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芽接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7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自动芽接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艺嫁接专用工具,特别是一种芽接刀。
目前,苗木的繁育所使用的芽接刀是一种普通的刀具,用纯手工切削接穗和砧木。穗(砧)切口精确度低,切面不规整,穗切芽与砧切口吻合不良,直接影响嫁接成活率。而且手工切削速度慢、效率低,稍有不慎便会划破手指,遇到带刺砧木,更要慎而慎之,操作极为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嫁接成活率高、切削速度快、操安全方便的芽接刀。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芽接刀由前刀架、后刀架、前刀片、后刀片、后刀臂、后刀驱动轴及支承板所组成。前、后刀架通过销轴相铰接,销轴上套有双臂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后刀架上。前刀片装在前刀架上,后刀片装在后刀臂上,后刀臂通过刀臂销轴与后刀架铰接。在后刀臂和刀架上开有导向孔,后刀驱动轴穿过后刀臂和后刀架上的导向孔固定在前刀架上。于后刀架上还没有支撑枝条用的支承板。在进行切穗(砧)操作时,把枝条放在支承板上,对好切芽,手握前、后刀架,用力一压,前刀架便带动前刀片绕销轴作圆弧运动,与此同时,固定在前刀架上的后刀驱动轴驱动后刀臂及固定于其上的后刀片绕刀臂销轴沿着导向孔作圆弧运动。如此通过前、后刀片的动作,削出切芽或砧木切口。把手松开,前后刀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张开,取出枝条,便完成整个工作过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是
图1的俯视图;图3是
图1的左视图;图4是揭除前刀架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附图,前刀架(7)和后刀架(2)通过固定在后刀架(2)上的销轴(11)相连铰连。双臂弹簧(10)一端固定于前刀架(7)上,另一端固定于后刀架(2)上。前刀架(7)上装有前刀片(9)和后刀驱动轴(8)。前刀片(9)通过螺丝(17)固定在前刀架(7)上,后刀片(3)通过螺丝(16)固定在后刀臂(13)上。前、后刀片若有损坏,可松开螺丝更换。前、后刀片均设计成弧形。后刀臂(13)通过刀臂销轴(12)与后刀架(2)绞接。后刀架(2)上开有导向孔(15),后刀臂(13)上开有导向孔(14)。后刀驱动轴(8)穿过后刀臂导向孔(14)及后刀架导向孔(15)与后刀臂(13)及后刀架(2)铰连。在后刀架上设有支承板(4)以支撑砧(穗)。为使支承板可根据砧(穗)的大小和木质松密进行调节,支承板(14)通过固定销轴(18)和活动销轴(19)、螺母(20)与后刀架(2)连接,并在后刀架上开有调节孔(6)。将活动销轴(19)沿调节孔(6)上下调节至适当位置后,拧紧螺母(20),便可工作。在前刀架(7)的末端还配有保险栓(1),工作完毕,将其套住后刀架末端,以方便携带,保证安全。
由于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两刀片作圆弧运动削出切芽或切口,刀片定型,运行轨迹严密,切口规范,因而切芽和切口封合紧密,达到了嫁接过程“快、平、准、稳”的要求。从而便于形成愈伤组织,保证成活。
权利要求1.一种芽接刀,其特征在于由前刀架(7)、后刀架(2)、前刀片(9)、后刀片(3)、后刀臂(13)、后刀驱动轴(8)及支承板(4)所组成,前、后刀架通过销轴(11)相铰接,销轴(11)上套有双臂弹簧(10),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后刀架上,前刀片(9)装在前刀架(7)上,后刀片(3)装在后刀臂(13)上,后刀臂(13)通过刀臂销轴(12)与后刀架(2)铰接,在后刀臂(13)上开有导向孔(14),后刀架(2)上开有导向孔(15),后刀驱动轴(8)穿过导向孔(14)、(15)固定在前刀架(7)上,于后刀架上还设有支撑枝条用的支承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芽接刀,其特征是前刀片(9)和后刀片(3)均为弧形刀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芽接刀,其特征是支承板(4)通过固定销轴(18)和活动销轴(19)、螺母(20)与后刀架(2)连接,于后刀架(2)上开有调节孔(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芽接刀,其特征是前刀架(7)的末端配有可套住后刀架末端的保险栓(1)。
专利摘要一种芽接刀,由前刀架、后刀架、前刀片、后刀片、后刀臂、后刀驱动轴及支承板组成。前、后刀架通过销轴铰接,销轴上套有双臂弹簧。前刀片装在前刀架上,装有后刀片的后刀臂通过销轴与后刀架铰接,后刀驱动轴穿过后刀臂和后刀架上的导向孔固定在前刀架上。后刀架上还设有支承板。本芽接刀操作简单、灵活、安全,切削速度快,切出的芽或砧口规范,配合密切、成活率高。
文档编号A01G1/06GK2123859SQ922057
公开日1992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28日
发明者张成云 申请人:张成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