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组合钓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48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组合钓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竿。
目前,经常使用的钓竿只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振出型,另一种为并继型,但是,不论振出型或并继型的钓竿竿尾均无法互换,即选择时买硬的,使用时便无法改为软的竿尾。
习用的振出型钓竿,如


图1-3所示,平时可收合成一圆柱状,使用时可拉伸成的钓竿,其系在收合时,持竿1的内部套设有数根节竿2,并在尾竿3收合在数根节竿2中央,使用时将节竿2一节一节抽出,并利用相接的竿体锥面5而使持竿1与数根节竿2逐一迫紧咬合(配合)固定;同理,尾竿3亦借此方式抽出且达到固定;由于振出型钓竿的尾竿3外径必须与最末根节竿2紧迫咬合固定,因此无法任意更换,而使用者在考虑钓鱼的诸多因素后,欲更换适当外径的尾竿3时,有下述方式1、整支振出型钓竿更换。
2、再将节竿2、尾竿3依序收回,在自持竿1的底部将中央的竿尾3抽出更换。
由于竿尾3具有多种外径规格,而以整支更换竿尾3,将不便于钓鱼者携带,因为使用者必须带有多种环境使用的钓竿以便更换,因此,大多数钓鱼者会只更换竿尾3,但是拆卸与换装极为困难与不便,甚至易造成穿组构造的损坏。
习用的并继型钓竿,如图4-6所示,主要包含一持竿1、数根节竿2及一尾竿3,系利用各竿末的直插端4与上端锥口6插组继接所构成;虽然并继型钓竿的尾竿3可借其端末的直插端4,而与前一持竿1或节竿2的锥口6插组,在更换尾竿3上有极佳的便利性,仍有下述更换的缺点1、并继型的钓竿再组成后有一定长度,当欲更换尾竿3时需要将各节竿2依序拆卸,更换后再一一组回,在拆、组上极为不便、且易发生遣失或将一节或多节节竿2掉落在不易拾及处。
2、若整组具适当长的钓竿收缩后移,除需要考虑后部所允许的空间外,在钓鱼场上需要考虑是否影响他人;或空间小且钓鱼者多将发生推人入水的意外。
再者,一般常用的甩竿,如图7、8所示,其必为振出型的一种,而甩竿与一般振出型钓竿的差异是在于各竿的上部缘口8外侧各固设一环7,以供经钓线穿设;该甩竿若欲更换竿尾3显为不可能,除非将尾竿3锯掉或破坏,一般来说,甩竿的竿尾3是无法更换。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组合钓竿,在结合并继型、振出型钓竿优点后,并使尾竿成为可活动插换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良的组合钓竿包括一持竿、数根节竿及一尾竿,其特征是在持竿内部穿套数根节竿,最末根的节竿上端设有一锥口,而尾竿的端末设有一直插端、且插配在末根的节竿锥口内;节竿与持竿用其锥面相互紧配合。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尾竿为可活动插换件,尾竿更换便利、快速,适合不同场合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习用振出型钓竿收合状态示意图。
图2习用振出型钓竿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习用振出型钩竿图2的A放大示意图。
图4习用并继型钓竿组接方式示意图。
图5习用并继型钩竿图4的B放示意图。
图6习用并继型钓竿立体分解图;图7习用振出型甩竿示意图;图8习用振出型图7的C放大示意图;图9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图9的D放大分解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图9的E、F、G、H放大图。
本实施例如图9-10所示,主要包括一持竿1、数根节竿2及尾竿3,其中在该持竿1的内部穿套数根节竿2,并在最末根节竿2的上端设有一锥口6,而各节竿2与持竿1系和用各竿穿组的锥面5,使之可借迫紧咬固(紧配合)方式固定而为一振出型,而该尾竿3的端末则为一直插端4,借以与最末根节竿2上端的锥口6插组而为一并继型。
借前述振出型钓竿构造,可使尾竿3在更换时先予以依序收缩四组于持竿1内,再利用并继型的尾竿3构造而可直接在外部更换尾竿3,不受空间、人、地形的限制,而更换便利,简易及快速。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组合钓竿包括一持竿(1)、数根节竿(2)及一尾竿(3),其特征是在持竿(1)内部穿套数根节竿(2),最末根的节竿(2)上端设有一锥口(6),而尾竿(3)的端末设有一直插端(4)、且插配在末根的节竿(2)锥口(6)内;节竿(2)与持竿(1)用其锥面(5)相互紧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组合钓竿。它主要是在持竿内部穿套数根节竿,最末根的节竿上端设有一锥口,而尾竿的末端设有一直插端,且插配在末根的节竿锥口内;节竿与持竿用其锥面相互紧配合。从而,尾竿更换便利、快速、适合不同场合使用。
文档编号A01K87/02GK2347390SQ9821888
公开日1999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3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3日
发明者高庆昌 申请人:高庆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