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0138发布日期:2024-01-26 22:54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海洋牧场建设,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1、人工鱼礁大多数以混凝土、钢筋为基础,通过结构的设计,形成具有给生物附着的各种功能人工鱼礁,实践证明,人工鱼礁可有效改变海洋牧场区的栖息环境,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索饵、避敌所需要的场所,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由于海洋牧场建设所采用的人工鱼礁结构都比较大,加上总量较重,通过需船运至目标海域后,进行投放,运输成本高。对此,现有技术通过对人工鱼礁结构设计为可拆装方式来解决,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式人工鱼礁(公告号为cn 208739910u),其通过将整个人工鱼礁分成顶架、立柱与底架进行拼装组合来降低运输成本,还通过将两组相同的人工鱼礁进行组装,增加人工鱼礁的覆盖面积以增殖。虽然现有技术通过可拆装的方式能够解决运输问题和覆盖面积问题,但对于人工鱼礁投放到目标海域后,由于自然海域环境较为恶劣,依靠目标海域的生物自然附着在人工鱼礁上,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形成人工鱼礁功能区,影响人工鱼礁功能发挥。如果投放人工鱼礁后,后续跟踪调查发现人工鱼礁上附着生物较少时,亦无法将人工鱼礁从海底取出,转移至他处或重新布放。

2、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亟需对人工鱼礁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2、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鱼礁,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缩短人工鱼礁上生物结构演替时间,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渔业养殖技术,提前为人工鱼礁附着大量的贝类幼体,避免了自然海域内资源量少,贝类幼体附着所需时间长的难点,以及解决后期管护存在的技术难题。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鱼礁,其包括:

4、基础框架,其为上开口的箱体结构,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卡槽;

5、多个附着基,其为柱状结构,所述附着基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匹配安装的卡块。

6、优选的是,基础框架的底板中央设置有通孔,所述多个卡槽在所述通孔外周均匀设置。

7、优选的是,卡块和卡槽设置为相互匹配的倒梯形结构或倒圆台结构。

8、优选的是,基础框架的上开口设置有向内部径向延伸的凸环,所述基础框架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表面粗糙的凸边。

9、优选的是,附着基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的内孔为圆边长方形,吊耳内孔的上边与下边之间的长度大于卡块的高度,吊耳内孔的上边高于附着基的顶面。

10、优选的是,基础框架浇筑为上开口的方形箱体,在箱体的底板上设置的卡槽为每一列上下对齐设置,并且在基础框架的上开口的一对壁体上端面对应每一列卡槽上下对齐设置有一对凹槽。

11、优选的是,在所述附着基表面开设多个多边形开口向内部延伸形成多层多孔洞结构。

12、优选的是,多边形开口从附着基表面的一侧开口向内部延伸并从另一侧打通,形成类u型或v型的孔洞通道。

13、优选的是,基础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支脚。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第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模块化的组成设计,将人工鱼礁结构拆分成两个部分,框架基础部分和可拆卸组装的附着基部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渔业养殖技术,缩短人工鱼礁上生物结构演替时间,解决现有技术依靠目标自然海域的生物附着所需时间长的难点,以及解决后期管护存在的技术难题,实现人工鱼礁功能长期且稳定。

16、第二、本实用新型在基础框架的上开口的一对壁体上端面对应每一列卡槽上下对齐设置有一对凹槽,结合附着基的吊耳使用能够便于附着基的吊放和拆装,提高拆装和吊放效率。

17、第三、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附着基表面开设多个多边形开口向内部延伸形成类u型或v型的孔洞通道,使得在转移附着有生物的附着基过程中,附着的生物不容易脱落。

18、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的底板中央设置有通孔,所述多个卡槽在所述通孔外周均匀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和卡槽设置为相互匹配的倒梯形结构或倒圆台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的上开口设置有向内部径向延伸的凸环,所述基础框架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表面粗糙的凸边。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基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的内孔为圆边长方形,吊耳内孔的上边与下边之间的长度大于卡块的高度,吊耳内孔的上边高于附着基的顶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浇筑为上开口的方形箱体,在箱体的底板上设置的卡槽为每一列上下对齐设置,并且在基础框架的上开口的一对壁体上端面对应每一列卡槽上下对齐设置有一对凹槽。

7.如权利要求1-4或6任一项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附着基表面开设多个多边形开口向内部延伸形成多层多孔洞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开口从附着基表面的一侧开口向内部延伸并从另一侧打通,形成类u型或v型的孔洞通道。

9.如权利要求1-4或6或8任一项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支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鱼礁,其包括:基础框架,其为上开口的箱体结构,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卡槽;多个附着基,其为柱状结构,所述附着基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匹配安装的卡块。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渔业养殖技术,缩短人工鱼礁上生物群落结构演替时间,解决现有技术依靠目标海域的生物自然附着所需时间长的难点,以及解决后期管护存在的技术难题,实现人工鱼礁功能长期且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魏虎进,纪雅宁,陈洁,程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探海(广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