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棒注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17433发布日期:2024-02-02 21:4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棒注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食用菌养殖,具体涉及一种菌棒注水装置。


背景技术:

1、食用菌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将固体菌种置入到菌棒中,菌丝在菌棒内生长发育,并最终长成食用菌。菌丝在菌棒内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对菌棒进行注水,以保证菌丝良好生长环境。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461648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菌棒注水器,包括中空的手柄,手柄的一端连接不锈钢中空管,中空管上设有出水小孔,中空管远离手柄的一端设有末端为圆锥形的尖头部分,所述手柄上设有用于连接水管的接头,所述手柄为t型手柄,其下端与中空管连接,所述接头位于t型手柄的左端或右端。

2、现有技术中的菌棒注水器通过在手柄上设置出水小孔,然后将手柄扎入到菌棒中;通过手柄上的出水小孔向菌棒内注水。但是,在手柄扎入到菌棒的过程中,菌棒内的生长原料会进入到针管内,造成出水小孔堵塞的情况,影响菌棒的注水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菌棒注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柄在刺入菌棒过程中会出现堵塞出水小孔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提供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包括:

4、注水针,中空设置;所述注水针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注水针的尖端用于刺入菌棒,另一端用于与水泵连通;

5、若干封堵部,铰接在所述注水针的内部,且铰接处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封堵部位于所述出水孔的位置,且所述封堵部的外侧面与所述注水针的外侧面共面;以及

6、启闭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封堵部绕其铰接处转动,以使所述封堵部打开所述出水孔;

7、其中,所述出水孔为锥状孔,所述出水孔的小端朝外,大端朝内,以在所述封堵部转动时避让所述封堵部。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封堵部的铰接位置朝向所述注水针的尖端,所述启闭结构包括:

9、引导环,固定在所述注水针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封堵部的铰接侧;

10、套筒,滑动密封设置在所述注水针的另一端;以及

11、绳索,一端连接在所述封堵部上,另一端绕过所述引导环后,与所述套筒连接;

12、其中,在所述套筒滑动后,所述绳索对所述封堵部提供拉力,以使所述封堵部打开所述出水孔;在所述套筒反向滑动后,所述封堵部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封堵所述出水孔。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启闭结构还包括换向环,所述换向环固定在所述注水针于所述出水孔的外周位置;所述换向环用于使换向后的绳索避开所述封堵部。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注水针与所述套筒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套筒滑动后的位置。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16、限位柱,固定在所述注水针的外周壁上;

17、其中,所述套筒上设有沿其周向设置的滑槽,以及沿其周向设置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限位柱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在所述套筒滑动到位时,所述套筒能够周向转动,以使所述卡槽与所述限位柱插接配合。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槽的两端均具有卡槽,以限制所述套筒的两个极限滑动位置。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注水针的外侧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有两个限位盲孔,所述套筒上设有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盲孔对齐的通孔;

20、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21、插杆,滑动设在所述套筒的通孔上;以及

22、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插杆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插杆和所述套筒的外周壁连接;

23、其中,所述插杆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盲孔插接配合,以限位所述套筒的两个极限位置。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注水针沿其轴线方向分为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密封连接,并拼装成注水针;

25、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块插接配合的插槽;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后,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插槽通过沉头螺栓连接。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封堵部在初始位置时封闭注水针上的出水孔,因此在注水针刺入到菌棒的过程中,能够减少进入到出水孔中的生长原料,进而能够减少出现堵塞出水孔的情况。由于出水孔为锥状孔,因此出水孔并不会影响封堵部的转动;在注水针刺入到位后,通过启闭结构带动封堵部转动,能够使封堵部打开出水孔,进而便于向菌棒内部进行注水。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在刺入菌棒过程中能够减少堵塞出水孔的情况,进而便于完成注水作业。



技术特征:

1.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的铰接位置朝向所述注水针的尖端,所述启闭结构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结构还包括换向环,所述换向环固定在所述注水针于所述出水孔的外周位置;所述换向环用于使换向后的绳索避开所述封堵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针与所述套筒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套筒滑动后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两端均具有卡槽,以限制所述套筒的两个极限滑动位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针的外侧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有两个限位盲孔,所述套筒上设有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盲孔对齐的通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针沿其轴线方向分为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密封连接,并拼装成注水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菌棒注水装置,属于食用菌养殖技术领域,包括注水针、若干封堵部以及启闭结构;注水针中空设置;注水针设有若干出水孔;注水针的尖端用于刺入菌棒,另一端用于与水泵连通;若干封堵部铰接在注水针的内部,且铰接处设有第一弹性件;封堵部位于出水孔的位置,且封堵部的外侧面与注水针的外侧面共面;启闭结构用于驱动封堵部绕其铰接处转动,以使封堵部打开出水孔;其中,出水孔为锥状孔,出水孔的小端朝外,大端朝内,以在封堵部转动时避让封堵部。第一弹性件为扭簧,扭簧对封堵部提供扭矩,使得封堵部能够封闭注水针上的出水孔。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在刺入菌棒过程中能够减少堵塞出水孔的情况,进而便于完成注水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飞,梁晓生,孙娜,袁德华,王彦玲,梁希才,梁宏丽,刘海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平泉市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7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