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及并联式饲养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6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及并联式饲养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折叠式饲养笼,尤指一种可提供折叠式饲养笼在组合时更增加牢靠性,及可相互并联以扩大空间的折叠及并联式饲养笼。
现有的折叠式饲养笼是为了改善习有的固定式饲养笼所具有的缺陷所设计而成,即习有的固定式饲养笼因其四周各面的栅网均由点焊所组合成一体,然而其结合虽极为牢靠,但因所占的体积无法缩小,因此生产者必须自身负担储运上增加的成本,颇不符合经济效益;目前的折叠式饲养笼,虽然已经过改良而以折叠方式改善了习有固定式饲养笼体积太大的缺点,但是对折叠方式必须改变的笼体结构而言,现有的折叠式饲养笼仍存在下列弊病及困扰(一)请参阅


图1至图6所示,其为现有的折叠式饲养笼在折叠时的动作示意图,首先将两侧面向内部叠平(如图2所示),再将其余三面折平后(如图3、图4所示)再向内反折(如图5、图6所示),其中,各栅网间是由一圆箍A套设而结合(如图7所示),然而,由于各网面间相互连接的栅网除了必须折平外,其仍需再向内反折,故该圆箍A的设计必须较为宽大,以形成一裕度以供栅网可做两次的折叠,因此,待该饲养笼组合后便会造成笼体结构松动的缺陷。
(二)请再参阅图7所示,侧网面在组合时是利用一钩座B与上网面的边缘相钩合,同时在正网面与后网面的侧边并设有反钩C,以防止侧网面因宠物的撞击而露出缝隙,致使宠物脱逃;因该钩座B及反钩C为非稳固接合的组合构件,且其与笼体间的余隙亦相当大,因此除了会造成上述松动的缺陷外,其笼内若有饲养的宠物时,更会因笼体各网面的相互碰撞而产生十分吵杂的情形。
(三)又,因笼体的结构松动,对空间不大但需将笼体彼此叠层使用的使用者而言,无法冒着宠物的生命危险而将其叠层使用。
(四)同时,由于宠物的逐渐成长或增加饲养的数量,饲养者将被迫添购更大的饲养笼,以加长或加大笼体的空间。
由以上可知,使用者在使用现有的折叠式饲养笼时,常会遭遇上述的不便与缺陷,显然现有的折叠式饲养笼的结构仍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的弊端,而提供一种新型改良构造的折叠及并联式饲养笼,使其除了提供缩小体积的折叠功用外,还具有提高笼体组合的稳定性及可叠层使用的功效,只需运用并联框架连接数个饲养笼即可方便组合使用,且使笼体强度增加,可做层叠使用增加其可利用性,而具有增扩笼体空间、结构简单、稳定性佳、组合方便、适于实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折叠及并联式饲养笼,其包括一笼体,由六片网面所组成,组合后形成一笼体,且其左、右两侧网面呈可单独拆离结构;一铰链,为一平面钢片,其一端可经卷曲呈一圈状套设于一网面的框架上,另端则与另一网面焊接成为一体;一夹掣片,为一钢片经冲压呈U型状,其凹入底部焊接于一网面的框架上,开口端供夹掣于另一网面的框架上;一并联框架,由二铁线框并列而成,保持一间隔,框内侧四边设有数个U型槽铁,该U型槽铁的上、下或前、后相对槽铁的凹入间距恰可供一隔网插入;其特征在于该铰链的一端经卷曲呈一圈状套设于底网面的四周边缘及后网面上缘的框架上,另端则与前、后、左、右及上网面的下缘框架焊接成一体固定,以供各网面间活动连结而可依定位转轴作稳固的翻转动作;该夹掣片固设于前、后网面的两侧边缘框架上及上网面的前、左、右侧边缘框架上,其与所固设的网面焊接呈固定时凸出于网面平面而呈90度状,前、后网面利用其两侧的夹掣片,将左、右网面夹掣组合于其间,再由上网面的前、左、右夹掣片分别对应于前、左、右网面的上缘框架上,而加以夹掣锁定,以增强组立后的结构强度及提升其稳固性;又在两笼体的相对面组设一并联框架,该并联框架的铁线框组设于笼体的侧边框线上,将两笼体的空间相贯通;另在并联框架的间隔内设有一利用侧网面做为活动可抽取式结构的隔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折叠及并联式饲养笼,其中该夹掣片亦可设于并联框架上,以供并联组设于其他型式饲养笼。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及容后所述的实施例可知,其是在可折叠式的笼体各网面框架间设有一绞链及一夹掣片,藉由绞链的连结使网面呈活动的翻折,并使其连结确实不松;另夹掣片使笼体组合时呈紧密无余隙的卡掣状,使各网面的组合定位成确实;同时利用一并联框架随意将单一笼体相组合呈并联状,并在抽离其间相连的活动式隔网后,可使笼体空间相通,达到除可提供缩小体积的折叠功效,进而提供笼体组合的稳定性外,还可达到增扩笼体空间的功效。
兹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综合整理如下(一)本实用新型除可做为折叠状而呈缩小体积外,其结构体将可因夹掣片的夹掣而呈稳固结合状,可有效地改善现有折叠式饲养笼因结构松动所产生的噪音及无法叠层等缺陷。
(二)不需订制加长的笼体,只需运用并联框架同时联结数只饲养笼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三)本实用新型的笼体虽在并联后空间加长,但其笼体的坚固性仍可由并联框架予以加强,并不会造成笼体松垮的缺陷,且由于强度增加,故可做层叠使用,可更为增加其利用性。
(四)笼体的并联方式具有多种结构型式的变化性,可视饲养情形做完美的搭配使用,亦可使用目前现有普遍的笼体即可,而并不需要改变笼体的构造,可以简单的并合动作即可完成,组合方式极为简易方便,且同时可避免添购饲养笼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而具有实质上的实用性,又本实用新型为同类产品所未曾出现过而确属首创,实为一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现有折叠式饲养笼的折叠式示意图(一)。
图2是现有折叠式饲养笼的折叠式示意图(二)。
图3是现有折叠式饲养笼的折叠式示意图(三)。
图4是现有折叠式饲养笼的折叠式示意图(四)。
图5是现有折叠式饲养笼的折叠式示意图(五)。
图6是现有折叠式饲养笼的折叠式示意图(六)。
图7是现有折叠式饲养笼钩座及反钩的构造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展开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成型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图9中A部分放大详细构造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
图10中B部分放大详细构造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并联框架构造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示意图(一)。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示意图(二)。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示意图(三)。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示意图(四)。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并联框架第二实施例。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并联示意图(一)。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并联示意图(二)。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并联式饲养笼的具体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8、图9、
图10、
图1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折叠及并联式饲养笼主要是由前网面1、后网面2、左网面3、右网面4、上网面5、底网面6六部分网面及铰链7、夹掣片8、并联框架9等主要元件所组合而成,其中该二侧的左、右网面3、4为可单独拆离结构,另外其余每一部分网面的构造与一般饲养笼的构造相差不远而基本相同,于此不再赘述;铰链7,请配合参阅
图11所示,其设于底网面6前后边和各网面相连接处及后网面2与上网面5的交接处,以作为网面间相互连结及折叠时的活动转轴,该活动铰链7是由一平面钢片所圈设而成,其中呈圈形的一端套设于上网面5的框架上,另端的平面则与后网面2的框架焊接呈一体的结构。
请同时参阅
图12所示,夹掣片8为一平面钢片经冲压呈U型,而具有一强度极大的夹持力,该夹掣片8套设于前网面1、后网片2、上网片5及底网面6的两侧框架上,并以点焊与网面形成呈90度的固定状,用以当各网面欲成型组合时,该夹掣片8的开口端可供与其他网面框架的夹掣,而达到整体稳固组合的目的及功效。
请同时参阅
图13所示,并联框架9,是在两笼体相并联时用以组合于两笼体之间,其中该并联框架9是由二铁线框91直立并列,并保持一间隔,该间隔并以数片U型槽铁92固设于二铁线框91的内缘,而予以维持定型,同时位于铁线框91内侧四边上的U型槽铁92,其上、下或前、后两相对槽铁92的凹入间距,恰可容入一个侧网片即左网面3或右网面4于其间距内;另该并联框架9在组合时,首先将两欲并联的对应侧网面即左、右网面3、4除下,再将两笼体靠拢后,将并联框架9插设于两笼体底网面6相邻的侧边夹掣片8上,并藉由其余各网面的夹掣定位后,可将并联框架9包设于两笼体之间;且由于两铁线框91的间隔内是用以插设一侧网片即左、右网面3、4,故在其铁线框91的前框位或上框位,可除去固设的槽铁92,而呈一开放的插入口93,以提供将侧网片即左、右网面3、4的置入。
请参阅图8、图9、
图10所示,当本实用新型欲呈组合时,首先将左网面3及右网面4向下插置于底网面6的两侧(图8所示),并同时将前网面1上翻,藉由夹掣片8呈相互稳固支撑状(图9所示),再将彼此相连的后网面2及上网面5上翻,亦由其上所设的夹掣片8自后方及上方夹掣固定,即可组成一十分牢固的饲养笼(如
图10);并且由于该夹掣片8的设计是采用90度角与邻近网面相卡掣,即使由笼内向四面的网面1、2、3、4撞击,该四面的网面则因夹掣片8的卡掣,绝不会因外力的压迫而分散;再者,由于夹掣片8在夹合时是呈一种无余隙的夹掣组合,故本实用新型在组合后将不会产生习有饲养笼结构松动等的缺陷。
请参阅
图14、
图15、
图16、
图17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示意图,由图中所示可知,首先可先将左网面3、右网面4两网面向内下翻,再将上网面5与后网面2合并向下叠合,最后再将前网面1盖合,以扣件加以固定。
请参阅
图10、
图13,并配合参阅
图18所示,在笼体呈并联型态后而欲隔开其空间时,仅需利用先前除下的侧网片即左、右网面3、4,自插入口93导入并联框架9内即可;当饲养者欲再加长其空间时仅需以同样的步骤,从笼体的两侧再以并联框架9加以并联即可;且本实用新型的并联框架9并可单独设计为如
图18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型态,亦即将夹掣片8改设于并联框架9上,以提供该具有夹掣片8的并联框架9得以做为各式笼体间的并联媒介体。
本实用新型笼体的并联方式具有多种型式的变化性,如
图19、图20所示,其可视饲养情形的不同需要而由使用者可做完美的不同搭配使用,如上述二图中,藉由并联框架9、侧面的左、右网面3、4将笼体不同组合连接而形成等空间组合笼体或不同空间的组合笼体;且其可采用
图18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型态,形成由设有夹掣片8的并联框架9将各式笼体相连为组合笼体的结构整体。为了达到并联效果,其亦可使用目前现有普遍的笼体即可,而并不需要改变笼体的构造,可以简单的并合动作即可完成,组合方式极为简易方便,且同时可避免添购饲养笼的浪费。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及并联式饲养笼,其包括一笼体,由六片网面所组成,组合后形成一笼体,且其左、右两侧网面呈可单独拆离结构;一铰链,为一平面钢片,其一端可经卷曲呈一圈状套设于一网面的框架上,另端则与另一网面焊接成为一体;一夹掣片,为一钢片经冲压呈U型状,其凹入底部焊接于一网面的框架上,开口端供夹掣于另一网面的框架上;一并联框架,由二铁线框并列而成,保持一间隔,框内侧四边设有数个U型槽铁,该U型槽铁的上、下或前、后相对槽铁的凹入间距恰可供一隔网插入;其特征在于该铰链的一端经卷曲呈一圈状套设于底网面的四周边缘及后网面上缘的框架上,另端则与前、后、左、右及上网面的下缘框架焊接成一体固定,以供各网面间活动连结而可依定位转轴作稳固的翻转动作;该夹掣片固设于前、后网面的两侧边缘框架上及上网面的前、左、右侧边缘框架上,其与所固设的网面焊接呈固定时凸出于网面平面而呈90度状,前、后网面利用其两侧的夹掣片,将左、右网面夹掣组合于其间,再由上网面的前、左、右夹掣片分别对应于前、左、右网面的上缘框架上,而加以夹掣锁定,以增强组立后的结构强度及提升其稳固性;又在两笼体的相对面组设一并联框架,该并联框架的铁线框组设于笼体的侧边框线上,将两笼体的空间相贯通;另在并联框架的间隔内设有一利用侧网面做为活动可抽取式结构的隔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及并联式饲养笼,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夹掣片亦可设于并联框架上,以供并联组设于其他型式饲养笼。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及并联式饲养笼,其是在可折叠式的笼体各网面框架间设有一铰链及一夹掣片,藉由铰链的连结使网面呈活动的翻折,并使其连结确实不松动;另夹掣片使笼体组合时呈紧密无余隙的卡掣状,使各网面的组合定位成确实;同时利用一并联框架随意将单一笼体相组合呈并联状,并在抽离其间相连的活动式隔网后,可使笼体空间相通,达到除可提供缩小体积的折叠功效,进而提供笼体组合的稳定性外,还可达到增扩笼体空间的功效。
文档编号A01K1/02GK2187367SQ942006
公开日1995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18日
发明者柯建宏 申请人:柯建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