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陆接力牡蛎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35853发布日期:2024-03-18 18:00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陆接力牡蛎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具体涉及一种海陆接力牡蛎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我国牡蛎的养殖方式主要有筏式、吊笼、插竹、底播和立石等,这些养殖方式都是在浅海区域,极少在池塘或室内等区域进行养殖。近几年,由于牡蛎市场价格较好,海区养殖规模不断增大,适宜牡蛎养殖海域变得稀缺,部分传统牡蛎养殖海域养殖规模过大导致牡蛎肥满度较低,经济价值大打折扣。

2、牡蛎主要滤食浮游生物,浮游生物的丰度决定了牡蛎养殖效果和质量,寻找浮游生物丰富的水域并用适宜的养殖装置加以合理利用,成为革新牡蛎养殖或育肥方式的关键。因此,基于牡蛎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探寻新的养殖水域和养殖方法,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牡蛎产品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海陆接力牡蛎养殖方法,解决现有牡蛎养殖区域受限和肥满度较低的问题,革新牡蛎现有养殖方式,促进构建牡蛎“海陆接力”的养殖模式。

2、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海陆接力牡蛎养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海上吊养和池塘育肥,所述的海上吊养是指将苗种在海区吊养一段时间到上市规格,将其中肥满度达不到上市要求的半成品牡蛎,收获后从海上转移至陆上池塘养殖,形成“海陆接力”养殖模式;

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池塘育肥阶段使用的装置为包括硬质网片、支撑杆、浮漂、平衡杆;支撑杆和平衡杆均带有浮力,支撑杆沿硬质网片的边缘进行固定,网片边缘包裹部分支撑杆并向上高出支撑杆5cm以上形成网筐,支撑杆上贯穿或相邻两个支撑杆的连接处固定一定数量浮漂;

5、平衡杆两端固定浮力相等的浮漂,平衡杆垂直于支撑杆并固定于硬质网片底部,平衡杆的两端从网片底部露出的长度相等,起到平衡和稳定装置的作用;

6、进行池塘育肥时,使牡蛎平铺于所述装置底部,需要铺满整个网片区域,或铺多层,牡蛎投放后,调整浮漂数量,使牡蛎浸没于水下0-15cm深度的位置。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方法中池塘育肥的步骤为将硬质网片的两端用绳索牵引固定,硬质网片的长边与所在地常见风向垂直,距离池塘岸边10m以上,以使整个装置和牡蛎处于水面波纹中,提高水交换速度;

8、按照每100kg牡蛎,搭配60kg浮力的浮漂,使牡蛎浸没于水面下0-15cm深度的位置。

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的硬质网片为长方形,支撑杆沿硬质网片的长边固定,平衡杆垂直于硬质网片长边并固定于硬质网片底部。

1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根据需要在硬质网片上每2-4m均匀固定2根以上平衡杆。

11、优先的技术方案之一,在硬质网片的两端或中间增加短的支撑横杆,以稳定结构和形状。

12、优先的技术方案之一,硬质网片的宽度为90-120cm,长度8-12m,网孔孔径在2cm以上。

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由于牡蛎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增加,现有海区牡蛎养殖的肥满度往往达不到上市要求。相较于开放海域,海水池塘营养盐含量较高,浮游动植物丰富,能为牡蛎生长提供充足的饵料。但在现有牡蛎养殖技术中没有池塘育肥的环节,首先,由于海水池塘表层以下水体流动极其缓慢,而牡蛎摄食浮游生物对水体滤食能力很强,如果水体流动缓慢,牡蛎周围水体会很快被滤清,导致饵料不足,无法持续供给牡蛎充足饵料;其次,池塘的水体较浅,一般在2m以内,而海区牡蛎养殖的苗绳长达2-3m,加之浮漂、吊绳等养殖设施,其要求的水深在3m以上,现有的养殖方法无法在池塘中进行养殖。因此,现有技术条件难以在海水池塘内实现牡蛎育肥。本发明针对这一技术问题发明所述养殖装置和养殖方法,所述方法将牡蛎平铺在网片上,使其漂浮在海水池塘的表面,利用池塘表层水进行养殖,表层水在风力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快速交换,从而持续满足牡蛎的摄食需求,达到育肥目的。本发明在牡蛎养殖领域具有突破性,牡蛎与目前池塘中主养的虾、蟹、参等处于不同生态位,没有食物竞争,可充分利用池塘物质和空间资源,在充分利用我国面积巨大的海水养殖池塘,形成池塘立体养殖模式的同时,实现牡蛎的“海陆接力”养殖模式,革新现有牡蛎养殖和育肥模式。

14、本发明装置具有制作简便、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既能够解决牡蛎海上养殖肥满度不够的问题,又能解决海水池塘等水质过肥问题,起到净水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海陆接力牡蛎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海上吊养和池塘育肥,所述的海上吊养是指将苗种在海区吊养一段时间到上市规格,将其中肥满度达不到上市要求的半成品牡蛎,收获后从海上转移至陆上池塘养殖,形成“海陆接力”养殖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陆接力牡蛎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池塘育肥阶段使用的装置为包括硬质网片、支撑杆、浮漂、平衡杆;支撑杆和平衡杆均带有浮力,支撑杆沿硬质网片的边缘进行固定,网片边缘包裹部分支撑杆并向上高出支撑杆5cm以上形成网筐,支撑杆上贯穿或相邻两个支撑杆的连接处固定一定数量浮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陆接力牡蛎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池塘育肥的步骤为将硬质网片的两端用绳索牵引固定,硬质网片的长边与所在地常见风向垂直,距离池塘岸边10m以上,以使整个装置和牡蛎处于水面波纹中,提高水交换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陆接力牡蛎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质网片为长方形,支撑杆沿硬质网片的长边固定,平衡杆垂直于硬质网片长边并固定于硬质网片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陆接力牡蛎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陆接力牡蛎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陆接力牡蛎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陆接力牡蛎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海上吊养和池塘育肥,所述的海上吊养是指将苗种在海区吊养一段时间到上市规格,将其中肥满度达不到上市要求的半成品牡蛎,收获后从海上转移至陆上池塘养殖,形成“海陆接力”养殖模式。本发明方法解决了现有牡蛎养殖区域受限和肥满度较低的问题,革新牡蛎现有养殖方式,促进构建牡蛎“海陆接力”的养殖模式。

技术研发人员:房景辉,孙景春,张立斌,薛素燕,毛玉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