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底盘可调功能的掘耕机

文档序号:37489538发布日期:2024-04-01 13:57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底盘可调功能的掘耕机

本发明涉及掘耕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底盘可调功能的掘耕机。


背景技术:

1、茶树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据统计,2022年我国茶树种植面积已达到26多万公顷,年产量200多万吨,均位居世界第一。随着区域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型茶区快速发展,在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而作为叶用植物,茶树多种植在丘陵、山坡等地,现有的底盘均采用固定形式,而山区路面高低不一,掘耕机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性不高,容易卡底盘;另一方面,因底盘高度固定,导致掘耕深度也固定,只有使用工具更换刀具才能实现深度调节,费事又费力。

2、鉴于上述原因,需要设计了一种适用性更好的掘耕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底盘可调功能的掘耕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随时调整底盘高度,提高掘耕机山地通过性,并具备掘耕深度的实时调节功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底盘可调功能的掘耕机,包括

3、前行走系统,所述前行走系统包括横安装杆、升降油缸和滚轮,所述横安装杆的下部安装有距离传感器;所述升降油缸的伸缩端与横安装杆的前端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油缸的缸座固定在油缸安装板上,所述油缸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有滚轮安装架,所述滚轮通过轴装配在所述滚轮安装架的底部;

4、变速箱体,所述变速箱体包括变速箱主体和动力输出轴,所述横安装杆的后端与所述变速箱主体连接,掘耕部件装配在所述变速箱主体的底部;

5、后行走系统,所述变速箱主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后行走系统,所述后行走系统包括带啮合齿的动力轮、辅助轮一、辅助轮二和链条,所述动力轮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辅助轮一和辅助轮二,所述链条的内圈顺次与动力轮、辅助轮一和辅助轮二相啮合传动;所述动力轮的轮轴与轴套固定,所述轴套装配在动力输出轴的端部;转动板一的第一端与动力轮的外侧轮轴转动连接,转动板一的第二端与辅助轮二的外侧轮轴转动连接;转动板二的第一端与动力轮的内侧轮轴转动连接,转动板二的第二端与辅助轮一的内侧轮轴转动连接;所述辅助轮一和辅助轮二的轮轴上均安装有轴承套件,油缸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辅助轮一和辅助轮二的轮轴上的轴承套件固定连接。

6、优选地,所述辅助轮一和辅助轮二均采用双辐式辅助轮,所述双辐式辅助轮由两个规格相同并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的轮盘组成。

7、优选地,所述后行走系统还包括有涨紧轮,所述涨紧轮的外圈与链条的内圈相啮合传动,所述涨紧轮的涨紧轴与导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导轨的另一端与油缸二的伸缩端相连,所述油缸二的缸座通过安装块固定在所述转动板一上。

8、优选地,所述转动板一的外侧还设置有导轨座,所述导轨滑动装配在所述导轨座内。

9、优选地,所述涨紧轮采用双辐式涨紧轮,所述双辐式涨紧轮由两个规格相同并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的轮盘组成。

10、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1、本发明的具有底盘可调功能的掘耕机,包括前行走系统、变速箱体和后行走系统,前行走系统和后行走系统均具备升降功能,在系统的统一控制下实现整机底盘的升降,通过该发明可解决目前茶园掘耕机在不同山区环境下的通过性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不同耕作环境下对耕深调整的苦难,整机通过一键操作实现高度升降,极大的增加的整机的便捷性和劳动力。该机简便的结构设计和极高的通用性,可帮助掘耕机实现任何场地的行走;创新设计的调整机构简单、实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底盘可调功能的掘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底盘可调功能的掘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一和辅助轮二均采用双辐式辅助轮,所述双辐式辅助轮由两个规格相同并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的轮盘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底盘可调功能的掘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行走系统还包括有涨紧轮,所述涨紧轮的外圈与链条的内圈相啮合传动,所述涨紧轮的涨紧轴与导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导轨的另一端与油缸二的伸缩端相连,所述油缸二的缸座通过安装块固定在所述转动板一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底盘可调功能的掘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一的外侧还设置有导轨座,所述导轨滑动装配在所述导轨座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底盘可调功能的掘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轮采用双辐式涨紧轮,所述双辐式涨紧轮由两个规格相同并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的轮盘组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底盘可调功能的掘耕机,包括前行走系统、变速箱体和后行走系统,前行走系统和后行走系统均具备升降功能,在系统的统一控制下实现整机底盘的升降,通过该发明可解决目前茶园掘耕机在不同山区环境下的通过性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不同耕作环境下对耕深调整的苦难,整机通过一键操作实现高度升降,极大的增加的整机的便捷性和劳动力。该机简便的结构设计和极高的通用性,可帮助掘耕机实现任何场地的行走;创新设计的调整机构简单、实用。

技术研发人员:任宁,俞国红,沈帅,郑航,黄伟,武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