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蝇育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65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捕蝇育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诱捕养殖装置,特别是捕蝇育蛆装置。
已知用作饲料组份的鱼粉含蛋白质约50%,脂肪10%;咸鱼粉含蛋白质约36%,脂肪4%;而蛆虫含蛋白质约55%,脂肪15%,糖类7%。显然,蛆虫作为动物饲料其营养成份较鱼粉分别高蛋白质5~19%,脂肪10%以上,而且其成本低、来源广。
众所周知,天然蛆虫--苍蝇的幼虫多滋生在粪便、动物尸体和不洁净的地方,且不便于收集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捕蝇育蛆装置,为养殖业提供扩大饲料来源,提高饲料营养成份比重,降低饲料成本,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在一个箱形装置的右下部设有一前一后两个捕蝇室,在捕蝇室上设有倒喇叭口,作为捕蝇通道,右侧壁下部设有一活门,右侧最下面放置产卵诱饵盆,箱内其余部分为家蝇饲养囚室,在囚室上下空间放置育蛆盆。在箱前壁下部设有若干圆形操作口,并在其上装有圆形长布筒。箱体四周除活门和操作口外均装有纱窗,便于通风透光和观察操作。
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描述如下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中标号1-捕蝇室活门、2-产卵诱饵、3-捕蝇室、4-倒喇叭形蚊蝇入口、5-饲养囚室、6、7、8-夏秋季用育蛆盆、9-纱窗,10-操作口,11-封口长布筒,12-产卵杯,13-产卵诱饵,14、17、18-冬春季用育蛆盆,15-饲料杯,16-家蝇饲料,19-产卵诱饵盆。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捕蝇室〔3〕、饲养囚室〔5〕、育蛆盆〔6、7、8、14、17、18〕、操作口〔10〕等组成,捕蝇室〔3〕的一侧设有由铰链连接的活门〔1〕,其上部设有倒喇叭形蚊蝇入口〔4〕,其下部设置产卵诱饵盆〔19〕,在饲养囚室〔5〕的上下各设1~20个育蛆盆〔6、7、8、14、17、18〕,在饲养囚室〔5〕内底部放置1~20个产卵诱饵杯子〔12〕、在囚室〔5〕的正前面设1~20个圆形操作口〔10〕,便于投放饲料取放产卵诱饵杯〔12〕,并在操作口上装有长布筒,将此长布筒扭转数圈,塞入操作口内,用以封口防止苍蝇外逃。箱的四周除活门和操作口外均用纱窗〔9〕蒙住以便通风透光和进行观察。操作口和育蛆盆的设置数量1~20个视养殖规模大小而定。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打开活门〔1〕,将产卵诱饵放入盆〔19〕中,引来苍蝇达一定数量时,迅速关上活门〔1〕,把关在捕蝇室〔3〕内的苍蝇驱赶入饲养囚室〔5〕,进行饲养繁殖产卵生蛆。当一批蝇卵大部分成蛆后取出饲养家禽或鱼类,特别是幼禽和小鱼。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饵料主要由米糠或麦麸、豆渣和水配制而成原料易得价廉,并可使冬春之蝇保温保种,不需去专门育蝇种场购买蝇种。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适用性广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昆虫诱捕养殖装置,特别是捕蝇育蛆装置,它由捕蝇室[3]、饲养囚室[5]、育蛆盆[6、7、8、14、17、18]、操作口[10]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捕蝇室[3]右侧设有一个用铰链联结的活门[1],其上端设有使蝇入囚室的喇叭口[4]通道,囚室[5]内设有诱饵杯和饲料杯[12、15],囚室[5]上下设有育蛆盆[6、7、8、14、17、18],囚室四周装有纱窗[9],囚室前面设有操作口[10],该操作口装有封口长布筒[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蝇育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1~20个操作口〔10〕组成的1~20个单元捕蝇育蛆装置,其上下设有1~20个育蛆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昆虫诱捕养殖装置,特别是捕蝇育蛆装置,它由捕蝇室(3)、饲养囚室(5)、育蛆盆(6、7、8、14、17、18)操作口(10)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捕蝇室(3)设有活门(1)喇叭口(4)和产卵诱饵盆(19)、囚室(5)周围是纱窗(9),囚室(5)内设有产卵诱饵杯(12)、饲料杯(15),该装置在捕蝇诱饵的引诱下,可诱捕室内外的家蝇及苍蝇,并能养殖产卵生蛆,供给家禽及鱼类高蛋白饲料。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原材料易得,可扩大饲料来源,促进养殖业发展。
文档编号A01K67/00GK2104543SQ9122058
公开日1992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1991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1991年7月23日
发明者李德伟 申请人:李德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