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张式子母鱼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90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张式子母鱼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一种鱼具。
目前,钓鱼者钓鱼大都使用单钩、组钩或集团钩。使用上述钩钓鱼时,全凭经验,且这些钩在鱼咬钩时,都不能改变其形态而将鱼主动钩住。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37534U所公开的“新型鱼钩”只能是在鱼咬钩触动控制装置的情况下才能将鱼钩住,结构较为复杂,且使用起来也不够方便。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情况,设计出一种能利用鱼咬钩撕扯钓饵时所形成的拉力,改变钩的形态,使钩分别向两侧张开将鱼钩住;此外在起杆或收线时能人为地加力,不至于因钩得不牢而使鱼逃脱的一种新型鱼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在于,拉张式子母钓鱼钩,由子钩、母钩及定位弹簧所构成。该鱼钩的子钩、母钩左右相对,子钩、母钩的钩弯部分上下有间隙地重迭,钩尖分别朝向两侧,子钩、母钩的钩柄与各自的钩尖所朝方向相同,并向两侧张开。两钩的固定结合点是由在母钩钩身上缠绕的空心螺旋管的空心为轴孔,子钩插入母钩上的螺旋管的空心部分为轴实现的。此外,子钩与母钩所呈现的形状是由定位弹簧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该鱼钩应用杠杆原理,利用鱼咬钩时所产生的拉力,使脑线(拴鱼钩的线)将分别向两侧张开的钩柄向一起勒拢,而使鱼钩改变原有形态,向两侧张开,从而把鱼牢牢钩住。此外,当鱼咬钩时,紧闭的双唇会使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两个钩产生向一个水平面上转动的趋势,而使两个钩尖部分在鱼口内形成直立或倾斜状态,将鱼钩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其中1子钩、2母钩、3固定结合点、4定位弹簧、5子钩钩柄、6母钩钩柄、7环形钩耳。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参照图1-2;选用一定长度和直径的制钩钢丝,先制作母钩,留出母钩钩身长度后,在上部密绕三至四圈制作空心螺旋管,剩余部分制成钩柄并做成环形钩耳。再选用一定长度但直径必须与制作母钩钢丝直径和母钩绕制空心螺旋管空心的胎具直径相同,由母钩钩柄一侧插入空心螺旋管内。留出子钩钩身长度后,靠紧螺旋管端部弯成直角做成子钩钩身,剩余的另一头也靠紧螺旋管端部弯成直角制成钩柄,做环形钩耳。然后再制做两个钩的倒刺、磨钩尖、弯制钩弯。并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后安制定位弹簧,即构成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拉张式子母钓鱼钩,由子钩、母钩及定位弹簧构成,其特征是该鱼钩的子钩、母钩左右相对,子钩、母钩的钩弯部分上下有间隙地重迭,钩尖分别朝向两侧,子钩、母钩的钩柄与各自的钩尖所朝方向相同,并向两侧张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张式子母钓鱼钩,其特征在于,以在母钩上部缠绕所形成的一个空心螺旋管的空心作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张式子母钓鱼钩,其特征在于,以子钩上部插入母钩上的螺旋管的空心部分为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张式子母钓鱼钩,其特征在于,子钩与母钩所呈现的形状是由定位弹簧来实现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一种拉张式钓鱼钩。由子钩、母钩及定位弹簧构成。该鱼钩应用了杠杆原理,当鱼咬钩撕扯钓饵或企图挣脱、吐钩时,将产生一个拉力,此拉力使脑线(拴鱼钩的线)把向两侧张开的两个钩柄向一起勒拢,从而使母钩、子钩改变原有形态,分别向两侧张开,把鱼牢牢钩住。此外,由于相对的母钩和子钩并不在一个平面上,故当鱼咬钩时,紧闭的双唇会使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两个钩产生向一个水平面上转动的趋势,而使两个钩的尖部在鱼口内形成直立或倾斜状态将鱼钩住。
文档编号A01K83/00GK2121810SQ9222259
公开日1992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20日
发明者吴文洋, 吴文童, 何秀斌, 吴德忠 申请人:吴文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