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间作水稻栽培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95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旱地间作水稻栽培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塑料薄膜覆盖旱地种植水稻作物的一种栽培方法。
在现有水稻作物栽培中,有在水稻田进行常规顺田栽植、分厢定植、拉绳等距行定植、宽窄行定植及近年发明的抛秧等栽培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是需淡水和肥料皆多的水田种植,存在耕作水田困难、水肥量大、费工费时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在旱地上种植水稻作物的新方法。
本发明的特点是用塑料薄膜覆盖旱地种植水稻、间套种玉米或棉花、蔬菜等农作物,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旱地耕作空间和阳光、扩大稻作面积、增加粮食总量、减少水土流失、节约水肥之目的。其特征在于旱地塑料薄膜覆盖种植水稻运用集水技术措施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满足水稻各生长发育之用水;也在于把间套种玉米或棉花、蔬菜等其他旱作物定植于垄埂(峰厢)上,有利于需水少的旱作物生长发育,克服水稻用水量多与旱作物用水量少而在同块地种植之间的矛盾,也解决了水稻旱作的一些问题。
本发明具体模式可用附图表示。


图1为本发明局部间套种作物模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局部定植水稻模式示意图。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模式和耕作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2中,需水相对少的旱作物玉米或棉花、蔬菜等定植位置垄峰厢1的峰顶两侧各做一条纵向浅而小的定植沟5。需水相对多的水稻作物定植位置垄谷厢2的平面上先做一些横向等间距浅而小的水稻定植集水沟4,覆盖塑料薄膜后再横向做一些小而矮的栏水埂3。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即把旱地先进行翻耕定厢起垄(坡地横向作垄)形成垄峰厢和垄谷厢并各自施足底肥,其次整细灌足底水后给土壤消毒杀虫备种。然后在备种的垄谷厢面上按合理密植横向作等间距浅而小的水稻定植集水沟,水稻点播也可以秧苗移栽于定植集水沟上;再在备种的垄峰厢上纵向作两条平行的旱作物定植沟,将玉米或棉花、蔬菜等旱作物直播或移栽旱作物定植沟上。最后在已种水稻作物的垄谷厢面上覆盖塑料薄膜并用泥土压实压好,再在塑料薄膜上间隔一定距离做一些小而矮的栏水硬以防雨水流失,待水稻秧苗长至两片叶时破膜出苗并加强农时管理。
本发明的实现可以用工作流程图表示,即翻耕土地→定厢作垄(坡地横向作)→施足底肥→整细灌水→消毒灭地下害虫→作浅而小的定植集水沟→播种→盖膜→作栏水硬→破膜出苗→农时管理。流程中也可以先覆盖塑膜后播种,也可以先盖膜后移栽水稻秧苗。
本发明旱地间作水稻栽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扩大稻作面积、增加粮食总量、合理利用光热、实现立体农业、节约淡水和肥料、宜保水土、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的特点,实为科学种田、节水农业的理想栽培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充分利用旱地间作水稻作物的节水立体农业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定厢作垄覆盖塑料薄膜垄峰厢[1]种植需水少的旱作物,垄谷厢[2]种植需水多的水稻作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厢作垄,其特征是指坡地进行横向作垄宜集雨水和减少水土流失,平地随意作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垄峰厢[1]和垄谷厢[2],其特征在于厢面上作有栏水埂[3]和集水沟[4]与旱作沟[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栏水埂[3],其特征在于旱地覆盖塑料薄膜后在横向间隔作小而矮的栏水泥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水沟[4],其特征在于垄谷厢平面上横向等间距且平行地作小而浅的水稻定植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作物,其特征是指需水量少的玉米、棉花、花生、小麦、蔬菜等农作物。
7.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薄膜,其特征是指用塑料加工成农膜、地膜、微膜等有色薄膜。
全文摘要
旱地间作水稻栽培法是把旱地进行定厢作垄加集水措施而覆盖塑料薄膜种植水稻,间套种玉米或棉花、蔬菜等旱作物的一种科学种田、节水立体农业栽培方法。本发明旱地间作水稻栽培法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具有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扩大稻作面积、增加粮食总量、改变善食结构、减少水土流失、节约淡水、减少肥培、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的特点。
文档编号A01G16/00GK1278402SQ99108810
公开日2001年1月3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8日
发明者江三林 申请人:江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