继续旋耕的情况出现,本技术随着载满种子的播种分料辊的缓慢转动,种子播种槽会转动至种子存储腔下测,此时种子播种槽内的种子会在重力的影响下掉落至下方,从而完成播种工作,播种效率较高且播种间隔均匀,一次性播种的种子数量也较为相近。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鹏飞
技术研发日:20230719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