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循环式狐尾藻种植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48284发布日期:2024-03-12 19:21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循环式狐尾藻种植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残菜残果沼液净化,具体是指一种自循环式狐尾藻种植池。


背景技术:

1、通常“残菜残果”通过“厌氧发酵”的路径处理后产物由沼渣和沼液,而残菜残果相较与其他常规物料厌氧发酵的沼液,其沼液中有机质(和cod成正比)及氨氮含量都偏高,更容易出现沼液烧苗现象。将沼液用于狐尾藻的种植,不仅可以将其中的有机质以及氨氮吸附去除,同时种植的狐尾藻能够作为绿化景观使用。公开号cn217148731u所述的一种绿狐尾藻生态种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生物基槽、污水进口、污水出口、大块固体过滤结构和废水净化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绿狐尾藻生态种植废水处理时利用绿狐尾藻吸附、降解、吸收时,却不能将水中固体物质吸收,长时间的固体污染物将河道占据,依然达不到净化水质的问题。但现有技术仍旧存在缺陷:

2、1、现有技术使用的生物基槽顶部为开口结构,在雨天时会导致大量雨水混入,虽然设置能够进行大块过滤结构,有效避免污染物的堆积,但是雨水中的大量泥沙会增加杂质量,极大的降低过滤效果,影响设备内部对沼液废水的净化处理。

3、2、现有技术的生物基槽为固定式结构,在进行少量沼液废水进行处理时能够进行应对,但面对大量的沼液废水时需要增加生物基槽的数量进行大量的狐尾藻种植,而现有的结构无法保证大量生物基槽的连接,进而影响到沼液废水的净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自循环式狐尾藻种植池。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循环式狐尾藻种植池,包括沉淀箱,所述沉淀箱两端均设置两个开口向上的种植池,所述种植池之间前后端以及同沉淀箱之间通过设置有快接机构连接,所述沉淀箱两侧壁中间位置处固定插接有上方形导管,所述上方形导管另一端延伸至种植池内部上端,所述种植池之间底部通过设置有下方形导管连接,所述沉淀箱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滤板,所述滤板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滤孔,所述沉淀箱顶面后侧固定插接有沼液连接管,所述种植池前侧壁底部固定插接有排出管,所述沉淀箱前壁底端两侧固定插接有进入管,所述排出管同进入管之间通过循环机构连接,所述种植池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上下分布的种植板,所述种植板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种植孔,所述种植孔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的海绵垫,所述种植池顶部设置有挡雨机构,所述排出管和进入管前端固定连接有密封阀。

3、作为改进,所述快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种植池外部顶端前后侧的连接座,所述沉淀箱外部两侧壁前后端和连接座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快接柱,所述快接柱上套接有快接筒,所述快接筒一端同连接座之间通过设置有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快接筒外部前后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杆。

4、作为改进,所述快接筒内壁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快接柱内部前后端一侧开设有配合卡块使用的横向槽口,所述横向槽口远离连接座的一侧顶端和底端开设有配合卡块使用的卡槽。

5、作为改进,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种植池外部前端底部的安装支板,两侧所述安装支板顶部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后端同排出管连接,所述循环泵前端同进入管之间通过设置有循环管连接。

6、作为改进,所述挡雨机构包括设置于种植池顶部的透明挡雨板,所述种植池两侧壁顶端前后均固定连接有插接于透明挡雨板的连接杆,所述透明挡雨板两端前后侧开设有配合连接杆使用的连孔。

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在种植池的顶部设置挡雨机构,此结构能够直接安装在种植池内部,在需要大量收割狐尾藻时方便进行取下,利用此结构避免雨水中的泥沙进入种植池,降低对内部沼液废水净化的影响。

8、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种植池与沉淀箱之间通过设置快接机构进行连接,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净化的沼液废水量增加种植池的数量,并能够实现种植池的快速连接固定,提升设备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循环式狐尾藻种植池,包括沉淀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1)两端均设置两个开口向上的种植池(2),所述种植池(2)之间前后端以及同沉淀箱(1)之间通过设置有快接机构(3)连接,所述沉淀箱(1)两侧壁中间位置处固定插接有上方形导管(4),所述上方形导管(4)另一端延伸至种植池(2)内部上端,所述种植池(2)之间底部通过设置有下方形导管(5)连接,所述沉淀箱(1)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滤板(6),所述滤板(6)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滤孔(7),所述沉淀箱(1)顶面后侧固定插接有沼液连接管(8),所述种植池(2)前侧壁底部固定插接有排出管(9),所述沉淀箱(1)前壁底端两侧固定插接有进入管(10),所述排出管(9)同进入管(10)之间通过循环机构(11)连接,所述种植池(2)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上下分布的种植板(12),所述种植板(12)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种植孔(13),所述种植孔(13)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的海绵垫(14),所述种植池(2)顶部设置有挡雨机构(15),所述排出管(9)和进入管(10)前端固定连接有密封阀(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式狐尾藻种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接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于种植池(2)外部顶端前后侧的连接座(3.1),所述沉淀箱(1)外部两侧壁前后端和连接座(3.1)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快接柱(3.2),所述快接柱(3.2)上套接有快接筒(3.3),所述快接筒(3.3)一端同连接座(3.1)之间通过设置有阻尼转轴(3.4)转动连接,所述快接筒(3.3)外部前后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杆(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式狐尾藻种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接筒(3.3)内壁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3.6),所述快接柱(3.2)内部前后端一侧开设有配合卡块(3.6)使用的横向槽口(3.7),所述横向槽口(3.7)远离连接座(3.1)的一侧顶端和底端开设有配合卡块(3.6)使用的卡槽(3.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式狐尾藻种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机构(11)包括固定连接于种植池(2)外部前端底部的安装支板(11.1),两侧所述安装支板(11.1)顶部设置有循环泵(11.2),所述循环泵(11.2)后端同排出管(9)连接,所述循环泵(11.2)前端同进入管(10)之间通过设置有循环管(1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式狐尾藻种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机构(15)包括设置于种植池(2)顶部的透明挡雨板(15.1),所述种植池(2)两侧壁顶端前后均固定连接有插接于透明挡雨板(15.1)的连接杆(15.2),所述透明挡雨板(15.1)两端前后侧开设有配合连接杆(15.2)使用的连孔(15.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循环式狐尾藻种植池,包括沉淀箱、种植池、快接机构、上方形导管、下方形导管、滤板、滤孔和沼液连接管,所述种植池前侧壁底部固定插接有排出管,所述沉淀箱前壁底端两侧固定插接有进入管,所述排出管同进入管之间通过循环机构连接,所述种植池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上下分布的种植板,所述种植板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种植孔,所述种植孔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的海绵垫,所述种植池顶部设置有挡雨机构,所述排出管和进入管前端固定连接有密封阀。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可实现种植箱的快速拼接和提供防雨保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龙本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龙氏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