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外扩透水区域的渗透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20234发布日期:2024-04-01 14:35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外扩透水区域的渗透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渗透管,具体为一种可外扩透水区域的渗透管。


背景技术:

1、根据现有资料可知:渗透管、沟是由无砂混凝土或穿孔管等透水材料制成,多埋设于地下,周围填砾石,兼有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渗透管也应用于建筑领域以及农用领域,其中农用领域多使用渗透管进行灌溉作用,并使用渗透管辅助施肥;

2、现有授权专利以及现有相同技术的设备、同类型相近技术设备在日常的使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3、现有的渗透管灌溉范围较小且有局限性,农业种植灌溉过程中,当进行大面积灌溉时,单根渗透管灌溉范围有限,需要铺设大量的渗透管来辐射整个种植区域,但是渗透管占用种植土地,导致种植区域使用比例降低,单块种植地产量也会降低,但现有的的渗透管渗透灌溉的区域固定且无法改变,由于不同土地的土质不同,渗透管渗透的区域会受到土质的阻碍,且铺设渗透管的周围区域不可进行耕种,会导致土地的耕种面积减少;

4、渗透管还可用于辅助施肥,向管道内注入含有营养物质的粉末状混合物和水的混合液体可直接给植物根部输送营养,但由于管道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流的动能被逐渐消耗,导致水流速度逐渐减缓,即水流推动粉末状营养物质的量和流动的速度也会减缓,从而使得裹粉末状营养物质会沉积,管道后端液体中含有的粉末状营养物质逐渐减少,使得农作物所获得的营养不均,导致同片土地的农作物长势相差较大,影响收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外扩透水区域的渗透管,包括渗透管主体,所述渗透管主体的正面固定并连通有输送管,所述渗透管主体表面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渗透管主体内部设置有辅助组件;

3、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套筒一,所述套筒一固定于渗透管主体的上方,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外扩透水区域并可供调节透水区域范围;

4、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连接杆四,所述连接杆四设置于渗透管主体的内部,所述辅助组件用于渗透管主体输送液体肥料时,对所述渗透管主体底部沉淀的粉末状混合物搅拌混合。

5、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漂浮球,所述漂浮球位于套筒一的内部底端,所述套筒一内部的中间处固定有挡板一,所述挡板一将套筒一内部等分为上下两部分空间,所述挡板一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弹簧伸缩管一,所述弹簧伸缩管一的底端与套筒一的下方空间连通。

6、更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一的顶端插设有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为“m”型,所述连接杆一的底端与弹簧伸缩管一固定连接。

7、更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一的左右两侧皆设置有套管二,所述套管二顶端与连接杆一的端头固定连接,所述套管二的内部设置有挡板二,所述挡板二的下方铰接有连接杆二。

8、更进一步的,所述渗透管主体的左右两侧均匀固定并连通有套筒三,所述套筒三内部皆滑动连接有滑块二,所述滑块二与连接杆二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套筒三内部设置有弹簧伸缩管二,所述弹簧伸缩管二与滑块二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伸缩管二靠近渗透管主体的一端与套筒三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伸缩管二还与渗透管主体内部空间连通。

9、更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一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三,所述连接杆三顶端转动连接有挡块,所述连接杆三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杆三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套筒一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的左侧均匀开设有卡槽,所述挡块嵌设于最上方的卡槽内部,所述挡块的弧形侧面与卡槽的内壁接触,所述连接杆一正面刻画有刻度标尺。

10、更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二远离套筒一的一侧皆开设有。

11、更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搅拌扇叶,所述搅拌扇叶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搅拌扇叶分别位于连接杆四的两侧,所述连接杆四的顶端与漂浮球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扇叶皆与连接杆四铰接,所述连接杆四和搅拌扇叶皆与渗透管主体底部的内壁贴合。

12、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通过设置控制组件,扩大渗透管主体的渗透区域,在针对大面积种植区域时,传统单根渗透管主体的渗透范围若需将种植区域完全覆盖,则需要安装多组渗透管主体,而本装置在无需增加渗透管主体数量的前提下,即可达到将种植区域完全覆盖在渗透范围内,增加了单根渗透管主体的渗透区域面积,且相比传统使用多个渗透管主体进行渗透灌溉的方式,本装置安装少量的渗透管主体即可达到完全覆盖渗透的效果,极大的减少了渗透管主体安装时对种植土地的占用率,间接的提高种植区域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和收成,且在泥土质地较为紧实、土地入渗率较低的区域,通过扩大单根渗透管主体的渗透区域,也可增加土地的蓄水量,使泥土保持潮湿,供农作物吸收成长,避免传统单根渗透管主体渗透灌溉时,受泥土质地影响,从而再次减少其渗透范围的情况;

14、2、本装置可以在扩大渗透范围的过程中,根据种植需要,控制其渗透范围,在雨水正常的情况下,控制其渗透范围缩小,避免过分灌溉,导致农作物根部泡水腐烂,而在雨水缺少的情况下,控制本装置渗透范围达到最大,使得整个种植区域的农作物都可以得到水分滋养,保持其长势,且用户还可以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水量,自由调控本装置的渗透灌溉范围,以适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生长;

15、3、通过设置辅助组件,利用渗透管主体中液体流淌的动能推动搅拌扇叶转动,搅拌扇叶对液体搅动,使得渗透管主体中营养液包含的粉末状混合物均匀的混合在液体中,避免其因为液体动能不断消耗,无法继续裹挟粉末状混合物继续流动,导致粉末状混合物在渗透管主体内部沉积,搅拌扇叶不断搅动,使得渗透管主体中的营养液以及粉末状混合物保持较为均匀的状态,从而使得渗透至农作物根部的营养液可以均匀的被各区域的农作物吸收,保证农作物长势均匀,从而缓解由营养物质沉积造成的营养不均的问题,保证同块土地的收成。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外扩透水区域的渗透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渗透管主体(1),所述渗透管主体(1)的正面固定并连通有输送管(2),所述渗透管主体(1)表面设置有控制组件(300),所述渗透管主体(1)内部设置有辅助组件(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外扩透水区域的渗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300)还包括漂浮球(302),所述漂浮球(302)位于套筒一(301)的内部底端,所述套筒一(301)内部的中间处固定有挡板一(303),所述挡板一(303)将套筒一(301)内部等分为上下两部分空间,所述挡板一(30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弹簧伸缩管一(304),所述弹簧伸缩管一(304)的底端与套筒一(301)的下方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外扩透水区域的渗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一(301)的顶端插设有连接杆一(305),所述连接杆一(305)为“m”型,所述连接杆一(305)的底端与弹簧伸缩管一(30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外扩透水区域的渗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一(301)的左右两侧皆设置有套筒二(306),所述套筒二(306)顶端与连接杆一(305)的端头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二(306)的内部设置有挡板二(307),所述挡板二(307)的下方铰接有连接杆二(3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外扩透水区域的渗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管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匀固定并连通有套筒三(309),所述套筒三(309)内部皆滑动连接有滑块一(310),所述滑块一(310)与连接杆二(308)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套筒三(309)内部设置有弹簧伸缩管二(311),所述弹簧伸缩管二(311)与滑块一(310)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伸缩管二(311)靠近渗透管主体(1)的一端与套筒三(309)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伸缩管二(311)还与渗透管主体(1)内部空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外扩透水区域的渗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一(301)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三(312),所述连接杆三(312)顶端转动连接有挡块(313),所述连接杆三(312)内部设有扭力弹簧(314),所述扭力弹簧(314)的一端与连接杆三(31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扭力弹簧(314)的另一端与套筒一(30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一(305)的左侧均匀开设有卡槽(315),所述挡块(313)嵌设于最上方的卡槽(315)内部,所述挡块(313)的弧形侧面与卡槽(315)的内壁接触,所述连接杆一(305)正面设置有刻度标尺(316)。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外扩透水区域的渗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二(306)远离套筒一(301)的一侧皆开设有槽口(3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外扩透水区域的渗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400)还包括搅拌扇叶(402),所述搅拌扇叶(402)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搅拌扇叶(402)分别位于连接杆四(401)的两侧,所述连接杆四(401)的顶端与漂浮球(302)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扇叶(402)皆与连接杆四(401)铰接,所述连接杆四(401)和搅拌扇叶(402)皆与渗透管主体(1)底部的内壁贴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外扩透水区域的渗透管,涉及渗透管领域,包括渗透管主体,渗透管主体的正面固定并连通有输送管,渗透管主体表面设置有控制组件,渗透管主体内部设置有辅助组件;控制组件包括套筒一,套筒一固定于渗透管主体的上方,辅助组件包括连接杆四,连接杆四设置于渗透管主体的内部,辅助组件用于渗透管主体输送液体肥料时,对渗透管主体底部沉淀的粉末状混合物搅拌混合,本装置在无需增加渗透管主体数量的前提下,即可达到将种植区域完全覆盖在渗透范围内,增加了单根渗透管主体的渗透区域面积,且相比传统使用多个渗透管主体进行渗透灌溉的方式,本装置安装少量的渗透管主体即可达到完全覆盖渗透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俊,谢南军,陈英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广源通塑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