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渠式工厂化水产养殖工艺及其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4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渠式工厂化水产养殖工艺及其设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水产养殖技术,特别是一种采用封闭循环流水,高密度养殖,促进水产快速生长的环渠式工厂化水产养殖工艺及其设施。
目前,与本发明有关的专利如GK87104165、SU1671142-A3、US5038715-A、US5081954-A等,这些养殖工艺或设施都停留在适合养高值鱼(如鳗鱼)的状况,而养常规鱼(如鲤鱼等),经济效益就差,甚至还要出现亏本的局面,其原因是1、固定资产,即厂房设备的投资大,造成成本摊销大;2、生产的能源耗费高,运转费用大;3、生产效率低,设备的利用不充分。
现有技术由于存在以下不足而造成上述原因1、采用单池分级、分规格养殖技术,加大了建池投资及占地面积,且仍不能对系统设备能力做到最合理的满负荷运转利用。
2、现有的循环水处理的各种设备,例如水泵、生物过滤池或罐、增氧池或罐等独立设置,功能单一,且多采用金属罐体,其工程造价高,能耗高,且过水能力小,效率也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采用封闭循环流水,高密度养殖,快速出成品鱼的环渠式工厂化水产养殖工艺及其设施。
本发明的养殖工艺是这样的即它包括亲鱼饲养、繁殖、鱼苗的饲养到成鱼产出,其间涉及到水的循环和水质的不断处理,包括建立水循环设施或动力,进行控温、增氧、调PH值、去除沉渣及悬浮物、去氨氮等水质的处理,其特征是将鱼苗置于环状养殖渠内的网箱1或活动隔网4、8内饲养,按3-5天顺渠朝某一方面移动一次,留下的空位再增加新的鱼苗网箱,随着鱼苗的不断长大,将鱼苗由网箱移入活动网隔内,并逐渐增加隔网所围的体积,130-150天后活动隔网移至环渠的成鱼产出口;在此环渠状饲养环境中,循环水流方向与网箱1或活动隔网4、8递推方向垂直,由泵水处理池F将处理的水泵入进水环渠道B内进行平衡流动分配,再经养殖环渠的孔墙进入饲养环渠内,一路带着渠内的饲料残渣及排泄物进入沉淀过滤池D,经网布过滤装置15、16、17、18后,过滤水经管道20返流回泵水处理池F内,另一路经环状养殖渠A1、A2流进锥形沉淀池G内,再经网布过滤装置26返回泵水处理池F内;所述的泵水处理池F内采用多功能气泡泵11进行泵水、增氧、去除水中氨氮及悬浮物尘工作。
与本发明上述养殖工艺配套的水产养殖设施,由环状养殖渠A1、A2、C、进水环渠道B、沉淀过滤池D、泵水处理池F、亲鱼池H、鱼病治疗池Ⅰ等组成;其中环状养殖渠A1、A2、C内放置有养殖网箱1或分段安置的活动隔网4、8,进水环渠道B位于环状养殖渠的外周或位于环状养殖渠C与环状养殖渠A1、A2和泵水处理池F之间,环状养殖渠的双侧或一侧一底部为有孔状;沉淀过滤池D位于环状养殖渠所围的中心部位,通过孔墙14的通孔与环状养殖渠连通,沉淀过滤池D的中轴线上设置有一过滤槽16,槽口四周安装有旋转过滤网带15、17、18,槽底安装有回水管道20,管道由环渠基底穿过并与泵水处理池F连通,沉淀过滤池具有锥形池底21,池底通过排污管道22与外界连通;泵水处理池F位于进水渠道B的一侧,其内安置有多功能气泡泵11,它又通过旋转过滤网盘26与环状养殖渠A1、A2底部下的锥形沉淀G连通;亲鱼池H设置在紧靠进水环渠道B与泵水处理池F的旁边;鱼病治疗池I通过网道28与环状养殖池A1、A2、C连通;环状养殖池之间通过网道6、闸门5、7及过鱼管道3连接。
本发明的上述工艺及设备可以通过附图给出一个非限定性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有如下附图附


图1为本发明设施的结构俯视图;附图2为
图1的P-P剖视结构图;附图3为
图1的K-K剖面图;附图4为多功能气泡泵的结构剖视示意图;附图5为旋转过滤网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旋转过滤网盘的结构示意图。
养殖过程如下参见附
图1、图2。
设备建筑安装在一厂房内。Ⅱ是提供的补充水源。Ⅲ是向池内提供蒸气热源。Ⅳ是向池内提供石灰水源。这些设备用以保证养殖水体的水位、水温及水质PH值的恒定。
在水温恒定条件下,亲鱼池H中亲鱼强化培育,(例如鲤亲鱼)二个月时间即可性成熟一次。养多对亲鱼,每对分次产卵孵化,则周年持续不断可获得鱼苗种源Ⅰ。
将鱼苗3天一次转入苗种池A1内的开始端的网箱1内。每进一次,网箱1按双箭头=>所指方向沿A1池递推一次。苗种池A1尾端网箱1内的鱼苗每次递推则转入槽斗2,经过鱼管道3进入苗种池A2由隔网4组成的空间内。每次递推,所有隔网4按双箭头=>所示方向沿A2池移动。隔网4所夹空间,随每次递推,并随鱼种长大而扩大。A2池尾端的鱼种再递推就将最尾一隔网4抽掉,把闸5、闸7打开,并把递推来的隔网4推放到先抽掉的隔网4位置,逼迫该组鱼经横跨进水渠道B的网道6进入成鱼池C由活动隔网8相间的水体内。每次递推、隔网8按双箭头所示方向沿环状成鱼池C移动。隔网8所夹空间,随每次递推、并随成鱼的不断长大而增大。环推一圈饲养以后,成鱼已长大至商品鱼,又回转到了网道6的左边。再后的递推操作又打开闸5、闸7、闸9,将夹商品鱼的尾端隔网8从固定在网道6的左边移到右边,夹商品鱼的另一端隔网8向网道6夹进,则鱼自动又经网道6和闸9而进入成鱼销售池10。
当鱼满池后,每次递推操作总是从尾端商品鱼出池开始向首端传递,直至开始的鱼苗网箱1移出空位,再进鱼苗为止。这就完成了每次的出鱼与进鱼递推循回养殖工艺操作。
在养殖过程中鱼病防治措施如下当鱼递推转到Ⅰ池处,则将病鱼通过网道28赶入鱼病治疗池Ⅰ中进行药物治疗。Ⅰ池中水可单独处理,其药物水不污染全池水系。
配套的水循环处理过程如下图7中的Ⅵ为压缩空气源,向安装在四个泵水处理池F内的四组多功能气泡泵11提供压缩空气。则四组多功能气泡泵同时泵水翻越F池段的不透水墙12而进入进水环渠道B内。泵出的水同时经多功能气泡泵的处理其水质的溶氧、氨氮、二氧化碳等指标得到改善,且水中更小的悬浮物和胶体等物质已得到进一步的清除。进水环道B内水经平衡流动分配,大部分穿过环状孔墙(孔墙隔鱼不隔水)13而进入成鱼养殖池C内;小部分经过渠道B二头穿越孔墙23分别流入苗种池A1及A2新鲜水流在成鱼池C提供鱼类生长条件,并继续流动从四面八方穿越环孔墙14,把养鱼的排泄废物随水带向沉淀过滤池D汇集。在D池大颗粒污物得到沉淀,聚于锥形池底21,并由排污管22排出池外。沉淀过滤池D上层的水经过旋转过滤网带的环带状网布15的过滤,流入由过滤槽16围成的回水槽道E内。然后水流继续向下从槽道E底部二边的回水管道20,经池基底部回流到泵水处理池F。此即完成了水的第一循环处理回路。
第二循环处理回路参见图3水由进水环渠道B穿越孔墙23进入苗种池A1或A2后,再向下穿越A1或A2池底部的孔底板24,到达设在A1或A2池下部的锥形沉淀池G1或G2。随水带来的养鱼废物中大颗粒污物沉淀在G1或G2锥底,并由排污管25排出池外。水流再沿G1或G2向二头流动,经过分别设在二头的旋转过滤网盘26过滤,从上部开口墙27流回到泵水处理池F内。
参见图5积在旋转过滤网带,环带状网布15上的沉积污物,通过安装在过滤槽16上的滚筒支架17、18-1及动力滚筒支架18的转动带动,传动到抽吸盘19处,便被抽吸泵V抽吸出池外。
参见图6积在旋转过滤网盘的过滤网盘26-1上的沉积物,则在安装在框板26-2上的皮带26-3,减速动力装置26-4小滚轮26-6上的带动下作慢速转动。当转动到由支架26-5支撑的抽吸盘26-7的位置时,则由抽吸泵Ⅴ抽吸出池外。
在泵水处理池F内,水流通过多功能气泡泵被泵至B池,并同时进行增氧、除氨氮(除二氧化碳等废气)及悬浮物的过程如下参见图4,多功能气泡泵结构及泵水工作是这样的压缩空气源通过主气管11-3副气管11-4向安装在底部的主气石组11-2及副气石组11-5注气。主气管之气大于副气管之气,使泵管11-1内气液比重小于斗箱11-6内气液比重,则在二边压力差作用下,水流从斗箱11-8上部与集泡罩盖11-10之间的空隙(如箭头→所示)穿过网罩11-9流入斗箱内。在斗箱内水流穿过生物滤料塑料扁丝编织球11-7,再穿过底隔网板11-6然后从泵管11-1出口喷出翻过墙道12而泵入进水渠道B中。
在以上泵水过程中,水流与气泡充分接触,起到了暴气增氧作用,使水中溶氧增加多余二氧化碳等废气被排除。水流通过生物滤料塑料扁丝编织球,在富氧环境下水中氨被生物滤料载体上的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氧化清除掉。同时斗箱内副气石组释放的微气泡又起到浮选作用,将水中悬浮和一些溶解等杂质清除掉。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工艺及设施其显著的效果如下1、产量高、成本低例如本发明的一个规范设计,有效养殖水体420M2,水循环处理量为2.3M3/秒,养殖密度为160Kg/M3水体,可同时蓄养6.8万公斤鲤鱼,可年产鲤鱼68万公斤以上。计算其综合生产成本已优于目前天然水域中进行的网箱养鱼。
2、能耗小,设备效率高例如本发明生产每公斤鲤鱼耗电为0.6度电以内。而目前现有技术中较省电的GK87104165专利系统,统计其耗电为生产公斤鱼耗电1.75度(参考资料“工业化养鱼工程设计浅淡”-《渔业机械仪器》1997年第5期)。
3、本发明的装置易于维修、清理、更换,并且专门考虑了鱼病防治的旁路系统,更便于连续、高效、安全的生产。
权利要求
1.一种环渠式工厂化水产养殖工艺包括亲鱼饲养、繁殖、鱼苗的饲养到成鱼产出,其间涉及到水的循环和水质的不断处理,包括建立水循环设施或动力,进行控温、增氧、调PH值、去除沉渣及悬浮物、去氨氮等水质的处理,其特征是将鱼苗置于环状养殖渠内的网箱(1)或活动隔网(4、8)内饲养,按3~5天顺渠朝某一方向移动一次,留下的空位再增加新的鱼苗网箱,随着鱼苗的不断长大,将鱼苗由网箱移入活动网隔内,并逐渐增加隔网所围的体积,130~150天后活动隔网移至环渠的成鱼产出口;在此环渠状饲养环境中,循环水流方向与网箱(1)或活动隔网(4、8)递推方向垂直,由泵水处理池(F)将处理的水泵入进水环渠道(B)内进行平衡流动分配,再经养殖环渠的孔墙进入饲养环渠内,一路带着渠内的饲料残渣及排泄物进入沉淀过滤池(D),经网布过滤装置(15、16、17、18)后,过滤水经管道(20)返流回泵水处理池(F)内,另一路经环状养殖渠(A1、A2)流进锥形沉淀池(G)内,再经网布过滤装置(26)返回泵水处理池(F)内;所述的泵水处理池(F)内采用多功能气泡泵(11)进行泵水、增氧、去除水中氨氮及悬浮物工作。
2.一种环渠式工厂化水产养殖的设施其特征是由环状养殖渠(A1、A2、C)、进水环渠道(B),沉淀过滤池(D)、泵水处理池(F)、亲鱼池(H)、鱼病治疗池(Ⅰ)等组成;其中环状养殖渠(A1、A2、C)内放置有养殖网箱(Ⅰ)或分段安置活动隔网(4、8),进水环渠道(B)位于环状养殖渠的外周或位于环状养殖渠(C)与环状养殖渠(A1、A2)和泵水处理池(F)之间,环状养殖渠的双侧或一侧一底部为有孔状;沉淀过滤池(D)位于环状养殖渠所围的中心部位,通过孔墙(14)的通孔与环状养殖渠连通,沉淀过滤池(D)的中轴线上设置有一过滤槽(16),槽口四周安装有旋转过滤网带(15、17、18),槽底安装有回水管道(20),管道由环渠基底穿过并与泵水处理池(F)连通,沉淀过滤池具有锥形池底(21),池底通过排污管道(22)与外界连通;泵水处理池(F)位于进水渠道B的一侧,其内安置有多功能气泡泵(11),它又通过旋转过滤网盘(26)与环状养殖渠(A1、A2)底部下的锥形沉淀池(G)连通;亲鱼池(H)设置在紧靠进水环渠道(B)与泵水处理池(F)的旁边;鱼病治疗池(Ⅰ)通过网道(28)与环状养殖池(A1、A2、G)连通;环状养殖池之间通过网道(6)、闸门(5、7)及过鱼管道(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渠式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沉淀过滤池(D)中过滤槽(16)槽口四周的旋转过滤网带由环带状网布(15),滚筒支架(17),动力滚筒支架(18),抽吸盘(19)组成,其中网布(15)绷架在滚筒支架(17)和动力滚筒支架(18)上,抽吸盘(19)紧靠其一侧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渠式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泵水处理池F内的多功能气泡泵(11)由盛装生物滤料(11-7)的斗箱(11-8)、安装在其一侧的泵管(11-1)及集泡罩盖(11-10)和网罩(11-9)组成;其中斗箱底部安装有底隔网板(11-6),其上方空间内放置塑料扁丝编织球(11-7),与压缩空气源连接的主气管(11-3)由斗箱底部穿入并与主气石组(11-2)连接,与压缩空气源连接的副气管(11-4)由斗箱底部穿入后与安置在底隔网板(11-6)上的副气石组(11-5)连接,水由集泡罩盖(11-10)的底缘涌入斗箱内,泵管(11-1)高出水位线,其出水口朝进水环渠道(B)。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渠式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旋,其特征在于旋转过滤网盘(26)由活动过滤网盘(26-1),动力传动部件及抽吸盘(26-7)组成,其中网盘(26-1)由安装在框板(26-2)上的小滚轮(26-6)及皮带(26-3)支撑并带动旋转,抽吸盘(26-7)通过支架(26-5)安装在网盘(26-1)的网面上的贴紧位置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封闭循环流水,高密度养殖,促进水产快速生长的环渠式工厂化水产养殖工艺及其设施。其特点是将鱼置于环状养殖渠内的网箱或活动隔网内饲养,每隔一定时间在渠内递推网箱或隔网一次,养殖循环流水的方向与网箱或隔网的递推方向垂直。在养殖设施方面采用了多功能气泡泵进行泵水,增氧,去除水中氨氮及悬浮物工作,采用旋转过滤网对循环水进行过滤处理。本发明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设施部局紧凑,能耗小,效率高,能连续、高效地产出水产品。
文档编号A01K61/00GK1108875SQ9411192
公开日1995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8日
发明者茆晴生 申请人:茆晴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