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蚊虫驱避剂及配制方法

文档序号:297674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蚊虫驱避剂及配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香豆素做增效剂与其他药物配制而成的用于控制蚊虫叮咬的驱避剂及配制方法。
本发明的特征是包括下列组分和含量藿香油15~50%香豆素50~85%乙酸乙酯或丁酸香叶酯适量乙醇(95%)适量按上述比例配制成皮肤涂抹剂。
驱避剂是蚊虫控制重要手段之一。五十年代Gibert等报导了DETA(二乙间基甲苯甲酰胺)的驱避作用,至今仍被广泛应用(施达常等驱避剂研究概况,医药工业,1985.16(3))。七十年代我国对蚊虫驱避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筛选工作,1974年南京医学院驱避剂研究组对已应用的酰胺类、芳香醛类、酯类、羟基酯类等多种结构类型的合成驱避剂及用香豆素为增效剂与大茴香醛、苯甲醚苯桂醛等有效药物配制成的多种复方驱避剂进行了研究(《化学合成驱避剂类型、结构与驱蚊效果》南京医学院驱避剂研究组,1974.10)。目前为止,国内外已筛选过2000种化合物和大量植物,虽然有效样品几十种,但常用的不过五、六种(陆宝麟著《蚊虫综合防治》科学出版社,1964),其中持效时间最长者达八小时,驱蚊谱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蚊谱广,持效时间长,无毒性,原料易得,工艺简便的蚊虫驱避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根据我国民间传统的驱蚊方法和经验,经过多种植物的筛选和反复试验,发现中药藿香的提取物-藿香油与香豆素以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成涂抹剂,有很好的驱避蚊虫效果。配制方法是1、将中药藿香(又名排香草)粉碎后装入沙氏提取器,用90号抽提油加热60~90℃反复提取6~8小时。2、过滤,滤液加10%活性炭脱叶绿素,滤去活性炭并蒸馏滤液,剩余物为藿香油,提取率约2%。3、藿香油15~50%(最佳30%)和香豆素50~80%(最佳70%)分别用乙酸乙酯或丁酸香叶酯溶解,再加95%乙醇稀释成应用液,有很好的驱避蚊虫效果。
本驱避剂按照《涂抹驱避剂筛选方法试行规程》进行实验,结果如下1、与市售的EDTA驱蚊灵驱避效果实验对照
保护率= (该时间内有效人次)/(涂药总人数) ×100%4、急性毒性试验(口服LD50试验)对比结果
其他试验均无增毒反应。
本发明原料易得,为中药藿香开发了新用途。
权利要求
1.一种用香豆素与其他药物组成的蚊虫驱避剂及配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组分和含量藿香油 15~50%香豆素 50~85%乙醇适量乙酸乙酯或 适量丁酸香叶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虫驱避剂,其特征是所含藿香油和香豆素的最佳配比量是30∶70(重量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虫驱避剂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30份藿香油和70份固体香豆素分别加溶剂溶解后混合、搅匀,再加95%乙醇稀释成30%应用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蚊虫驱避剂配制方法,其特征是用丁酸香叶酯做溶解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香豆素做增效剂与其他药物配制而成的用于控制蚊虫叮咬的蚊虫驱避剂及配制方法。本发明的特点是经过对多种植物的筛选和试验,用中药藿香的提取物—藿香油以一定比例和香豆素配制成涂抹剂—蚊虫驱避剂,经室内实验对白纹伊蚊平均持效时间8.9小时,野外现场实验持续5小时时,平均有效保护率仍在92%以上。对淡色库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常型曼蚊、白纹伊蚊均有良好的驱避效果。无任何毒性,对皮肤无刺激和不良反应。
文档编号A01N43/16GK1044205SQ8910687
公开日1990年8月1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1989年12月13日
发明者陈敬亭, 高长兰, 徐建霞 申请人: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