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捕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02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捕蚊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蚊器,尤指一种电动捕蚊器。
蚊子是一种对人们生活带来诸多危害和不便的昆虫,尤其是在夏季,它的存在和出现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烦恼,现在捕杀蚊子和小飞虫的方法一般有(1).用人工来扑打,这种方法准确性差,而且会在家中墙壁及屋顶上留下污迹;(2).用药物喷杀,这种方法会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不利于人体健康;(3).用各种蚊香,这种方法同样不利于人体健康,而且只能使蚊子昏迷一段时间,药效一过蚊子又会复活过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灭蚊设备及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灭蚊效果好的电动捕蚊器,该电动捕蚊器利用蚊子及小飞虫的追光特性,可以有效地捕杀蚊子及小飞虫,同时又不会对室内环境卫生及人体健康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电动捕蚊器包括一壳体、一电源插头、一电动机、一叶片、一储蚊仓、一电源开关、一联动器及一诱捕灯;其中壳体由螺接的的上壳体、下壳体构成;电动机位于壳体内后部;叶片固定在电动机轴上;储蚊仓位于壳体内中部,可以从壳体内取出;诱捕灯位于壳体前部;联动器与电源开关固定联接。
另外,壳体后部设置有通风口;储蚊仓后部设置有细密的通风网格,前部设置有仓门;储蚊仓仓门一侧轴上设置有固定联接的齿轮;联动器上设置有齿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蚊虫追光的特性进行诱捕蚊子及其他小飞虫,不使用化学物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不污染环境,又捎灭了对人们生活造成困扰的蚊子,提供了人们在生活中一种亟需的设备。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储蚊仓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图。

图1所示,电动捕蚊器包括壳体1、电源插头2、电动机3、叶片4、储蚊仓6、电源开关7、联动器9及诱捕灯11。壳体1由螺接的上、下壳体构成,壳体1后部设有通风口及电源线出口,壳体1外部设有电源开关7,电源开关7与壳体1内的联动器9固定联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联动器9上设置有齿条,电动机3位于壳体1内的后部,电动机3轴上固定有叶片4,叶片4在转动时使壳体1内的空气由前部向后部流动,壳体1内中部设置有储蚊仓6,储蚊仓6可以从壳体1中取出,储蚊仓6后部设置有通风的细密网格,储蚊仓6前部设置有仓门8,仓门8两侧设置有转轴,其中一侧转轴上有与仓门8连在一起的齿轮,齿轮与联动器9上的齿条相啮合,在电源开关7关闭时,仓门8也处于关闭状态,当打开电源开关时,仓门8也同时打开,在壳体1前部设置有诱捕灯11。
使用时,先将电源插头2插在电源插座上,打开电源开关7,电动机3开始转动,同时诱捕灯11亮起,如图3电路图所示,在联动器9作用下,储蚊仓仓门8同时打开,叶片4在电动机3的带动下高速旋转,使壳体1内的空气由前向后高速流动,产生吸力,由于蚊子及小飞虫自身的追光特性,会飞到诱捕灯周围,会被高速流动的空气吸入储蚊仓6内。
捕蚊过程结束后,关闭电源开关7,与电源开关7固定联接的联动器9上的齿条带动储蚊仓仓门8一侧的齿轮,使仓门8同时关闭,同时诱捕灯11熄灭,电动机3也停止运转,然后可握持储蚊仓把手10,将储蚊仓6从壳体1中取出,将吸入的蚊虫处理掉。在取出储蚊仓6时,齿轮与齿条脱开,仓门8处于关闭状态,这样保证蚊虫不会逃出来。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捕蚊器,包括壳体(1)、电源插头(2)、电源开关(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动机(3)、叶片(4)、储蚊仓(6)、储蚊仓仓门(8)、联动器(9)及诱捕灯(11);其中壳体(1)由螺接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构成,电动机(3)设置于壳体(1)后部,叶片(4)固定在电动机(3)轴上,可取出的储蚊仓(6)设置于壳体(1)中部,诱捕灯(11)设置于壳体(1)前部,联动器(9)与电源开关(7)固定联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捕蚊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后部设置有通风口。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捕蚊器,其特征在于储蚊仓(6)前部设置有仓门8,后部设置有细密的通风网格。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捕蚊器,其特征在于储蚊仓仓门(8)一侧轴上有固定联接的齿轮。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捕蚊器,其特征在于联动器(9)上设置有齿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捕蚊器,包括壳体、电源插头、电动机、叶片、储蚊仓、电源开关、联动器及诱捕灯,壳体由螺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电动机设置于壳体的后部,叶片固定在电动机轴上,可取出的储蚊仓设置于壳体中部,诱捕灯设置于壳体前部,联动器与电源开关固定联接。本实用新型利用蚊子及小飞虫的追光特性,可以有效地捕杀蚊子及小飞虫,同时不会对室内环境卫生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文档编号A01M1/08GK2228707SQ952192
公开日1996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10日
发明者刘伟强, 詹京惠 申请人:刘伟强, 詹京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