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39800发布日期:2024-03-06 17:0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是一种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1、丝瓜原产炎热地区,喜温耐湿,一般大棚的生长环境更适合丝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如果是大棚栽培,一般会在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5月上旬在大棚中定植,5月下旬-6月上旬开始收获,可一直收获到9月末。马铃薯的的生长适宜温度在10度到21度之间,当它播种后,地下10厘米的温度稳定在10度到12度的种子会迅速发芽,7度到8度也能生长,但比较慢,马铃薯不耐寒,如果在种植的时候温度降到零下就会受到冷害。

2、基于丝瓜的特征而言,现有技术cn112219663a公开了一种露地生姜与搭架丝瓜立体间作套种的双增栽培方法,针对生姜露栽培盛夏季节日灼病严重和丝瓜栽培搭架下土地空闲的问题,所述露地生姜与搭架丝瓜立体间作套种的双增栽培方法通过搭架丝瓜与露地生姜的立体套作共生,为生姜创造了喜半阴不耐强光、喜湿润的适宜微生态小环境,促进了生姜根系吸收土壤养分与健康生长,减轻了丝瓜蚜虫危害,提高了丝瓜搭架栽培土地的利用率,实现了同一地块同时增加生姜+丝瓜的产量和增加经济收益。

3、虽然现有技术通过公开丝瓜与其他套种植物的种植方法,但是土豆和丝瓜络收获和播种时间相近,缺乏对于丝瓜和土豆套作的方式和装置,究其原因在于二者生长过程中对于空间要求不同,而且丝瓜络在播种时若套种土豆往往会导致竹竿或扦插装置倾倒,是由于土豆根系发达会导致周围土壤疏松,而丝瓜络随着时间推移会增大竹竿的承重力,此时松软的土壤往往无法支撑竹竿上的丝瓜络导致套作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丝瓜络在播种时若套种土豆往往会导致竹竿或扦插装置倾倒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包括对置的竖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的顶部连接有横向架杆,竖向支撑杆的底部连接有弧形的凹杆,凹杆与竖向支撑杆之间采用直角过渡连接,横向架杆的中间位置带有悬吊槽,悬吊槽的深度等于竖向支撑杆高度的二分之一。

3、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在利用本装置进行播种过程中以构建小型半开放的温室,首先利用竖向支撑杆限定种植的区域与范围,随后通过竖向支撑杆供给丝瓜络攀爬的空间,而凹杆提供给土豆向下伸长的空间,从而实现不同立体平面种植,便于单一装置满足两种植株的套作,从而将空间最大化利用。

4、2、本技术方案利用框架结构,以规避丝瓜络挂果后倾覆的风险,首先本技术方案中和地面接触的平面为弧形,其次本技术方案中装置的重心偏向下方,因此当装置产生倾斜的可能性时,由于重心始终垂直于地面,且重心低沉,当产生偏移时,重力的分力始终与偏移方向的反向,始终对装置产生拉扯力。

5、3、本装置在种植一年单收的马铃薯时,可以在12月进行马铃薯的播种,随后在4-5月进行马铃薯的收挖,对于丝瓜络种植时3月进行育苗,4月移栽于预留的空行中,此时棱镜对光照不如北方的南方地区例如湖南等,进行补光操作。

6、4、由于带有补光装置,因此本装置可以提供土豆的一年两收的种植方式,即在5月底进行第一批土豆收获后进行整地留种,随后于9月初进行秋马铃薯的种植,12月进行收获。

7、进一步,凹杆与横向架杆之间连接有埋杆,埋杆的表面带有若干凹槽,相邻凹槽之间连接有横向的水平杆,水平杆与横向架杆都连接有竖向的竹竿。

8、有益效果:竹竿的设置便于丝瓜络攀爬。

9、进一步,悬吊槽的宽度方向上装载有棱镜,棱镜的折射方向朝向埋杆的位置。

10、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主要目的是克服马铃薯和丝瓜络不同环境要求的缺陷,以弥补种植的空窗期,本装置结合二者的特点进行栽种,从而使二者能够互补。

11、进一步,对于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s1,构建半开放式温室,将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架在田间,随后将种植土铺设在埋杆表面;

13、s2,肥料的添加,将肥料通过管道输入凹杆中,利用土壤加凹杆的组合形成密闭的存储室,根据植株的生长阶段变化对存储室中进行补水和补肥;

14、s3,耕地起垄,采用宽窄行模式进行播种;

15、s4,丝瓜种植引导,将竹竿表面拉扯铁丝,以利丝瓜爬架;

16、s5,调整丝瓜的集成,引导丝瓜大部分结果于悬吊槽中;

17、s6,适时修建丝瓜的枝叶,悬吊槽中的枝叶进行裁剪,以获取最大承光面。

18、有益效果:根据二者特性而言,土豆生长需要的阳光大于丝瓜络需要的阳光,二者之间套作存在相性不同的难度,同时由于高度不同,即便是采用立体装置栽培,立体栽培装置的支杆挡住土豆获取阳光的途径,往往会导致土豆生长发育缓慢,良品率降低。

19、因此本技术方案利用棱镜聚光和折射,便于处于下方的土豆受到充足的光照,同时实现土豆的位置和丝瓜络的位置温度分层。

20、进一步,s1中种植土铺设的厚度不低于30cm。

21、进一步,所述s3中按1.8米开沟起垄施行高垄双行,种植株距23-27厘米,两垄之间预留40-50厘米空行,在马铃薯播种时每亩施35%-45%硫酸钾复合肥85kg-100kg作基肥,与种薯相间点施,并在播种沟里撒施烟末防治地下害虫,再覆土盖膜;

22、种植丝瓜络时移栽于预留的空行中,株距60-70厘米,每亩施40%-45%的硫酸钾复合肥75kg-100kg,肥料施在两株丝瓜络之间的中间位置,再盖上地膜,随后在将竹竿表面拉扯铁丝,以利丝瓜爬架。

23、进一步,悬吊槽中的枝叶裁剪中每株丝瓜裁剪3-5叶。

24、进一步,还包括s7,调整棱镜的折射角度以补充马铃薯的受光面。

25、有益效果:本装置利用光照补足和聚焦的方式,将立体种植空间中由于分层对下层作物的光照影响缩减,改变传统立体种植作物中下层作物大部分为喜阴作物的特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置的竖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的顶部连接有横向架杆,竖向支撑杆的底部连接有弧形的凹杆,凹杆与竖向支撑杆之间采用直角过渡连接,横向架杆的中间位置带有悬吊槽,悬吊槽的深度等于竖向支撑杆高度的二分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杆与横向架杆之间连接有埋杆,埋杆的表面带有若干凹槽,相邻凹槽之间连接有横向的水平杆,水平杆与横向架杆都连接有竖向的竹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悬吊槽的宽度方向上装载有棱镜,棱镜的折射方向朝向埋杆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种植土铺设的厚度不低于30c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按1.8米开沟起垄施行高垄双行,种植株距23-27厘米,两垄之间预留40-50厘米空行,在马铃薯播种时每亩施35%-45%硫酸钾复合肥85kg-100kg作基肥,与种薯相间点施,并在播种沟里撒施烟末防治地下害虫,再覆土盖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悬吊槽中的枝叶裁剪中每株丝瓜裁剪3-5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7,调整棱镜的折射角度以补充马铃薯的受光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农业种植领域的一种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一种马铃薯丝瓜络套作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置的竖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的顶部连接有横向架杆,竖向支撑杆的底部连接有弧形的凹杆,凹杆与竖向支撑杆之间采用直角过渡连接,横向架杆的中间位置带有悬吊槽,悬吊槽的深度等于竖向支撑杆高度的二分之一。本技术方案利用框架结构,以规避丝瓜络挂果后倾覆的风险,首先本技术方案中和地面接触的平面为弧形,其次本技术方案中装置的重心偏向下方,因此当装置产生倾斜的可能性时,由于重心始终垂直于地面,且重心低沉,当产生偏移时,重力的分力始终与偏移方向的反向,始终对装置产生拉扯力。

技术研发人员:杨丹,李璐,段慧,路瑶,李树举,蒋万,万国安,李兵,张曙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