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选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0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豆选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豆制品所需的原料--大豆的选洗装置。
现有大豆原料清洗设备主要有筛选和水选两种。筛选设备采用振动筛,为目前较多豆制品厂使用的机型,这种设备由于受振动筛筛眼大小的限制,不能除去与原料豆大小相当的重杂,如石头、泥砂、金属块等,对粘附在豆上的尘污更难清除,同时振动筛工作噪声大,尘土污染环境。现有的水选设备主要用于除去原料豆中上述所说的重杂,它存在的问题是除杂率不高,而且在除杂的过程中重杂会在设备中沉积,随着沉积量的增加设备的除杂率降低,解决该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停机除去重杂沉积,另外它的耗水量也很高。因此,至今不少豆制品厂的原料豆只经人工粗略清选,清洗大豆的水很脏,造成脏水泡豆,使生产出的产品卫生质量不高,磨浆机磨损快。即使采用筛选、水选联用的方法,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此法工艺流程长,投资高、占地面积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结构简单、体积小、耗电耗水小、噪声小、除杂率高、清洗效果好的大豆清选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喂料机构、与喂料机构相连的清洗选送机构、与清洗选送机构相连的排杂机构以及水循环系统等组成,喂料机构包括斜底形料斗4、位于料斗4一侧的喂料螺旋2及其螺旋管3、置于喂料螺旋2上方的皮带轮机构6和其下端的筛盘1;清洗选送机构包括前后分别带有轻杂流槽24和接水槽26的斜底形清洗分离箱5、位于分离箱一侧并与其相连的选送螺旋17及其螺旋管18、位于螺旋管18外侧的隔槽15和其上方的淋洗室9、皮带轮8、电机7以及其下方的甩盘16;排杂机构包括与隔槽15相通的杂质箱14、固定在杂质箱14上的有多个支杆的杂斗架10、置于杂斗架10上各支杆端部的、可拆卸的杂斗13、位于杂质箱14外侧的流杂槽11和减速电机机构12;水循环系统包括分别位于分离箱前部的轻杂流槽24下方的水箱23和分离箱5下方的泵22、置于分离箱5上的散流管20和档板21、与淋洗室9相连的接水管26、位于分离箱5后部的接水槽25。
由此构成的大豆选洗装置,很好地解决了已有技术存在的除杂率低、不能连续排杂、耗电、耗水量大、产品卫生质量差等问题,它除杂洁豆效果好,除杂率高,尤其对重杂、除杂率可达100%,并在除杂的同时连续排杂、使大豆的选洗作业不间断地进行,从而提高了选洗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对大豆的清洗水加以循环利用,使耗水量大幅度减少,同时它还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无尘土污染,占地面积小、噪声低等优点,并且对粒料如玉米等的选洗也具有同样效果,有着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图,图2
图1的A-A剖视图,图3图2的B-B剖视图。

图1、图2、图3所示,在喂料机构中,由喂料螺旋2完成将大豆从料斗4向分离箱5的输送。喂料螺旋2靠电机7通过皮带传动而转动。喂料螺旋管3的下端无端封,取而代之的是在喂料螺旋轴的下端固接一直径大于喂料螺旋管3外径的筛盘1,以对大豆原料中的泥土、泥砂等细小杂物进行第一次滤筛,并将其排出机外,减少进入分离箱水中的杂物,消除细小杂物对入料口的堵塞。
在清洗选送机构中,立于注有一定高度水的分离箱中的清选螺旋在结构上分为三段,即上部的单头螺旋段、中部的双头螺旋段和下部的光轴段,光轴段下端又固定一甩盘16,由于双头螺旋和其相应的螺旋管段伸入水中,光轴段使双头螺旋端部至分离箱底部有一较大距离(即光轴段的长度),而且分离箱具有上大下倾斜收口并与杂质箱14相通的结构,故当清选螺旋旋转时,立式螺旋向上的输送作用使螺旋下面的水区形成向上的、流向螺旋的水流,由喂料机构进入分离箱的大豆在该向上水流的作用下随之一同进入清选螺旋,并被送至淋洗室9,而大豆中的重杂由于比重大,会沿分离箱的斜底迅速滑落到与清选螺旋同轴转动的甩盘上,并被甩盘连续不断地甩入与分离箱相通的排杂机构中的杂质箱14内,从而实现大豆与重杂的分离。将清选螺旋的入水段做成双头螺旋,目的在于增加螺旋抓取大豆的机会。由于清选螺旋的螺旋管口位于水面以下,浮于水面的轻杂不会进入清选螺旋。
尽管如此,由于清选螺旋的螺旋管口下方水区的旋流对大豆的扩散作用以及被输送进清选螺旋管内水的回流产生的排豆作用,仍使部分大豆不能进入清选螺旋而沉入分离箱箱底,并随重杂一同被排出机外,造成损失,本实用新型在清选螺旋管的后壁上制有等间距分布的小孔,并由隔槽15罩着。隔槽的下方与分离箱相通。这样,进入清选螺旋内随螺旋上升的水在螺旋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会通过这些小孔甩出,并进入隔槽内。由于清选螺旋对其下方水的提升作用,使螺旋下方的水区产生负压,该负压使自小孔排到隔槽内的水能流回分离箱,从而在分离箱与隔槽之间形成水的内循环,这个内循环水流进一步阻止了大豆的沉降,使大豆与重杂达到完全分离的效果。
此外,由于清选螺旋与其螺旋管的间隙很小,被螺旋提升的水过多,不能完全通过螺旋管上的小孔泄出,而随大豆一同被排出机外,这既增加了水豆分离的困难,又增加了大豆清洗水的消耗量。本实用新型在清选螺旋的叶片上制有一些小孔,被清选螺旋提升的清洗水可通过这些小孔漏回分离箱,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减轻了较脏的清洗水对下道大豆淋洗工序的污染。
从分离箱清选出的大豆进入淋洗室后将作进一步喷淋清洗。淋洗室为底部是圆锥状的圆柱筒形室,其中设置一圆形漏盘28,淋洗室的中心有一直立的转动轴29,一拱形拨料翼30与该转动轴相连并位于漏盘28上,用以推动淋洗室内的大豆在漏盘上运动。淋洗室的上方接进料口19处设有与自来水管相连的喷淋管27,与进料口的中线成≤90°处设有出料孔31,淋洗室的圆锥底下端连接有通向接水槽的接水管26。当分选好的大豆进入淋洗室后,由喷淋管喷出的清洁水对大豆进行再清洗,同时由转动轴驱动的拨料翼推动大豆在淋洗室的漏盘上运动一周,使大豆中的清洗水通过漏盘充分漏出。漏入淋洗室圆锥底中的清洗水通过接水管流入接水槽,进入分离箱,使淋洗水得以再利用,同时使分离箱由于排杂消耗的水得以补充。大豆在漏盘上运动一周后从出料口排出机外。经上述工序处理的大豆质纯、净洁。
在水循环系统中,分离箱上方的挡板21呈倾斜状,其一端斜入水中,挡板上的散流管20上制有一些缺口,浮于分离箱水面上的轻杂被挡板挡着不能进入挡板下方的清洗螺旋内,而带有缺口的散流管中流出的宽带水流则将轻杂排向轻杂流槽一边,并使其进入轻杂流槽。轻杂流槽中的轻杂由人工不断取走。轻杂流槽下方的水箱中的水由泵不断地打送到散流管,再由分离箱通过轻杂流槽流回到水箱中,形成水的不断循环。
在排杂机构中,从分离箱排出的重杂进入杂质箱14内。由于杂质箱下部的形状与位于杂斗架支杆上的杂斗的运动轨迹相同,为半圆形,故当杂斗转到杂质箱底部时,即将沉于其中的石块、泥砂等重杂捞起,当杂斗转到杂质箱上方时,随将重杂倒入流杂槽11内,如此往复循环,便实现了大豆的连续清洗、连续排杂过程。杂斗架由减速电机机构驱动。杂斗的数量可根据大豆原料中的含杂量的多少而增减。
权利要求1.一种大豆选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喂料机构、与喂料机构相连的清洗选送机构、与清洗选送机构相连的排杂机构以及水循环系统等组成,喂料机构包括斜底形料斗4、位于料斗4一侧的喂料螺旋2及其螺旋管3、置于喂料螺旋2上方的皮带轮机构6和下端的筛盘1;清洗选送机构包括前后分别带有轻杂流槽24和接水槽26的斜底形清洗分离箱5、立于分离箱5一侧并与其相连的选送螺旋17及其螺旋管18、位于螺旋管18外侧的隔槽15和其上方的淋洗室9、皮带轮8、电机7以及其下方的甩盘16;排杂机构包括与隔槽15相通的杂质箱14、固定在杂质箱14上的有多个支杆的杂斗架10、置于杂斗架10上各支杆端部的、可拆卸的杂斗13、位于杂质箱14外侧的流杂槽11和减速电机机构12;水循环系统包括位于分离箱5前部的轻杂流槽24下方的水箱23、分离箱5下方的泵22、置于分离箱5上的散流管20和挡板21、与淋洗室9相连的接水管26、位于分离箱5后部的接水槽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选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清选螺旋分为上部的单头螺旋段、中部的双头螺旋段和下部的光轴段,其螺旋的叶片上制有孔眼,清选螺旋管与隔槽相对的后壁上制有等间距分布的小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选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淋洗室9底部为圆锥状,上部为圆柱筒形,其内设有一圆形漏盘28、一位于淋洗室中心的、垂直的转动轴29和一置于漏盘上并与该转动轴相连的拱形拨料翼30,淋洗室的上方接近进料口19处设有喷淋管27,与进料口19的中线成≤90°处设有出料口31,淋洗室的下端连接有通向接水槽的接水管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选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箱与隔槽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豆制品所需的原料豆——大豆的选洗装置,它由喂料机构,清洗选送机构、排杂机构、水循环系统组成。该选洗装置对大豆原料的除杂率高,尤其对重杂,除杂率可达100%,并在除杂的同时连续排杂。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耗电耗水量小、占地面积小、噪声低,清洗效果好、效率高等优点,也可适用于玉米等粒料的选洗,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B02B1/04GK2109881SQ9122618
公开日1992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9日
发明者王树蓉, 马英明 申请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