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粕中种仁、种皮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97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菜籽粕中种仁、种皮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菜籽粕中种仁、种皮分离装置,属于蔬菜或水果去壳、去荚、分裂或去皮机械技术领域。
未经皮仁分离处理的菜籽粕因纤维素含量高,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处理后的菜籽粕可以大大提高蛋白质含量,除去种皮所含有害物质作为一种优质饲料蛋白应用于饲料工业。目前,还没有一种对菜籽粕进行仁皮分离的机械,中国专利CN87105056公开了一种“松子的壳仁分离方法及其装置”,其采用的是静电吸附原理,用运动的静电分离板与电源通、断来分离松子壳仁,此装置结构较复杂,且处理对象限于松子,不适于处理菜籽粕。
本实用新型为满足目前技术市场的需要,提供一种菜籽粕仁中种仁、种皮分离装置,可迅速、有效地一次性分离种仁、种皮,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分离装置包括进料斗、出料口和机壳,机壳内上部安装有击打装置、下部安装有揉搓装置。
击打装置包括松粉棒、静盘、动盘和皮带轮,松粉棒的头部为椭圆形,以同心圆的形式分布于动、静盘上,且静盘与动盘上的松粉棒依圆径间相互交错配合,以达到相对转动之目的。静盘固定于机壳内壁,动盘在机壳内相对于静盘固定于皮带轮的转动轴上,由皮带轮带动。
揉搓装置由皮带轮带动两直径不同的齿轮再带动两揉搓轮组成,揉搓轮表面刻有沿轴向和径向均倾斜的凸线,其轴向倾斜角度为10°-30°,径向倾斜角度为40°-7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机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揉搓轮A向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揉搓轮细部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详细说明如
图1所示,本装置的上部进料斗1,下部为出料口8,它们均由法兰与机壳6相连。机壳6内上部有击打装置,下部有揉搓装置,击打装置包括静盘2、动盘3、松粉棒4和皮带轮5,揉搓装置包括一对揉搓轮7和齿轮9。静盘2固定于机壳6内壁,动盘3在机壳6内相对于静盘2固定于皮带轮5的转动轴上,由皮带轮5带动旋转。松粉棒的头部为椭圆形分布于动盘3与静盘2上,且两盘上的松粉棒4相互交错配合,实现动盘3相对于静盘2的转动。揉搓装置的一对揉搓轮7由皮带轮带动两直径不同的齿轮9带动,产生差速旋转。揉搓轮7表面刻有沿轴向倾斜15°,沿径间倾斜65.5°的凸线10。
本装置的工作方式为菜籽粕由进料斗1送进皮带轮5带动动盘3相对于静盘2转动,使其上的松粉棒4与料斗泻下的菜粕(物料)发生碰撞,击打菜籽粕,促使菜籽粕中种仁、种皮间的附着发生松动,然后松动后的菜籽粕到达揉搓装置,因揉搓轮7表面凸线10形成的轴向、径向的角度差以及两轮的速度差对菜籽粕产生适度的揉搓作用,使附着在一起的种仁和种皮发生分离。
本实用新型巧妙地采用了具有特殊外形及椭圆形的棒状击打装置使菜籽粕能被击打松动又不致被粉碎,带有轴向、径向倾斜凸线的揉搓轮,可对已松动的菜籽粕进行充分揉搓,致使其皮仁分离,因此,可对菜籽粕的种仁和种皮进行一次性有效分离,操作方便,且结构简单,成本投入低。
权利要求1.一种菜籽粕中种仁,种皮分离装置,包括进料斗、出料口和机壳,其特征在于机壳内上部安装有击打装置,下部安装有揉搓装置击打装置包括松粉棒、静盘、动盘和皮带轮,松粉棒头部为椭圆形,以同心圆的形式分布于动、静盘上,且静盘与动盘上的松粉棒依圆径间相互交错配合;静盘固定于机壳内壁,并由皮带轮带动;揉搓装置由皮带轮带动两直径不同的齿轮再带动揉搓轮组成,揉搓轮表面刻有沿轴向和径向均倾斜的凸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仁、种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搓轮表面的凸线的轴向倾斜角度为10°-30°,径向倾斜角度40°-70°。
专利摘要一种菜籽粕中种仁、种皮分离装置,属于蔬菜或水果去壳、去荚、分裂或去皮机械技术领域。包括进料斗、出料口和机壳,机壳内有松粉棒、静盘、动盘和皮带轮组成的击打装置,还有由两差速齿轮带动的揉搓轮组成的揉搓装置,揉搓轮表有面刻有沿轴向和径间均倾斜的凸线。装置能迅速、有效地一次性分离种仁、种皮,结构简单、成本低。
文档编号B02B3/00GK2282454SQ962339
公开日1998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18日
发明者杨向千 申请人:杨向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