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压割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55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压割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割机具,具体地说是通过手压产生动力而带动刀片割断农作物的手压割杆机。
多少年来,农民在收割如小麦、水稻、油菜、大豆等杆状农作物时使用的均是传统的镰刀,而这种工具在具体操作时存在许多不足。如弯腰费力,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使用不慎还会伤及脚面或手指;手握镰刀直接割杆时杆上的污物会迎面袭来,容易进入人体的呼吸器官,不利于身体健康。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劳动强度较低、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提高割杆效率的手压割杆机。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机主要由立架、推杆、压杆、大轮、小轮、转轴和刀片构成,其中立架与推杆形成框架结构,压杆通过活轴连接在推杆上,连杆连接于压杆和大轮之间,大轮通过传动带驱动小轮,转轴一端的曲轴与固定在刀架上的活套配合,连片活动连接于下横担与刀架之间。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立架2、推杆3、压杆6、大轮7、小轮11、转轴12和刀片16构成。其中立架2与推杆3、下横担18组成框架结构,压杆6通过活轴4连接在推杆3上,连杆5活动连接于压杆6的端头和大轮7之间。转轴12伸出下横担18的一端设有曲轴13,该曲轴13伸入固定在刀架15上的活套14内,其另一端穿过小轮11而伸入到轮架17内。大轮7通过传动带9驱动小轮11与转轴12同轴转动,大轮7的中轴8固定在立架2上。带有锯齿的刀片16由螺钉固定在刀架15上,以便于更换。连片1分别活动连接于下横担18和刀架15之间。在立架2的下角部各设有一个车轮10,而后部的车轮直径应大于前部车轮的直径。
在具体使用时,将该机的刀片16推近至被割杆的底部,上下压提压杆6,由于杠杆原理,与压杆6端头活动连接的连杆5则推大轮7来回转动,大轮7又通过传动带9驱动小轮11与转轴12同轴转动。转轴12一端的曲轴13伸入活套14内,加上连片1的活动连接,所以在转轴12转动时就可带动刀架15及刀片16近似平行的左右移动而割断农作物杆。车轮10的设置是为了使该机更顺利地边割边向前运行,被割掉的农作物杆向两侧的立架2之间收拢并顺势倒伏在地面上,以便于更好地收拢捆扎。
在立架2上还可设置一个凉莲,以防止阳光对操作者的曝晒。还可在压杆6上安装一把扇子,当手握压杆6上下运动时可起到扇凉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省力轻巧,安全可靠,利用杠杆原理和大、小轮驱动转轴、曲轴转动,使刀片左右运动而割断农作物杆,可大大提高割杆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适合于广大农村的需要。
权利要求1.一种手压割杆机,其特征在于该机主要由立架(2)、推杆(3)、压杆(6)、大轮(7)、小轮(11)、转轴(12)和刀片(16)构成,其中立架(2)与推杆(3)形成框架结构,压杆(6)通过活轴(4)连接在推杆(3)上,连杆(5)连接于压杆(6)和大轮(7)之间,大轮(7)通过传动带(9)驱动小轮(11),转轴(12)一端的曲轴(13)与固定在刀架(15)上的活套(14)配合,连片(1)活动连接于下横担(18)与刀架(15)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割杆机,其特征是大轮(7)的中轴(8)两端固定在立架(2)上,大轮(7)与连杆(5)之间为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割杆机,其特征是转轴(12)与小轮(11)同轴转动,其另一端固定在轮架(17)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割杆机,其特征是刀片(16)固定在刀架(15)上,连片(1)的两端分别与刀架(15)及立架(2)的下横担(18)活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割杆机,其特征是立架(2)底部设有车轮(10)。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割杆机,其特征是所说的刀片(16)上带有锯齿。
专利摘要一种手压割杆机,通过压杆6和连杆5带动大轮7、小轮11及转轴12转动,曲轴13和连片1可使刀片16左右运动。该机边割边向前运行,省力轻巧,可大大提高割杆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适合广大农村使用。
文档编号A01D34/08GK2267625SQ962356
公开日1997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21日
发明者郝建祯 申请人:郝建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