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切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67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贝壳切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贝壳切粒机,是一种利用天然贝壳生产人工珍珠粒半成品的设备。
现市场上还没有一种定型的切割贝壳的机器出售,贝壳粒的加工一般是采用土法上马,用电机、皮带、皮带轮带动装有切割刀的传动轴运动,然后操作操纵杆,使得工作板上的贝壳置于切割刀下加工成形。这种简陋的设备由于无通风除尘和防护装置,操作者的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安全得不到保证,对环境也造成了污染。还由于工作板固定端与机架铰接方式不稳定,使得工作板产生左、右、前、后的位移致使产品质量不能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除尘效果好、产品质量保证且使用安全的贝壳切粒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贝壳切粒机,包括电机、皮带、皮带轮带动的装在传动轴上的切割刀,固定在机架上能托住拨叉活动端的托板,与拨叉铰接的操纵杆,工作板及在工作板上固定的定位板、定位钉等,其特殊之处在于机架上设有排风孔,排风机通过排风管与排风孔连接。钢筛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固定在与机架连接的底板上,它能遮盖住排风孔使粉尘排入排风管,而切下的贝壳粒则挡回落下进入具有抽屉式结构的接料斗内。刮灰板置于机架顶部并与机架铰接的防护罩下,并与之固定,挡住粉尘不致随切割刀的运动而向外扩散,并且还能刮掉切割刀上的粉尘。工作板固定端与机架上的轴承总成铰接,使工作板能绕该铰接处灵活转动,又不致产生其它方向的位移。接料斗位于机架内底板的下方,并能从机架一侧抽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紧凑,操作灵活;除尘效果好,生产使用安全;设备精度提高,保证了产品质量;有利于工人身体健康和保护环境。
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装在机架(14)底部的电机(16)通过皮带(17)、皮带轮(6)带动传动轴(7)转动,传动轴上固定有切割刀(5),切割刀可以用砂轮或其它金属刀片,在传动轴上可以固定两把以上的切割刀以实现同轴多刀切割。托板(13)托住具有一定弧度的拨叉(10)活动端,拨叉另一端与操纵轴(22)铰接,操纵轴固定在机架上,操纵杆(11)一端与从机架一侧伸出的操纵轴的一端连接。工作板(9)上面固定有定位板(8)和定位钉(21),工作板固定端通过轴与机架上的轴承总成(12)铰接,并能绕铰接点转动。刮灰板(3)固定在防护罩(4)下,其上有供切割刀通过的槽。防护罩与机架铰接。钢筛(20)能遮盖住排风孔(19),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固定在底板(18)上。
启动电机,传动轴带动切割刀转动,向右搬动操纵杆,以操纵轴为支点,拨叉活动端离开托板,向上运动,顶起工作板,置于工作板定位板和定位钉间的贝壳被割刀切割。与此同时启动排风机(1),粉尘经钢筛(20)、机架上的排风孔(19)及与排风孔连接的排风管(2),由排风机抽走进入粉尘处理间。被切割刀切下的贝壳粒或由钢筛挡回或直接落下进入接料斗(15)。与排风孔相对的机架另一壁上开有供接料斗抽出的出料口,接料斗能在机架内左右滑动,出料时只要向外抽出接料斗即可出料。接料斗还可以做成向机架外开口斜坡式,贝壳粒进入接料斗即可滚落至置于机架外接料斗开口处的容器内。排风管还可以连接两个以上的排风分管,以便配合多台切粒机同时工作时排风除尘。
权利要求1.一种贝壳切粒机,包括电机(16)、皮带(17)、皮带轮(6)带动的装在传动轴(7)上的切割刀(5)、固定在机架(14)上能托住拨叉(10)活动端的托板(13)、与拨叉铰接的操纵杆(11)、工作板(9)及其上固定的定位板(8)、定位钉(21),其特征在于机架上具有排风孔(19),排风机(1)通过排风管(2)与排风孔连接,在机架内能遮盖住排风孔的钢筛(20)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固定在与机架连接的底板(18)上,刮灰板(3)固定在机架顶部的防护罩(4)下,防护罩与机架铰接,工作板(9)一端与固定在机架上的轴承总成(12)铰接,具有抽屉式结构的接料斗(15)位于底板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壳切粒机,其特征在于传动轴(7)上能够安装两把以上切割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壳切粒机,其特征在于排风孔(19)相对的机架壁上开有供接料斗(15)抽出的出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壳切粒机,其特征在于排风管(2)能够与两个以上排风分管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增设了由排风孔、排风管及排风机组成的排风除尘系统和刮灰板、防护罩,还采取了工作板通过轴承总成固定在机架上及具有抽屉式结构的出料斗能从机架相对于排风孔的一侧抽出等措施,使得该设备具有结构紧凑、除尘效果好、生产使用安全且产品质量保证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工人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64572SQ90211459

公开日1990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1990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1990年4月20日
发明者苏哲顺, 全学军 申请人:苏哲顺, 全学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