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37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虾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虾用具,特别是一种虾室。
池塘养虾从下苗至出池周期一般为六个月左右,虾在此期间要经过多达十几次脱壳才能出池,虾在脱壳前大约有三十多小时寻找藏身之处,因为虾脱壳后的3-5小时内失去了防卫和逃跑能力,被其它虾吃掉的可能性占75-80%,现有的养虾池塘,池底、池壁大多较为平整,虾在脱壳时很难找到隐藏之所,因此会损失大量虾苗,实验记录表明,如一亩水面投入虾苗四万尾,出池时最多不超过八千尾。目前的人工养殖技术中,对虾吃虾的问题至今还未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给要脱壳的虾提供一个脱壳的虾室,从而提高虾苗出池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一个壳体,其侧壁上由多个横板和多个纵板间隔形成多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为一个凹形槽,虾室的中央带有一密封的空腔。
本实用新型是经过多年观察,在不影响虾的自然生活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虾在不同生长期的生理及生存条件而设计的,虾苗在脱壳时会倒退着进入到凹槽内,而其它虾在探测到这个凹槽内已有虾在活动时,就会退走,这样就会起到对脱壳虾的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空腔结构是用来调节整个虾室的浮力大小的,可以向空腔内填充重物,如铅、石子等,保证虾漂在池水中,即不浮出,也不落入池底,这样有利虾在脱壳时及时的找到虾室。本实用新型可根据虾的种类设计每个小单元空间的大小,本实用新型还带有隔板插口,当虾苗还小时,可以将每个小单元插入隔板,调整虾室的空间,当虾苗长到一定程度时再将隔板拆下。长方体结构特别适合本实用新型,它即适于脱壳虾的需要,其结构也较为简单,适于生产和制造,本实用新型比原有虾池提高虾苗成活率2倍以上,由于出池率的提高,因此节约了大量虾苗,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图2为
图1左视图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
图1俯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它包括一个壳体,其侧壁上由多个横板1和多个纵板2间隔形成多个小单元3,每个小单元3为一个开口的凹形槽,如图2所示虾室的中央带有一密封的空腔4。图2中可以看到小单元3为长方形凹形槽,需要脱壳的虾会倒退着游入这个小的凹形槽内,如图3所示密封的空腔有一个入口,该入口上带有密封盖6,为了调整虾室在水中的位置,可以将铅粒或石子等重物放入空腔内,然后再将密封盖6封好。本实用新型每个小单元的隔板上均有隔板插口5,当虾苗小时,可以按照如
图1所示的隔板7将一个小单元分隔成两个。本实用新型以长方形为较优方案,因为这种结构使虾室的制做工艺简单,所形成的长方形小单元对虾来说也是脱壳前良好的隐藏室。
权利要求1.一种虾室,其特征是它包括一个壳体,其侧壁上由多个横板(1)和多个纵板(2)间隔形成多个小单元(3),每个小单元(3)为一个凹形槽,虾室的中央带有一密封的空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室,其特征是所述的小单元(3)为长方形凹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虾室,其特征是所述的长方形凹形槽每个小单元的横板上均带有隔板插口(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虾室,其特征是所述的虾室为长方体,在长方体四个侧壁中的两个相对应的侧壁上带有凹形槽,空腔(4)位于长方体中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虾用具,特别是一种虾室,其侧壁上由多个横板和多个纵板间隔形成多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为一个凹形槽,虾室的中央带有一个密封的空腔,本实用新型为即将脱壳的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隐藏室,避免了虾吃虾现象的产生,虾苗成活率比原来提高2倍以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提高虾苗出池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大量虾苗。
文档编号A01K61/00GK2243775SQ9620969
公开日1997年1月1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14日
发明者白云生 申请人:白云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