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3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作物播种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多品种作物的播种器。
CN90220204号专利是一种玉米点播器,其结构包括有机架、地轮、犁尖、手把、播种装置和传动机构,并且还设有分垄板和刮土板等。其作用主要是可进行间作套种,并在开沟、播种之后埋土压实,实现一体化操作。由于其专为点播玉米设计,在播种装置中的排种轮上就只设计有一种凹坑和适于玉米播种间距的凹坑间隔。而现有其他一些农作物如花生、黄豆、辣椒等的播种,因其作物特性所限,不能使用玉米点播器播种,故此大多数农民还是采用人工播种,费工费力。而针对每一种农作物,配置一台专用播种机,在现有国情条件下也是不太现实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适于多种农作物的多用播种器,以提高工效,缓解农民的劳作之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播种器仍包括有机架、地轮、犁尖、手把、播种装置和传动机构等,播种装置是在种子斗的下口接有播籽斗,播籽斗上横穿有排种轴,排种轴上开有大小孔径的凹坑,排种轴上的中心轴由框架支撑,种子斗由框架上带中缝的横牚及螺栓和蝶形螺母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是设计了一个排种轴,排种轴上大小孔径的凹坑可适应不同颗粒大小的农作物种子。种子斗在框架上可横向移动,以使种子斗下口对准排种轴上不同孔径的凹坑。这样在地轮及传动机构的带动下,使排种轴旋转,将种子均匀撒播下来,完成播种任务。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形是排种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机架12的各支杆下部集中到地轮17的支撑轴上,机架上部连接一水平放置的矩形框架7,可用角钢焊接而成。框架中间固定有横牚8,横牚的中间带有中缝。手把6焊接于框架7的边缘。框架7上支撑有播种装置,该装置包括有种子斗5、播籽斗10及排种轴3。种子斗5架在框架7上,其底部前端开口,中部穿有一根螺栓4。螺栓4穿过横牚8的中缝,由蝶形螺母9锁定。松动蝶母,种子斗可沿横牚方向平移。播籽斗10连接在种子斗下端前部,排种轴3位于种子斗的底部前端开口下部。排种轴3横穿播籽斗10,其中心轴22通过轴套等连接件固定于框架7上。在播籽斗10上还设有毛刷2与排种轴相接触,以控制种子的下播量。排种轴3上开有大小孔径的凹坑21,以对应各类作物。排种轴3的中心轴22的一端由两螺母20固定一链轮19,以与传动机构相连接。
传动机构由链轮16、19和链条18构成,链轮16与地轮17同轴,链轮19安装在排种轴上的中心轴22上。当播种机被牵引前进时,地轮17带动链轮转动,通过链条传动,使排种轴同向旋转。在播籽斗10下口接有一根软管11,软管的另一端接犁尖15,套管14与犁尖15固定一起,并套在机架12下端,由紧固螺杆13固定。这种犁尖的固定安装方式,可调节其入土深度,以适应不同种子的播种需要。在框架7前沿还可安装一根拉把1,以在人力牵引播种机时,扶把把握前进方向。
本播种器不仅可播种多种农作物,还可用于追施颗粒肥料,并将其埋入地下,使肥效长久作用。本装置使用时只需两人,每小时可播种1.5—2亩,较手工播种可提高工效7—8倍,且劳动强度明显减轻。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播种器,包括有机架(12)、地轮(17)、犁尖(15)、手把(6)、播种装置和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播种装置是在种子斗(5)的下口接有播籽斗(10),播籽斗(10)上横穿有排种轴(3),排种轴(3)上开有大小孔径的凹坑(21),排种轴上的中心轴(22)由框架(7)支撑,种子斗(5)由框架(7)上带中缝的横牚(8)及螺栓(4)和蝶形螺母(9)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播种器,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由链轮(16、19)和链条(18)构成,链轮(16)与地轮(17)同轴,链轮(19)安装在排种轴上的中心轴(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播籽斗(10)下口接有软管(11),并套在机架(12)下端,由紧固螺杆(13)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多品种作物的播种器,其结构包括有机架、地轮、犁尖、手把、播种装置和传动机构。播种装置是在种子斗的下口接有播籽斗,播籽斗上横穿有排种轴,排种轴上开有大小孔径的凹坑,排种轴上的中心轴由框架支撑,种子斗由框架上带中缝的横牚和蝶形螺母固定。本装置不仅可播种多种农作物,还可用于追施颗粒类肥料。二人操作,每小时播种1.5-2亩,提高工效7-8倍,且劳动强度明显减轻。
文档编号A01C7/08GK2233156SQ952205
公开日1996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18日
发明者刘银秋 申请人:刘银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