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9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碰撞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碰撞机,特别涉及这样的材料碰撞装置,它可把从钻井送入该装置中的钻屑之类材料撞碎成小颗粒后重新注入钻井,以便进一步使用。
钻屑是钻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其处置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问题。海上钻井作业由于需要把钻屑运送到废渣埋填地或岸上处理系统而问题尤为突出。
美国专利Nos.5,109,933和5,129,469公开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办法。这两个专利所述钻屑处理系统是把钻屑与水之类载液混合后在一后弯叶片叶轮式泵中减小钻屑的大小而形成粒子与载液的泥浆,然后注入废料井中。
其他类型的磨碎机和碎料机械例如可见下列美国专利Moore的180,149;Jesse的313,337;Meakin的442,815;Lockwood的1,006,573;Sturtevant的1,212,418;Agnew的1,635,453;Agnew的1,636,033;Clausen的2,903,192;O’Connor等人的3,398,901;Ober的3,806,047;Werner的3,966,126;以及Hayles,Jr.的5,400,977。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小钻井中钻屑之类固体颗粒材料的粒度的材料碰撞机。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钻屑处理系统的材料碰撞机,钻屑通过该材料碰撞机一次便能减小到合适粒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钻屑处理系统的材料碰撞机,包括两平行、以相反方向转动的转子,两转子上各紧固有多个互相啮合的推力导向件,推力导向件碰撞和剪切钻屑而使钻屑粒度减小并使通过该装置的钻屑相互碰撞。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钻屑处理系统的材料碰撞机,该材料碰撞机装有防止材料溅出而流到轴承和轴的密封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磨碎各种材料的材料碰撞机,例如钻屑、农产品和各类矿物。


图1为本发明碰撞机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碰撞机的右视图,示出V形皮带传动机构。
图3为本发明壳体组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壳体组件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壳体组件的右视图,用假想线示出可卸下的出渣盖。
图6为本发明壳体组件的左视图,用假想线示出打开的观察门以及卸下的壳体组件的上部。
图7为本发明一转子组件的右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转子组件的正视图。
图9为详细示出一转子组件的挡料法兰和迷宫式密封的局部俯视图。
图10a-10g分别为从图8中10a-10g线方向看去的各圆盘组的推力导向件的方位图。

图1-10g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材料碰撞机10,包括一固定安装在一底框组件14上的壳体组件12。壳体组件12和底框组件14比方说可用结构钢制成,壳体组件12紧固在底框组件14上,从而其一部分座落在底框组件14的一空腔16中。底框组件14上有高度至少为45.72厘米(18英寸)的支撑梁18,以提高平衡性和稳定性并在碰撞机运行过程中减小振动。
如图3-6所示,壳体组件12由两部分构成,包括上部20和下部22,上部可卸下,以便清洗或更换壳体组件12内的部件。壳体组件12的上部20与下部22之间有一密封件24,它与楔形栓26配合而把上部20与下部22紧固在一起。壳体组件12的上部20上有吊眼28,从而比方说可用臂式起重机卸下壳体组件的上部。
壳体组件的上部20有一进料口30和一观察口32,其下部22有一排料口34和一出渣槽36。进料口30和观察口32的上方分别有一进料槽38和一观察门40紧固在上部20上。排料口34的下方有一排料出口42紧固在下部22上。
进料槽38足够大,以便碰撞机10接受大小相差很大的各种干或湿的材料,其上有一水注入口。材料出口42足够大,以便有多少材料送入碰撞机10,就有多少材料排出。观察门40铰接在上部20上,由楔形栓26拴住。观察门40使得操作员无需卸下壳体上部20就能观察壳体内部46。进料槽38和材料出口42可用常见连接件紧固在壳体上,例如螺栓、焊接等等。
如图5和6所示,壳体组件的上部20和下部22紧固在一起时呈相叠的一对圆筒形箱48,50,其横截面呈“8”字形,从而形成两互相连通的壳体室52,54。壳体组件内壁56衬有可更换的耐磨衬或耐磨板58,其钢材比壳体组件的钢材硬,用于在碰撞机运行时防止壳体内壁56和外壁57受到损坏。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耐磨板58的厚度为3.81厘米(1.5英寸)。可用螺栓之类把耐磨板58紧固在壳体组件上。

图1所示,壳体组件12中有一对转子组件60,61互相配合而使送入进料口的材料互相碰撞、生成细磨材料后从材料出口排出。两转子组件60,61各有一转子62,63,它们沿壳体室52,54轴线互相平行地伸展在室52,54的整个长度上。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两转子组件的纵向轴线与壳体组件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密封24位于同一平面内。为防止会造成过度振动、从而最终造成灾难性后果的转子偏转,转子62,63的内径至少为15.24厘米(6英寸)。如
图1和8所示,转子组件60,61上还有一容易维修和更换的由若干圆盘组64和推力导向件70构成的组件,这些圆盘组均布在转子62,63的整个长度上。
在图8和9中,为简明起见只示出转子组件60的圆盘组64。每一圆盘组64包括一对焊接或用其他方法紧固在转子62,63上的圆盘66,每一对圆盘66之间用埋头螺栓72和锁紧螺母74以及剪力安全销76固定安装有一个或多个推力导向件7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每一圆盘66厚2.54厘米(1英寸),以便提高转子的刚性和耐磨寿命。螺栓72穿过圆盘66和推力导向件70中的孔后用锁件螺母74旋紧。如图8和9所示,螺栓72和螺母74分别埋入其圆盘66中,以便减少磨损。推力导向件70用一紧紧插入在圆盘和推力导向件的孔中的剪力安全销76紧固在圆盘对66之间。插入在圆盘和推力导向件中的剪力安全销76位于螺栓和锁紧螺母的径向外部。
推力导向件70必须固定夹持在圆盘对66之间而保持伸展在圆盘对之外的长度不变,并在转动时尽可能靠近壳体内壁56或耐磨板58。由于推力导向件70转动时靠近壳体内壁56或耐磨板,因此运行中位于壳体内壁上和会由一向后弯折的推力导向件漏掉的材料或粒子不会漏过推力导向件7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推力导向件与内壁之间的距离约为1.27-2.54厘米(1/2-1英寸)。在本发明的一特殊实施例中,推力导向件与内壁之间的距离约为1.75厘米(11/16英寸)。
用作剪力安全销76的盘簧销的强度足够大,以大致保持推力导向件70位置不变,但在有碰撞机无法磨碎的外物进入该箱中时剪力安全销会剪断或断裂。当剪力安全销剪断或断裂时,其推力导向件可弯折而让无法磨碎的材料通过,从而防止严重受损。在本发明范围内,推力导向件也可固定安装在单个圆盘上而不是在一对圆盘之间。
如图8和9所示,推力导向件70为细长杆,其外端71倒角或呈长方形横截面。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推力导向件70的正方形顶端上有加硬表面,以便提高寿命。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圆盘组的径向外表面上等距固定安装有四根推力导向件。在圆盘组的径向外表面上等距安装推力导向件有利于碰撞机在运行时的平衡。改变引导件70的长度或改变推力导向件70在圆盘66上相对圆盘66的径向安装位置就可改变推力导向件70伸出在圆盘66外部的长度。
在图7、8和10a-10g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推力导向件70沿转子长度布置成呈螺旋型。为此,各相继圆盘组64中的推力导向件70在逆时针方向上错开一预定角度,从而在转子的整个长度上形成-360°螺旋型。该预定角度视每一转子的圆盘组的数量而定。在图7和8所示实施例中,每一转子组件包括7个圆盘组,该错开角度约为50-52°。在一包括7个圆盘组的特殊实施例中,使用约为51.43°的错开角度。这一角度确保推力导向件在转子整个长度上形成360°螺旋型。
因此,如图7、8和10a-10g所示,在360°周期中,圆盘组64a上的第一推力导向件70a位于0°角的垂直位置上,而圆盘组64b上的推力导向件70b位于相对垂直位置约51.43°角的位置上,圆盘组64c上的推力导向件70c位于相对垂直位置约102.8°角的位置上。从壳体组件的进料端到出料端,该螺旋型的伸展方向与给定转子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有利于保持碰撞机的平衡,提高推力导向件推动和磨碎壳体组件中的泥浆固体材料的有效性。此外,推力导向件的螺旋型在碰撞机运行过程中有利于材料均匀流动、保持电流不变、降低能耗。反向转动的转子组件61上的各推力导向件70可沿顺时针方向错开。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如
图1所示,同一转子上各相继圆盘组的推力导向件对齐在同一平面内而不呈螺旋型。
转子组件60,61可在正反两个方向上自由转动,在材料碰撞机10运行时相互以相反方向转动。如图7所示,各推力导向件70可等长、等重。或者,各推力导向件70的长度和重量也可不等。但为了保持平衡,同一圆盘组上相对的推力导向件最好等长、等重。

图1所示,各圆盘组从进料端13到出料端15交替布置,从而最靠近进料端13的第一圆盘组64在转子62上,而下一个最靠近进料端13的圆盘组64在转子63上,如此前后交替分布在转子62和63上。此外,两转子62,63上的圆盘组64的推力导向件70之间有一重叠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两转子62和63的推力导向件70之间的重叠区长约35.56-38.10厘米(14-15英寸)。在本发明一特殊实施例中,推力导向件的重叠区长约36.51厘米(14 3/8英寸)。交替、重叠的效果可生成流动性和碰撞性最佳的叉指式结构。
如图4和5所示,壳体组件的下部包括一出渣槽36,它伸展在圆筒形室52,54的长度上,深及圆筒形室下方,用来收集无法磨碎的粒子,防止它们损坏转子和推力导向件。出渣槽36还把材料收集、少量累积在槽36中,从而运行中材料的向下推力冲击在该槽中的材料上而不是衬板和壳体上,从而起到保护下部耐磨板58和壳体组件12的作用。为了清除由出渣槽36收集的东西,出渣槽36的一端上有一可打开的门37。

图1和2所示,为了转动转子组件60,61,底框组件14上装有一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82、座架84、驱动轴86和短轴88。驱动轴86和短轴88可转动地装在座架84中并沿同一轴线与其转子组件60,61连接。座架84紧固在底框14上。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驱动轴86和短轴88用内径为10厘米(3 15/16英寸)的AISI热处理钢车削、研磨和抛光而成,因此轴的直径的精度高、平衡性好。如
图1、8和9所示,转子62,63的两轴端上有与驱动轴86和短轴88的端部上的法兰92连接的挡料法兰90。驱动轴和短轴的法兰92穿过壳体组件12两端的轴孔94。挡料法兰90在轴孔94紧里边的一位置上与法兰92连接。挡料法兰90的直径大于轴孔94的直径而沿壳体组件12的内端壁98伸展,从而防止壳体组件中的材料从轴孔94漏出后流向驱动轴和短轴。在一实施例中,挡料法兰90与壳体组件的内端壁98之间的距离约为6.35毫米(1/4英寸)。
如图9所示,轴86,88上有一迷宫式密封100进一步密封其轴孔94。迷宫式密封100防止壳体中的污物漏出并防止污物侵入座架中。此外,迷宫式密封防止材料流到转轴上而造成轴的过度磨损。
每一驱动轴受一300马力的电动机82和V形传动皮带83的驱动,每一电动机受一控制断路器面板的控制。该控制面板可比方说封装在NEMA盒中,可包括软起动装置控制电源的起动荷载。一V形皮带护套104装在底框上,在运行时保护该V形皮带。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每一电动机使用8根同步V形皮带。每一电动机82装在一滑板85上,该滑板可移向或移离其驱动轴86,以便改变V形皮带的张力。例如,在维修或更换碰撞机部件从而需要脱开与驱动装置的连接时,可把滑板85移向驱动轴86松开V形皮带而从驱动轴86上卸下V形皮带。V形皮带传动机构便于安装和维修,同时容易改变转子转速,过载时皮带会打滑,从而防止烧坏电动机。此外,可使用一振动开关和一应急按钮,以便在发生无法预料的不平衡、进料口或出料口堵塞时或在碰撞机可能遭损坏的其他情况下自动切断碰撞机的电源。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碰撞机10长约3.68米(145英寸)、宽约2.54米(100英寸)、高约1.22米(48英寸)。但是,碰撞机10的尺寸可为上述尺寸的两倍或更大,这视碰撞机的运行要求而定。根据壳体直径和电动机的最高转速,碰撞机可为便携式,其大小做成把粒子减小到所需螺丝粒度。
尽管在本发明中,每一转子可使用任何数量的圆盘组,但圆盘组的数量和转子组件或壳体组件的整个大小决定着保持碰撞机良好运行平衡性所需的电动机功率。300马力的电动机最适合于驱动每一转子上有7个圆盘组的碰撞机。
运行时,钻井中的钻屑之类材料在与喷入进料槽中的进水口的水混合成泥浆后从壳体组件的进料端13的进料槽38送入碰撞机10中。一般来说,这类钻屑所含粒子的粒度大于50号。钻屑所含粒子一旦进入壳体组件中,如前所述,两反向转动轴86转动转子组件60,61从而反向转动圆盘组64,从而转子组件60上的推力导向件70与另一转子组件61上的推力导向件70以相叠、叉指方式互相啮合,在此作用下钻屑所含粒子不断互相碰撞而粉碎。一般来说,两转子60,61以1400-1900rmp的同一转速转动,因此推力导向件转动得足够快而把岩石或其他粒子保持在泥浆中,泥浆中的固体材料自相碰撞而不会从泥浆中落下。
推力导向件70的作用是回转泥浆材料,迫使泥浆中的固体粒子互相碰撞而粉碎成较小粒子。这一过程继续到材料到达排料口34,然后材料流出室52,54,用来从新注入钻井。推力导向件70的互相啮合及其在两转子组件60,61的圆盘组64上的位置在使用时可保持碰撞机10的平衡,从而把碰撞机10的振动降低到最小。
一般来说,为了把钻屑减小到所需粒度,钻屑只须在碰撞机中通过一次。钻屑主要靠固体粒子互相不断碰撞而粉碎。由于材料靠互相碰撞而不是靠与转子组件的碰撞而粉碎,因此本发明碰撞机中的转子组件和衬在壳体内壁上的耐磨板的寿命提高。如碰撞机遇到无法磨碎的材料,剪力安全销会剪断,推力导向件会向后弯折而让无法磨碎的材料通过,从而推力导向件不会损坏。从转子组件上掉下的无法磨碎材料会被收集在出渣槽中。
尽管上述本发明特别适用于磨碎钻井作业生成的钻屑中的固体材料,但在本发明范围内也可使用本发明磨碎核桃壳之类的各种农产品和各种矿物。
本发明在其精神和基本特征内可用其他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例应看成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而非上述说明限定,因此在权利要求的等同物的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动都包括在本发明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生成细磨材料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包括一壳体空腔的底框组件;一紧固在所述底框组件上、从而其至少一部分座落在所述底框的壳体空腔中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由一对互相连通、沿其长度互相重叠的互连圆筒形室构成;一对转子组件,每一转子组件有一转子,每一转子可转动地装在每一圆筒形室的轴线上,所述两转子平行地伸展在两室的整个长度上,每一转子组件还包括紧固在每一转子上的多个圆盘件,所述圆盘件伸展在两室的纵向轴线的横向上;以及至少一个紧固在每一圆盘件上的细长杆形推力导向件;以及转动所述转子组件的装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以及一上部和一下部,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所述上部上、靠近所述进料端的一材料进口和所述下部上、靠近所述出料端的一排料口。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在所述进料端和出料端各有一对轴孔,所述轴孔与其转子组件位于同一轴线上;而且,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一对装在所述底框上的电动机;一对可转动地装在所述底框上的驱动轴,所述两驱动轴分别用传动装置与所述两电动机连接;一对可转动地装在所述底框上的短轴,每一所述驱动轴和短轴都有一轴向外端;以及把所述驱动轴和短轴与其转子组件连接的装置。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电动机可滑动地装在所述底框上。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皮带传动。
6.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防止材料在所述轴周围回流的密封装置。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转子组件有一轴向驱动端和一轴向短轴端;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所述转子组件的所述两端上与所述驱动轴和短轴的所述轴向外端上的法兰连接的挡料法兰。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法兰的直径大于所述壳体轴孔的直径,所述挡料法兰与轴上的法兰连接成挡料法兰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端壁平行、离开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内端壁的距离小于6.35毫米(1/4英寸)。
9.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装在驱动轴和短轴上在所述两轴的所述轴向外端的轴向内部一位置上的迷宫式密封。
10.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转子组件有一轴向驱动端和一轴向短轴端;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所述转子组件的所述两端上与所述驱动轴和短轴的所述轴向外端上的法兰连接的挡料法兰;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装在驱动轴和短轴上在所述两轴的所述轴向外端的轴向内部一位置上的迷宫式密封。
11.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把所述驱动轴和短轴上的法兰与所述转子组件上的挡料法兰紧固在一起的螺栓和锁紧螺母。
12.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上部包括一观察口;所述壳体组件上在所述观察口上方铰接有一观察门。
1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下部包括一材料出口。
1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下部包括一伸展在所述圆筒形室的长度上的出渣槽。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槽的一端装有一可打开的出渣门。
1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紧紧插入在所述至少一个推力导向件及其圆盘件中、从而把所述至少一个推力导向件保持在一大致固定的位置上的剪力安全销。
1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该对轴的所述装置包括以相反反向转动所述两轴的装置。
18.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多个装在各圆盘件上的推力导向件;对每一个转子组件来说,各推力导向件在所述转子组件的长度上布置成螺旋型。
19.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每一个转子组件来说,所述螺旋型以与所述转子组件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从所述进料端伸展到所述出料端。
20.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一给定转子来说,一给定圆盘件的所述推力导向件与所述给定圆盘件的下一个圆盘件的推力导向件,绕所述给定转子组件的纵向轴线,以与所述给定转子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错开一预定角度,从而在所述给定转子组件的长度上形成一螺旋型。
21.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决定于所述给定转子组件上的圆盘件数量。
22.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型为伸展在所述给定转子组件的长度上的360°螺旋型。
23.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转子组件包括7个圆盘件,每一个圆盘件包括4个推力导向件。
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约为50°-52°。
25.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约为51.4°。
26.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上部上有多个吊眼,以便从所述下部上卸下所述上部。
27.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转子各有一纵向轴线;所述上部与下部之间有一密封,所述密封与所述两转子的所述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2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转子安装成各圆盘件的推力导向件在沿所述转子组件纵向轴线的方向上重叠、交错。
2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圆筒形室衬有耐磨钢板。
30.一种生成细磨材料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包括一壳体空腔的底框组件;一紧固在所述底框组件上、从而其至少一部分座落在所述底框的壳体空腔中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由一对互相连通、沿其长度互相重叠的互连圆筒形室构成;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一上部、一下部和一伸展在所述下部上所述圆筒形室的长度上的出渣槽;一对转子组件,每一转子组件有一转子,每一转子可转动地装在每一圆筒形室的轴线上,所述两转子平行地伸展在两室的整个长度上,每一转子组件还包括紧固在每一转子上的多个圆盘件,所述圆盘件伸展在两室的纵向轴线的横向上;以及至少一个紧固在每一圆盘件上的细长杆形推力导向件;以及转动所述转子组件的装置。
31.按权利要求30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槽伸展在所述圆筒形室下方。
32.一种生成细磨材料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包括一壳体空腔的底框组件;一紧固在所述底框组件上、从而其至少一部分座落在所述底框的壳体空腔中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由一对互相连通、沿其长度互相重叠的互连圆筒形室构成;一对转子组件,每一转子组件有一转子,每一转子可转动地装在每一圆筒形室的轴线上,所述两转子平行地伸展在两室的整个长度上,每一转子组件还包括紧固在每一转子上的多个圆盘件,所述圆盘件伸展在两室的纵向轴线的横向上;以及多个等距、固定安装在每一个所述圆盘件的圆周上的细长杆形推力导向件,从而从一给定转子组件的进料端到出料端,一给定圆盘件的所述推力导向件与所述给定圆盘件的下一个圆盘件的推力导向件,绕所述给定转子组件的纵向轴线,以与所述给定转子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错开一预定角度,从而每一转子组件沿每一转子组件的长度形成推力导向件的多个螺旋型,螺旋型的数量与每一圆盘件的推力导向件的数量相同;以及转动所述转子组件的装置。
33.按权利要求32所述的材料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转子有7个圆盘件,每一圆盘件有4个推力导向件;该预定角度约为51.4°。
34.一种生成细磨材料的材料碰撞装置,包括一包括一壳体空腔的底框组件;一紧固在所述底框组件上、从而其至少一部分座落在所述底框的壳体空腔中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由一对互相连通、沿其长度互相重叠的互连圆筒形室构成;所述壳体组件有一内表面、一进料端、一出料端、一上部和一下部;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所述上部上靠近所述第一端的进料口和所述下部上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出料口;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一伸展在所述下部上所述圆筒形室的长度上的出渣槽和一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轴孔;紧固在所述底框上的一对电动机;一对可转动地装在所述底框上的驱动轴,两驱动轴用传动装置分别与该对电动机连接,每一驱动轴在其轴向外端有一法兰;一对可转动地装在所述底框上的短轴,每一个所述短轴在其轴向外端有一法兰;一对转子组件,每一转子组件有一转子,每一转子可转动地装在每一圆筒形室的轴线上,从而与所述轴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两转子平行地伸展在两室的整个长度上,所述两转子的轴向外端上紧固有一挡料法兰,所述挡料法兰被紧固在所述驱动轴和短轴法兰上而把所述转子组件牢牢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中,所述挡料法兰的直径大于所述壳体上的轴孔的直径,所述挡料法兰与轴上的法兰连接成挡料法兰在所述壳体组件中平行于壳体组件的内端壁;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紧固在每一所述转子上的多个圆盘件,所述圆盘件伸展在两室的纵向轴线的横向上;多个等距、固定安装在每一个所述圆盘件的圆周上的细长杆形推力导向件,从而从一给定转子组件的进料端到出料端,一给定圆盘件的所述推力导向件与所述给定圆盘件的下一个圆盘件的推力导向件,绕所述给定转子组件的纵向轴线,以与所述给定转子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错开一预定角度,从而每一转子组件沿每一转子组件的长度形成推力导向件的多个螺旋型,螺旋型的数量与每一圆盘件的推力导向件的数量相同;以及可转动地装在每一个所述驱动轴和短轴上、位于所述驱动轴和短轴上的法兰的轴向内部一位置上的迷宫式密封。
全文摘要
一种材料碰撞装置,包括一对互连的圆筒形室,每一室中有一可转动的转子组件,每一转子组件包括多个圆盘组和推力导向件。两转子组件互相平行,以相反方向转动。推力导向件伸展在圆盘组的径向外部,其用一剪力安全销固定。两转子的推力导向件交错排列。圆盘组可在转子组件的长度上错开,使推力导向件形成一螺旋型。转子组件用电动机驱动。密封装置防止材料漏出圆筒形室。
文档编号B02C2/00GK1222634SQ9812494
公开日1999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19日
发明者梅尔文·E·皮尔斯 申请人:梅尔文·E·皮尔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