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草珊瑚的方法

文档序号:79920阅读:1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草珊瑚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草珊瑚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别名:肿节风、接骨莲、九节茶、竹节草等,为金粟兰科草珊瑚属多年生常绿半灌木。全株供药用,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通经接骨等功效,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风湿关节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骨折等,对多种恶性肿瘤效果显著,是一种药理作用广泛、毒性低的优良中药材。随着以草珊瑚为原料的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对其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全株采挖方式导致野生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造成原料药材供应紧张,因此草珊瑚具有非常广阔的种植开发前景。自然条件下,草珊瑚生于山坡、沟谷林下阴湿处,海拔420 1500米。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忌强光直射和长时间的高温干燥。草珊瑚独特的生长习性要求种植过程必须提供一定的遮阴条件,而人工遮阴措施将大大提高种植成本。如果将草珊瑚套种于毛竹林中,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毛竹分布于我国北纬23° 23’ 32° 20’,东经104° 30’ 122°的广阔区域内,是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最佳的竹种之一。目前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省区、直辖市都有毛竹栽培,现有毛竹林面积 多达280万hm2,其中大部分是经营技术简单且投入产出比高的材用毛竹林。而近年来竹笋价格的下滑和竹材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使材用林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增。但是单一栽种毛竹经济效益有限,而在毛竹林中套种草珊瑚,不仅省却了草珊瑚栽培中遮荫的环节,降低了种植成本,还因草珊瑚具有的特殊气味和药力可减少病虫害,更重要的是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温、水、肥等条件,提高复种指数产量和明显增加经济效益。
此外,大规模套种草珊瑚须先解决种苗繁育问题,其传统繁殖方式有扦插、播种和分株等,但繁殖系数低、成活率低、育苗成本相对较高且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手段建立种苗快繁体系是最优选择。公开号为CN 101194593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草珊瑚的组培快繁方法,该方法以无菌小苗的根系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途径获得再生苗,但此方法须以草珊瑚无菌播种或茎段腋芽诱导获得的试管苗为试材,步骤繁琐、生产周期长,且仍然面临草珊瑚种子成熟率和收获率低、种子来源困难、取材受季节限制和发芽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草珊瑚的方法,以降低草珊瑚的种植成本、缩短草珊瑚的培育周期、提高草珊瑚的产量。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草珊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I)组培育苗选取草珊瑚叶片作外植体,消毒后将叶片剪成小块置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接种5天后转移到新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继续培养30 35天,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是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0 4.0 mg/L TDZ、0.1 0.2 mg/L NAA、100 150g/L香蕉泥和0.5 1.0g/L活性炭;
将叶片边缘长出的不定芽切成单个芽,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基是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 1.0 2.0 mg/L TDZ 和 0.05 0.1 mg/L NAA ;
切取高2 3cm的单芽,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基是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 0.1 0.2 mg/L NAA ;
以上所有培养基均添加6.0 mg/L琼脂和30.0 mg/L蔗糖,组培室培养条件是温度25±2°C、光照度1500 20 00 lx,每天光照12 h ;
(2)炼苗
于4月下旬将已生根培养20天左右的瓶苗运至毛竹林下炼苗,不打开瓶盖炼苗10 12天,再打开瓶盖炼苗2 3天;
(3)移栽
将炼苗完成后组培苗移栽于毛竹立竹度为150 400株/亩的北坡竹林或立竹度为200 400株/亩的南坡竹林;
(4)林间管理
每年6月结合竹林施用催鞭肥进行第一次中耕,深10 15cm,并施入5kg/亩的尿素或复合肥,9月份进行第二次中耕;定植当年冬季在根部周围的地面覆盖稻草;
(5)米收
定植第二年起每年11 12月份采收草珊瑚,且在伐竹前完成采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移栽步骤中,将草珊瑚种苗沿山坡地势纵向成排种植,株距35 40cm,两排间距25 30cm,每隔6 8排草珊瑚设置一条1.0 1.2m宽的步道。
作为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组培苗移栽后在其叶面喷施0.1%氯化钙。
作为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竹林的类型为材用毛竹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在毛竹林下套种草珊瑚,不用单独占用耕地,不需要事先造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草珊瑚的种植成本;毛竹林为草珊瑚遮阴保湿,使草珊瑚不受阳光直射从而良好生长,草珊瑚具有的特殊气味和药力又能减少毛竹林的病虫害,使两种作物协调生长,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耕作草珊瑚的同时使竹林也得到抚育,有利于毛竹林的管理,改变了毛竹林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能大大提高农民收入;
(2)本发明以草珊瑚叶片作外植体,建立了一种草珊瑚叶片高效再生体系,通过该方法进行种苗繁育简便易行、高效稳定、材料来源丰富且内生菌污染极少,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种质优良、性状统一的种苗,为大规模、规范化套种草珊瑚提供了有力保障;
(3)用本发明所述的炼苗方法炼苗,并结合适当的移栽方法,草珊瑚组培苗可直接移栽至毛竹林下,不需要经过苗圃期,节省了时间,也省去了苗圃建设、管理和二次移栽的成本。
(4)本发明沿山坡地势纵向成排种植草珊瑚,且每隔6 8排设置一条步道,不仅给林间管理、作业提供了空地,也方便砍伐毛竹作业并将毛竹拖曳下山。[0012](5)笋用林或笋材两用林不适宜套种草珊瑚,因其需要大量挖笋和每年垦复,耕作时易损伤林下作物。本发明竹林的类型为材用毛竹林,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的活动对草珊瑚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试验在浙北山区的毛竹林下进行,选择了 4块不同的材用毛竹林,同时进行试验。
实施例1:
(1)组培育苗
选取草珊瑚的健康无病害嫩叶作外植体,在超净工作台内先用75%酒精浸泡20s,再用
0.1%升汞溶液浸泡lmin,无菌水冲洗3 4次,剪成面积约Icm2左右的小方块,备用。将消毒后的叶片,以近轴面朝上平放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接种5天后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继续培养30天。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是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5 mg/L TDZ,0.15 mg/L NAA、120g/L香蕉泥和0.8g/L活性炭;叶片接种至新鲜培养基15天后,切口处稍有膨大且有绿色芽点出现,随后开始有不定芽的再生。培养30天时,外植体再生频率和平均再生不定芽数分别为82.1%和5.3个。将叶片边缘长出的不定芽切成单个芽,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基是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1.2mg/L TDZ和0.06 mg/L NAA。可用相同增殖培养基多次继代增殖,每25 30天继代一次,丛生芽的平均增殖倍数为6.2。切取高2 3cm的单芽,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基是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15 mg/L NAA。12天左右开始生根,培养至20天时生根率100%。开始生根培养的时间依移栽时间而定。以上所有培养基均添加6.0 mg/L琼脂和30.0 mg/L蔗糖,组培室培养条件是温度25±2°C、光照度1500 2000 lx,每天光照12 h。
(2)炼苗
2009年4月下旬,将已生根培养20天左右的瓶苗运送至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地势平坦的毛竹林下进行集中炼苗。将瓶苗按瓶间距5cmX5cm整齐摆放于地面上,先不打开瓶盖炼苗10天,再打开瓶盖炼苗3天,使组培苗逐步适应栽种环境。炼苗完成后组培苗用镊子夹出,用水洗去根部培养基后分送至周边林地移栽。
(3)移栽
5月上旬至中旬开始整地并移栽于位于北坡的材用毛竹林,将北坡竹林毛竹的立竹度控制在150 400株/亩,总种植面积为2.5亩。砍除林内的杂草、灌木,挖掉竹蔸、灌木头等,再翻地、整平。将草珊瑚种苗沿山坡地势纵向成排种植,株距35 40cm,两排间距25 30cm,每种植6 8排草珊瑚之后,预留1.0 1.2m宽的步道,以便于砍伐毛竹作业并将毛竹拖曳下山;种植时可依据竹子分布略作调整,不必过分强求规则划一。移栽时挖穴、穴深10 15cm,回填少量富含腐殖质的表土,但穴深仍不应小于5cm,植株放入穴内,尽量用表土覆盖根系、压实。浇透定根水,叶面喷施蒸腾抑制剂0.1%氯化钙,每隔一周喷一次,连喷3次。如遇天气干旱需及时浇水。移栽后一个月左右可第一次浇腐熟的人粪尿,人粪尿与水的稀释比例为1: 15,以后适时施用人粪尿。一个月时统计移栽成活率为93%。
(4)林间管理
每年6月结合竹林施用催鞭肥进行第一次中耕,深10 15cm,并施入5kg/亩的尿素,9月份进行第二次中耕,清除杂草,保持土壤疏松,操作过程兼顾毛竹抚育;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在定植当年夏季,如超过2周未降雨,需要及时浇水。2009年12月,在根部周围的地面覆盖稻草,既可保温防寒,又能促进立春植株早生快长。2010年3月在离根20cm处开沟,将稻草埋入土中,作为肥料。
(5)采收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和2012年11月采收草珊瑚,选择晴天采收,割取地上茎叶,割大留小,让较嫩、长度< 20cm的枝条留下继续生长,而较长、较老、成熟的茎枝,在距茎基部5 IOcm处割下。11月起草珊瑚生长逐渐停止,叶片碧绿、果实变红,此时生物量达最高,收割最适宜;而收完草珊瑚再砍伐毛竹,既符合竹林的管理规律又使砍伐过程更加方便。以后每年可收割一次。草珊瑚一次性种植,多年收益,循环收获长达20年。
三年收割的药材均送往市药检所检测,经检测异秦皮定含量为0.031 0.035%,完全达到药典标准(不得少于0.020%)O三年分别获得草珊瑚干品525、852和956千克,折合成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210、340.8和382.4千克/亩,逐年递增。
从2009年至2012年的四年间,毛竹未发生任何病虫害,且新生毛竹的平均胸径增大了 10%左右。
实施例2:
(I)组培育苗
选取草珊瑚的健康无病害嫩叶作外植体,在超净工作台内先用75%酒精浸泡20s,再用
0.1%升汞溶液浸泡lmin,无菌水冲洗3 4次,剪成面积约Icm2左右的小方块,备用。将消毒后的叶片,以近轴面朝 上平放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接种5天后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继续培养35天。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是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0 mg/L TDZ,0.1 mg/L NAA、150g/L香蕉泥和0.5g/L活性炭;叶片接种至新鲜培养基17天后,切口处稍有膨大且有绿色芽点出现,随后开始有不定芽的再生。培养30天时,外植体再生频率和平均再生不定芽数分别为80.2%和4.9个。将叶片边缘长出的不定芽切成单个芽,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基是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1.0mg/L TDZ和0.1 mg/L NAA。可用相同增殖培养基多次继代增殖,每25 30天继代一次,丛生芽的平均增殖倍数为5.7。切取高2 3cm的单芽,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基是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2 mg/L NAA。14天左右开始生根,培养至20天时生根率100%。开始生根培养的时间依移栽时间而定。以上所有培养基均添加6.0 mg/L琼脂和30.0 mg/L蔗糖,组培室培养条件是温度25±2°C、光照度1500 2000 lx,每天光照12 h。
(2)炼苗
2009年4月下旬,将已生根培养20天左右的瓶苗运送至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地势平坦的毛竹林下进行集中炼苗。将瓶苗按瓶间距5cmX5cm整齐摆放于地面上,先不打开瓶盖炼苗12天,再打开瓶盖炼苗2天,使组培苗逐步适应栽种环境。炼苗完成后组培苗用镊子夹出,用水洗去根部培养基后分送至周边林地移栽。
(3)移栽
5月上旬至中旬开始整地并移栽于位于南坡的材用毛竹林,将南坡竹林毛竹的立竹度控制在200 400株/亩,总种植面积也为2.5亩。砍除林内的杂草、灌木,挖掉竹蔸、灌木头等,再翻地、整平。将草珊瑚种苗沿山坡地势纵向成排种植,株距35 40cm,两排间距25 30cm,每种植6 8排草珊瑚之后,预留1.0 1.2m宽的步道,以便于砍伐毛竹作业并将毛竹拖曳下山;种植时可依据竹子分布略作调整,不必过分强求规则划一。移栽时挖穴、穴深10 15cm,回填少量富含腐殖质的表土,但穴深仍不应小于5cm,植株放入穴内,尽量用表土覆盖根系、压实。浇透定根水,叶面喷施蒸腾抑制剂0.1%氯化钙,每隔一周喷一次,连喷3次。如遇天气干旱需及时浇水。移栽后一个月左右可第一次浇腐熟的人粪尿,人粪尿与水的稀释比例为1: 20,以后适时施用人粪尿。一个月时统计移栽成活率为92%。
(4)林间管理
每年6月结合竹林施用催鞭肥进行第一次中耕,深10 15cm,并施入5kg/亩的复合肥,9月份进行第二次中耕,清除杂草,保持土壤疏松,操作过程兼顾毛竹抚育;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在定植当年夏季,如超过2周未降雨,需要及时浇水。2009年12月,在根部周围的地面覆盖稻草,既可保温防寒,又能促进立春植株早生快长。2010年3月在离根20cm处开沟,将稻草埋入土中,作为肥料。
(5)采收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和2012年11月采收草珊瑚,采收工作在伐竹前完成,收获情况与实施例1无显著差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操作步骤与参数参照实施例1,不同的是:叶片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是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4.0 mg/L TDZ,0.2 mg/L NAA、100g/L香蕉泥和1.0g/L活性炭;叶片接种至新鲜培养基15天后,切口处稍有膨大且有绿色芽点出现,随后开始有不定芽的再生。培养30天时,外植体再生频率和平均再生不定芽数分别为78.4%和4.7个。将叶片边缘长出的不定芽切成单个芽,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基是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0mg/L TDZ和0.05 mg/L NAA。可用相同增殖培养基多次继代增殖,每25 30天继代一次,丛生芽的平均增殖倍数为6.0。切取高2 3cm的单芽,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基是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lmg/L NAA。14天左右开始生根,培养至20天时生根率100%。组培苗生长状况、移栽后成活率及收获情况与实施例1无显著差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操作步骤与 参数参照实施例2,不同的是:移栽时选择立竹度200株/亩以下的南坡竹林。种植I个月后,移栽成活率仅为55%左右。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阳光照射有叶面枯焦现象,严重者全株死亡。种植第二年的秋季,草珊瑚存活率为20%左右,且植株矮小、叶片颜色较淡、偏黄,未进行收割。
权利要求
1.一种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草珊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组培育苗 选取草珊瑚叶片作外植体,消毒后将叶片剪成小块置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接种5天后转移到新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继续培养30 35天,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是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0 4.0 mg/L TDZ、0.1 0.2 mg/L NAA、100 150g/L香蕉泥和0.5 1.0g/L活性炭; 将叶片边缘长出的不定芽切成单个芽,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基是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 1.0 2.0 mg/L TDZ 和 0.05 0.1 mg/L NAA ; 切取高2 3cm的单芽,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基是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 0.1 0.2 mg/L NAA ; 以上所有培养基均添加6.0 mg/L琼脂和30.0 mg/L蔗糖,组培室培养条件是温度25±2°C、光照度1500 2000 lx,每天光照12 h ; (2)炼苗 于4月下旬将已生根培养20天左右的瓶苗运至毛竹林下炼苗,不打开瓶盖炼苗10 12天,再打开瓶盖炼苗2 3天; (3)移栽 将炼苗完成后组培苗移栽于毛竹立竹度为150 400株/亩的北坡竹林或立竹度为200 400株/亩的南坡竹林;` (4)林间管理 每年6月结合竹林施用催鞭肥进行第一次中耕,深10 15cm,并施入5kg/亩的尿素或复合肥,9月份进行第二次中耕;定植当年冬季在根部周围的地面覆盖稻草; (5)米收 定植第二年起每年11 12月份采收草珊瑚,且在伐竹前完成采收。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草珊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步骤中,将草珊瑚种苗沿山坡地势纵向成排种植,株距35 40cm,两排间距25 30cm,每隔6 8排草珊瑚设置一条1.0 1.2m宽的步道。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草珊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培苗移栽后在其叶面喷施0.1%氯化钙。
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草珊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林的类型为材用毛竹林。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草珊瑚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1)组培育苗,选取草珊瑚叶片作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是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0~4.0 mg/L TDZ、0.1~0.2 mg/L NAA、100~150g/L香蕉泥和0.5~1.0g/L活性炭;再进行不定芽进行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2)炼苗,将瓶苗运至毛竹林下炼苗;(3)移栽,将组培苗移栽于毛竹立竹度150~400株/亩的北坡竹林或立竹度200~400株/亩的南坡竹林;(4)林间管理,每年6月、9月份进行第二次中耕;(5)采收,每年11~12月份采收草珊瑚。该方法能缩短草珊瑚的培育周期、提高草珊瑚的产量。
文档编号A01G1/00GKCN103141260SQ201310086895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8日
发明者朱淑颖, 姜叶琴, 张海洋 申请人:湖州师范学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