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移重调角悬挂式松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39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移重调角悬挂式松耙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耕作机械的一种复式作业松耙机。
耕作层深松与耙茬碎土整地实现复式作业是农业耕作技术对耕作机械提出的一个课题。迄今尚无由深松铲与双列圆盘耙组合于一机的悬挂式机型。原因在于这两类组件组合后的机型机身长,机具重心远离拖拉机悬挂系统,而圆盘耙又主要靠机重入土,机具必须有一定重量,这就使机组纵向稳定性难以达到要求。现有几种由耕作层深松铲与单列圆盘耙组合而成的悬挂式机型,无论是铲在前,耙在后,还是耙在前,铲在后,由于配置的是单列耙组,整地质量达不到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松耙联合的复式作业悬挂机具,作业状态时深松铲能对耕作层全面或间隔深松,双列偏置耙组能自动调角耙茬碎土,地头拐弯或运输状态时,机具只需稍悬起一定高度,双列偏置耙组便能自动变位,实现机具重心最大限度前移,满足机组纵向稳定性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包括三点悬挂装置,深松机架及深松铲,自动移重调角双列偏置耙组三个部分。三点悬挂装置设在深松机架的前梁上。深松机架为框形结构,后梁上设有连接偏置耙组使之构成平面连杆机构的两个绞链座和一个导向限位座。前、后梁上均可安装根据农艺要求和拖拉机动力特性选用的不同类型、数量和间距的深松铲。双列偏置耙组的耙幅与深松相应,偏置量根据理论计算或实际经验确定。耙架与深松机架的高度差根据农艺要求和作业部件设计。前耙组横梁右端(面朝前进方向设定,下同)设前右支腿与深松机架后梁绞连,靠近左端设前左支腿插入深松机架后梁上的导向限位座,左端后侧设后左支腿与后耙组横梁上的前左支腿绞接,下方安装前耙串,耙片凹面朝右。后耙组横梁前左支腿上除设有与前耙组横梁后左支腿绞接的绞链孔外,还另有一绞链座与侧连杆连接,后耙组横梁下方安装后耙串,耙片凹面向左。该横梁两端制出绞链孔,必要时可用来安装柔性连接的滚耢,进一步精整地表。侧连杆一端与后耙组横梁后左支腿上的绞链座相连,另一端与深松机架后梁上靠左侧的绞链座相连。前、后耙组横梁,侧连杆和深松机架后梁实际上组成了一个平面四连杆机构。前耙组横梁后侧中部还刚连有一个半弓形构架,该构架的弧形段套入固定在后耙组横梁靠右端上面的滑滚组件来承吊或按压后耙组。斜连杆安装在三点悬挂装置立柱三角形上端后侧绞链孔与前耙组横梁半弓形构架直弦段末端支耳之间。为适应耙组在调角变位时斜连杆下端位置变化,斜连杆上端设有一短节,制成互相垂直的双绞结构,既能传递拉、压力,又能使斜连杆绕其回转。为便于调整或补偿误差,该杆可制成可调伸缩式。偏置耙组的最大偏角靠扣紧环链和前耙组横梁前左支腿上的一个限位销来限制。环链两端分别与后耙组横梁右端的耳子和三点悬挂装置立柱三角形一侧的卡板相连。调节环链长短可实现耙作业偏角的调整。双列偏置耙组的自动移重调角功能是基于如下原理而实现的当机组处于作业状态时,拖拉机通过上下拉杆牵引机具,下拉杆受拉,上拉杆受压。此时,土壤对圆盘的阻力以及斜连杆的撑力使前、后耙组拉开成设计所需偏角。机组变为地头拐弯或运输状态时,拖拉机液压系统提升下拉杆,在机具重力作用下,上拉杆和斜拉杆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将前耙组绕右端绞链点向靠近深松机架方向转动,并牵动后耙组绕前、后耙组左端绞链点向靠近前耙组方向转动,直转至设计终极位置。本技术方案的设计要点在于应使机具由作业状态变为运输状态时能实现重心最大限度前移。为此,确定前耙组横梁前右支腿与深松机架后梁的绞链点位置时应尽量靠近前耙组右端,该支腿宜尽量短,以该耙组与深松机部件不干涉为限;确定两耙组横梁绞链点位置时,应根据两耙组变为运输状态(互相平行)时,以另部件互不干涉为限,设定两耙串重叠量K和重叠线(见附图2),然后,置两耙组于最大设计偏角位置,分别作两耙串的设定重叠线Ⅰ-Ⅰ,Ⅱ-Ⅱ,取其交点O作为该绞链点位置(见附图2)。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把深松铲与双列偏置圆盘耙组组合于一机,铲类和圆盘类作业部件的土壤加工功能互为补充,从而满足了农业耕作技术对耕作机械提出的耕作层深松与耙茬碎土整地相联合,实现复式作业的要求,是一种较理想的少耕法机型。由于利用全悬挂方式和连杆机构对双列偏置耙组实现自动移重调角功能,结构简单紧凑巧妙,操作方便,机动性好,能满足机组纵向稳定性的要求,因此添补了全悬挂式深松-双列耙组组合机型的空白。


图1是自动移重调角悬挂式松耙机作业状态立面示意图;图2是
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中双点划线为双列偏置耙组变位后的示意位置。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描述。自动移重调角悬挂式松耙机由三点悬挂装置1,深松机架2,深松铲3,自动移重调角双列偏置耙组4组成。三点悬挂装置1的下悬挂板5,立柱三角形6对称设置在深松机架前梁7中间偏左部位,偏离中间位置的距离与双列偏置耙组的设计偏置量有关。深松机架2为框形结构,后梁8右端设有一个绞链座9,靠近左端设有一个导向限位座10和另一个绞链座11。深松铲3插入安装在前、后梁上的铲柄座12内。自动移重调角双列偏置耙组4的前耙组横梁13右端设前右支腿14,与深松机架后梁8上的绞链座9相绞连,靠近左端设前左长支腿15,插入深松机架后梁8上的导向限位座10,左端后侧设后左支腿16,与后耙组横梁17上的前左支腿18相绞接,下方安装前耙串、刮泥部件等,全缘或缺口耙片的凹面朝右。前耙组横梁的后侧中部刚性连接有一个半弓形构架19,其直弦段末端设有支耳20,其弧形段套入后耙组横梁右端上面的滑滚组件21内。自动移重调角双列偏置耙组4的后耙组横梁左端前面设前左支腿18,该支腿除与前耙组横梁后左支腿16相绞连外,支腿上面还设有与侧连杆22相连的另一绞链座23。后耙组横梁下方安装后耙串、刮泥部件等,耙片凹面朝左。该横梁两端制有连接孔或连接座,必要时备用以安装其它柔性挂接的精整地附件。侧连杆22安装在深松机架后梁绞链座11和后耙组前左支腿绞链座23之间。斜连杆总成24安装在三点悬挂装置立柱三角形6上端与前耙组中部后侧半弓形构架直弦段末端支耳20之间,上部设有一个带互相垂直孔可组成双绞结构的短节25,一孔与悬挂装置绞接,一孔与斜连杆上端绞接。环链26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在三点悬挂装置立柱三角形一侧的卡板27和后耙组横梁右端的耳子28相连,长短可调。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移重调角悬挂式松耙机,包括三点悬挂装置1,深松机架2,深松铲3,自动移重调角双列偏置耙组4,其特征在于三点悬挂装置1设置在深松机架2的前梁7上,深松机架2的后梁8右端设有一个绞链座9,靠近左端设有一个导向限位座和另一个绞链座11,双列偏置耙组4的带前右支腿14、前左长支腿15、后左支腿16及半弓形构架19的前耙组横梁13,带有前左支腿18、滑滚组件21及耳子28的后耙横梁17,侧连杆22与深松机架后梁8构成平面四杆机构,前后耙组横梁间绞链点的位置设置在两耙组于最大设计偏角位置时两耙串设定重叠线Ⅰ-Ⅰ和Ⅱ-Ⅱ的交点0上,上端带有双绞短节25的斜连杆总成24安装在三点悬挂装置立柱三角形6上端和前耙组横梁半弓形构架19直弦段末端支耳20的绞连孔之间,三点悬挂装置立柱三角形一侧的卡板27和后耙组横梁右端耳子28之间安装有长短可调的环链26。
专利摘要自动移重调角悬挂式松耙机属于农业耕作机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业时自动调角,运输时重心最大限度前移的松耙联合机具。它包括悬挂装置,深松机架及深松铲,双列偏置耙组,主要特征是悬挂装置设在深松机架前梁上,带支腿的前后耙组横梁,侧连杆和深松机架后梁构成能实现耙组之间设定重叠量变位的平面四杆机构。不同状态时,在土壤阻力或斜连杆拉、压的作用下,耙组自动变位。它可作为少耕法机具广泛用于松耙联合耕作。
文档编号A01B49/00GK2130321SQ922246
公开日1993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9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9日
发明者高承甲, 梁秀贞 申请人:高承甲, 梁秀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