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水带式渗灌塑料地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62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贮水带式渗灌塑料地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塑料地膜,特别是一种供渗灌用的塑料地膜。
目前,农田灌溉大多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部分先进地区采用滴灌、喷灌等方法,但投资较大、费用高、需要用电,推广应用尚有困难。91200662号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温室灌水膜,使水流到农用塑料地膜的表面,经塑料地膜上的渗水孔渗入农作物根部附近,减少水的深层渗漏,达到节水、保墒的目的。但此法要求地面平整,因而使用范围较窄,特别是丘陵、山坡、梯田及一些不规则地面无法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费用低、节水节能,适用于各种农田渗水灌溉的贮水带式塑料地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农用塑料地膜上粘结条形塑料膜形成贮水带,贮水带内贮存灌溉用水进行渗灌。具体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贮水带式渗灌塑料地膜,包括农用塑料地膜和若干与之等长的条形塑料膜,其特征在于条形塑料膜的两侧粘结在塑料地膜上,二者之间形成截面是弓形的长条状空腔(即贮水带),条形塑料膜构成弓形的弧,塑料地膜构成弓形的弦;各长条状空腔底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等于农作物的行距;长条状空腔的底部平面上,即塑料地膜上纵向设置若干渗水孔,渗水孔的距离等于农作物的株距。
上述方案中,条形塑料膜与塑料地膜的材料可以相同,二者采用常规方法(如热合粘结、粘结剂粘结等)粘结密封。贮水带可根据农作物栽种的具体情况,设计成单列式、双列式、多列式或宽窄多列式等。各渗水孔的直径应小于5mm。
本实用新型在农田中敷设到位后,渗水孔与农作物位置一一对应,当贮水带中灌满水后,水就入渗到农作物根部附近,节水效果明显。本实用新型贮水带的底面为平面,使整个塑料地膜的底面保持平整光滑,敷设时拉动方便;渗灌时只要采用低压水流将水灌入贮水带中,不需用电,因而使用方便、费用低。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只要求农田沿贮水带方向保持水平,因此不仅适用于平整的土地,也适用于丘陵、山坡、梯田或不规则的土地等各种农田渗灌。另外,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的农用塑料地膜,塑料膜的粘接简单易行,工艺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节水节能,工艺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费用低,各种农田均可使用、适用面广的优点,可用于各种农田在使用塑料地膜时进行渗水灌溉,还可用于追肥、施农药等各种作业。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一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图二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图三是图二的A向视图。
图中,两条条形塑料膜2各宽220mm,与塑料地膜1等长。每一条形塑料膜2的两侧与塑料地膜1粘接,粘接线4各宽10mm,两条粘接线4在塑料地膜1上相距130mm,使塑料地膜1和条形塑料膜2之间形成长条状空腔,即贮水带。该贮水带的横截面是半径为65mm的半圆。贮水带的底部纵向每间隔250mm设置一直径为0.5mm的渗水孔3,两条贮水带底部中心线相距800mm。本实施例适用于行距800mm、株距250mm单列式玉米地渗灌用。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是1、平整农田,使沿贮水带方向具有良好的水平性;2、敷设塑料地膜1,使有贮水带的一面向上,农作物处于贮水带一侧或两侧,渗水孔3在农作物根部附近。塑料地膜1的两端分别放置在高约200mm的地垅上。
在丘陵、山坡、梯田或不规则土地上敷设塑料地膜1需要拐弯时,应随地形缓设弧形,不应急转弯敷设。
3、从贮水带一端采用低压水流注入灌溉用水,渗灌功能即开始运作。水注满后,操作结束,任水自行缓慢渗灌。
权利要求1.一种贮水带式渗灌塑料地膜,包括塑料地膜(1)和若干与之等长的条形塑料膜(2),其特征在于条形塑料膜(2)的两侧粘结在塑料地膜(1)上,二者之间形成截面是弓形的长条状空腔;条形塑料膜(2)构成弓形的弧,塑料地膜(1)构成弓形的弦;长条状空腔的底部平面,即塑料地膜(1)上根据农作物的株距设置若干渗水孔(3);各长条状空腔底部中心线间的距离等于农作物的行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贮水带式渗灌塑料地膜,其特征在于渗水孔(3)的直径小于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贮水带式渗灌塑料地膜,其特征在于长条状空腔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塑料地膜,包括农业用塑料地膜和与之等长的条形塑料膜,其特征在于条形塑料膜的两侧粘结在塑料地膜上,形成横截面是弓形的长条状空腔,即贮水带;塑料地膜构成弓形的弦,即贮水带的底部,其上设置渗水孔。本实用新型节水节能、工艺简单、使用方便、费用低,使用范围广,适合于平整的土地以及丘陵、山坡、梯田、不规则土地等各种农田在使用塑料地膜时进行渗灌、追肥、施农药等作业。
文档编号A01C23/04GK2322382SQ98212228

公开日1999年6月9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26日
发明者杨文杰 申请人:杨文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