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改变荒漠土壤团粒结构的方法

文档序号:37588546发布日期:2024-04-18 12:18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改变荒漠土壤团粒结构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盐碱荒漠土壤改良,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改变荒漠土壤团粒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我国现有盐碱土地近15亿亩,其中可利用盐碱地总面积近3亿,包括盐碱耕地1.14亿亩,占盐碱地总面积的38%;盐碱荒地1.85亿亩,占盐碱地总面积的62%,分布在东北、西北等18个省。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2、目前改良盐碱荒漠地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水利措施,主要通过建设排灌设施,大水压盐压碱。二是农艺措施,包括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客土改良等,大多与水利措施配合使用。三是生物措施,包括调整种植结构,改种耐盐碱作物等。四是化学措施,通过施用石膏、过磷酸钙等化学改良剂,调节土壤ph值,置换碱性离子等。五是林业措施,通过种植耐盐碱乔灌木,开发盐碱地造林和经营。水利措施和农艺措施由于依赖水,所以修复场地要求靠近水源,且成本过高;生物措施无法针对盐碱荒漠土壤的盐碱浓度进行逐渐改良,效果较差且时间较长;化学措施只能短时间改变退化土壤性质,且后续处理成本较高;林业措施时期普遍较长,监控和管理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改变荒漠土壤团粒结构的方法,能够对盐碱荒漠化土壤进行修复改良,能有效提高盐碱荒漠化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为改良盐碱荒漠化种植植被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改变荒漠土壤团粒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在待修复的盐碱荒漠土壤区域加埋排盐管道;

5、s2、在盐碱荒漠化土壤施洒功能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

6、s3、翻耕土壤,在盐碱荒漠化土壤中施洒复配微藻溶液;

7、s4、重复s3,施洒复配微藻溶液,共5次;

8、s5、三个月后盐碱荒漠化土壤团粒结构改变,产生结皮,并得到改良,在改良后的土壤上种植植物。

9、进一步的,所述排盐管道包括主排盐沟,所述主排盐沟一端设有集水井,在主排盐沟两侧设有若干支排盐沟,所述主排盐沟和支排盐沟内设有暗管,所述暗管加埋在土壤层和隔离层下方。

10、更进一步的,所述暗管内径6-8cm,暗管坡降2%,间隔5m~8m,所述隔离层15-20cm。

11、进一步的,所述有机肥使用量为300kg/亩,总养分(n+p2o5+k2o)≥5%,有机质≥45%,所述有机肥包括畜禽粪便和营养源有机碳骨架,所述畜禽粪便和营养源有机碳骨架混合比例为质量比8:2-9:1。一方面提高土壤养分水平,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渍化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作物新陈代谢,全面增产提质。

12、进一步的,所述畜禽粪便为羊粪、牛粪、菌菇渣,所述营养源有机碳骨架为有机碳骨架、omcs黏土矿物和嗜热微生物。

13、进一步的,所述土壤调理剂富含14种中微量元素天然黏土矿物和复合益生菌及高效腐熟剂成分,其中,中微量元素包括:钙ca、磷p、钾k、硫s、钠na、 氯 cl、镁mg、 铁 fe、锌zn、铝al、硅 si、 铬 cr、铜 cu、硒se,复合益生菌及高效腐熟剂比例不到1%。一方面可以抑制水分蒸发,提高水肥利用率,另一方面可降低土壤盐分。

14、进一步的,所述复配微藻溶液为荒漠藻溶液,所述荒漠藻包括具鞘微鞘藻、爪哇伪枝藻、普通伪枝藻、集球藻、眉藻、小球藻等沙漠结皮微藻。可以在盐碱荒漠地表形成生物土壤结皮,一方面能够捆绑固定沙土颗粒,另一方面藻细胞分泌的大量胞外多糖也具有很强的粘结吸附作用,进一步胶结土壤颗粒和沙粒。藻结皮形成后,不仅沙土表面的防风放水蚀能力大幅提升,水文条件得到改善,生物群落多样性得以提高,土壤厚度和结构质地、营养状况也逐渐改良。

15、更进一步的,将荒漠藻种恢复培养,恢复成功后逐级扩大培养,温度为28-32℃,光照强度70-100µe/ (m2•s),通气培养,制备得到荒漠藻溶液,施用前微藻细胞计数为 1-5×10^7 细胞/毫升(1-5千万细胞/毫升) 之间,复配微藻溶液施用时每平方米2l。

16、进一步的,所述s5中植物为草坪草、菊科、豆科等耐盐植物。

1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18、本发明采用微藻溶液配合埋管排盐工程技术共同修复盐碱荒漠化的土壤,能有效改善盐碱荒漠化土壤、增强土壤肥力和保水性,降低土壤盐碱度,为改良盐碱荒漠化土壤及盐碱荒漠土壤植被种植奠定了基础,提高盐碱荒漠土壤利用率和植被存活率,实现了改良盐碱荒漠土壤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改变荒漠土壤团粒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改变荒漠土壤团粒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盐管道包括主排盐沟(3),所述主排盐沟(3)一端设有集水井(4),在主排盐沟(3)两侧设有若干支排盐沟(1),所述主排盐沟(3)和支排盐沟(1)内设有暗管(2),所述暗管(2)加埋在土壤层和隔离层(5)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改变荒漠土壤团粒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使用量为300kg/亩,总养分(n+p2o5+k2o)≥5%,有机质≥45%,所述有机肥包括畜禽粪便和营养源有机碳骨架,所述畜禽粪便和营养源有机碳骨架混合比例为质量比8:2-9: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改变荒漠土壤团粒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畜禽粪便为羊粪、牛粪、菌菇渣,所述营养源有机碳骨架为有机碳骨架、omcs黏土矿物和嗜热微生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改变荒漠土壤团粒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调理剂包括14种中微量元素天然黏土矿物和复合益生菌及高效腐熟剂成分,其中,中微量元素包括:钙、磷、钾、硫、钠、氯、镁、铁、锌、铝、硅、铬、铜、硒,复合益生菌及高效腐熟剂比例小于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改变荒漠土壤团粒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还包括荒漠藻溶液的制备:将荒漠藻种恢复培养,恢复成功后逐级扩大培养,培养温度为28-32℃,光照强度70-100µe/ (m2•s);再进行通气培养,得到荒漠藻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改变荒漠土壤团粒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植物为草坪草、菊科、豆科耐盐植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改变荒漠土壤团粒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待修复的盐碱荒漠土壤区域加埋排盐管道;S2、在盐碱荒漠化土壤施洒功能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S3、翻耕土壤,在盐碱荒漠化土壤中施洒复配微藻溶液;S4、重复S3,施洒复配微藻溶液,共5次;S5、三个月后盐碱荒漠化土壤团粒结构改变,产生结皮,并得到改良,在改良后的土壤上种植植物。本发明采用微藻溶液配合埋管排盐工程技术共同修复盐碱荒漠化的土壤,能有效改善盐碱荒漠化土壤、增强土壤肥力和保水性,降低土壤盐碱度,为改良盐碱荒漠化土壤及盐碱荒漠土壤植被种植奠定了基础,提高盐碱荒漠土壤利用率和植被存活率,实现了改良盐碱荒漠土壤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红,陈浣,刘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