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丹参移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22303发布日期:2024-01-06 23:1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丹参移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丹参移栽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丹参主要采取根段移栽的方式进行栽种,起好垄,错窝双行,品字形开窝,将选好的根条由上端到下端依次切成2-3cm长的根段,顺向插入窝内土壤,种根切忌倒插,边切边栽。人工种植效率每人每天仅能种植0.3亩,且难以保证作业质量的规范性,不利于丹参移栽水平的发展。

2、现有的2zdj-2型钵苗移栽机,将苗盘放置于输送链上,自动取苗机构将钵苗取出置于旋转的导苗筒中,钵苗经过导苗机构落入苗沟中,通过土壤回流和镇压轮镇压完成移栽作业。一种半自动人参移栽机,采用机械化开沟培土和人工摆苗方式进行作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工弯腰培土问题,但人工摆苗过程繁琐且仍需反复弯腰屈伸。

3、申请号为201721877876.x的一种双行星轮式丹参种苗膜上交叉移栽机构及装置,通过非圆行星轮带动丹参种植器实现非匀速转动,使丹参种植器获得丹参移栽所需的复杂轨迹和姿态,又因滚子与空间凸轮的设置,使丹参种植器开闭鸭嘴在指定位置实现开闭,以满足丹参种植的农艺要求。但是该结构在使用时,需要人工将切割好的丹参根段依次放入接料杯中,操作麻烦,且使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丹参移栽装置,旋转机构将丹参从进料机构分别通过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传送到接料杯中,且该过程保持丹参根段的移栽方向,不需要人工操作,提高使用效率。

2、该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装置包括移栽本体,移栽本体上设置有旋转架,旋转架上设置有若干接料杯,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人在接料杯上方设置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料机构。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不随接料杯旋转,当接料杯在旋转架的作用下旋转时,丹参根段通过进料机构、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依次进入接料杯中。

4、在部分实施例中,本发明人在旋转架上设置有支撑盘,支撑盘上设置有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和旋转机构,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料机构,丹参根段通过进料机构依次进入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中,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在旋转机构的旋转作用下,使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在接料杯上旋转,使丹参根段通过进料机构、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进入接料杯中。不需要操作人员将丹参根段依次放置在接料杯中,有效的提高了操作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5、进一步的,为了使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在接料杯上依次旋转传送丹参根段,且不会重复在同一个接料杯中放入多个丹参根段,旋转机构使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相对于接料杯旋转,接料杯在旋转的过程中依次进入丹参种植器中,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依次在接料杯中补充丹参根段。部分实施例中,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相邻设置,旋转过程中分别将丹参根段放置在两个相邻的接料杯,且每个接料杯中最多有一个丹参根段。部分实施例中,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位于竖直直线上,且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同时在接料杯上旋转。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的位置以及旋转速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调节,只要能够在接料杯旋转的过程中,依次补充丹参根段即可。

6、同时,丹参根段通过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接料杯、丹参种植器移栽到土壤中时,始终保持下端朝下的方向,保证移栽的质量。

7、通过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以及旋转机构使丹参根段依次进入接料杯中,不需要人工依次将丹参根段放置在接料杯中,不仅能够及时对接料杯中的丹参根段进行补充,且能够保证丹参根段的朝向,不仅节约人力物力,且能够提高移栽的效率和质量。

8、更进一步的,本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进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上设置有旋转盘、进料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旋转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槽,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进料管连通,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进料管连通,旋转盘旋转能够使导向槽与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连通,或进料管与导向槽连通。

9、进料管中的丹参根段进入导向槽中,通过旋转盘旋转使位于导向槽中的丹参根段进入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中,并通过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进入接料杯中,旋转盘的旋转速度根据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接料杯的旋转速度进行调节,使得每次旋转,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都能将对应的丹参根段传送到接料杯中,保证丹参根段的移栽效率。

10、优选的,旋转盘上设置有四个导向槽,且相邻两个导向槽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与竖直直线之间的夹角均为45度。旋转盘旋转时,当两个导向槽分别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通时,丹参根段通过导向槽同时进入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中,不仅可以通过旋转盘的旋转控制进入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中的时间,同时也能使丹参根段进入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中时保持一个方向,提高使用效率和质量。

11、进一步的,导向槽的长度为3cm,进料管的下端设置有切割刀,旋转盘旋转使切割刀切割丹参。由于一般丹参切割的长度为2-3cm,在使用时,当丹参通过进料管进入导向槽中时,旋转盘旋转,切割刀作用在丹参上对其进行切割,切割下来的丹参根段位于导向槽中,未切割的丹参在进料管中,旋转盘继续旋转,下一个导向槽与进料管连通时,未切割的丹参进入导向槽中,旋转作用下继续切割,如此循环往复,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效率。

12、优选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长度大于3cm,便于进料。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的宽度大于1cm,由于第一进料管与第一连接管之间具有夹角,第二连接管与第二进料管之间具有夹角,丹参根段长度为3cm时,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的宽度大于1cm,能够确保丹参根段进入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的方向,避免弯折和反向。

13、进一步的,本发明人提供了一种优选的旋转机构,具体的,旋转机构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位于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支撑盘的内侧设置有齿轮圈,第一齿轮、第三齿轮均与齿轮圈啮合,第二齿轮旋转时,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第三齿轮在齿轮圈内旋转,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分别位于第一齿轮、第三齿轮上。优选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上连接有连接板。第一齿轮、第三齿轮分别位于连接板的两端,当第二齿轮旋转时,第一齿轮、第三齿轮以第二齿轮为轴线旋转。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一种丹参移栽装置,本装置不需要操作人员将每个丹参根段依次放置在接料杯中,直接通过进料机构将丹参根段依次传送到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中,然后通过旋转机构将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中的丹参根段传送到接料杯中,最后接料杯中的丹参根段依次进入丹参种植器中。

16、通过进料机构的进料速度、旋转机构的旋转速度与接料杯的旋转速度的配合,能够使丹参根段无间断的持续进入接料杯中,并且持续进入丹参种植器中,保证移栽的质量和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丹参移栽装置,包括移栽本体(1),移栽本体(1)上设置有旋转架(2),旋转架(2)上设置有若干接料杯(3),其特征在于,接料杯(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进料管(8)、第二进料管(9),第一进料管(8)、第二进料管(9)的上端设置有进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连接件(12)和旋转盘(13),连接件(12)上设置有进料管(15)、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旋转盘(13)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槽(14),第一连接管(16)的一端与第一进料管(8)连通,第二连接管(17)的一端与第二进料管(9)连通,旋转盘(13)旋转能够使导向槽(14)与第一连接管(16)、第二连接管(17)连通,或进料管(15)与导向槽(14)连通,接料杯(3)旋转时,丹参根段通过进料机构、第一进料管(8)、第二进料管(9)进入接料杯(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丹参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盘(13)上设置有四个导向槽(14),且相邻两个导向槽(14)之间的夹角为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丹参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与竖直直线之间的夹角均为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丹参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槽(14)的长度为3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丹参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料管(15)的下端设置有切割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丹参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料管(8)、第二进料管(9)的宽度大于1c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丹参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管(16)与第一进料管(8)之间的夹角为135度,第二连接管(17)与第二进料管(9)之间的夹角为135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丹参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的长度大于3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丹参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料管(8)、第二进料管(9)的宽度小于2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丹参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料管(8)、第二进料管(9)上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带动第一进料管(8)、第二进料管(9)旋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丹参移栽装置,涉及移栽领域,移栽本体上设置有旋转架,旋转架上设置有若干接料杯,支撑盘上设置有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和旋转机构,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料机构,丹参根段通过进料机构依次进入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中,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在旋转机构的旋转作用下,使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在接料杯上旋转,使丹参根段通过进料机构、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进入接料杯中。不需要操作人员将丹参根段依次放置在接料杯中,有效的提高了操作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罗俊,刘波,叶江红,蒋辉霞,徐东,刘宇,郭佳,梅林森,郑宇,何俊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809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