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浮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89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浮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稻麦收获作业机械的农业机械。
目前我国南方稻区推广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机型及数量较少。已推广的多为四轮拖拉机或以履带式驱动拖拉机配挂的联合收割机。它多为高割茬全喂入方式,存在着留茬高耗用马力大,谷物损失多,难下水田作业等弊病。
本人发明的“沉浮式水田稻麦联合收割机”(专利号95.229551.2)已开始进入使用阶段。
在由贴地浮动滑行进行根部切割和侧向输送下部茎杆至机组侧面的下割台及由压穗轮,切穗刀,喂穗轮组成(简称压切喂装置)的上割台,通过割台高度调节螺栓和立杆的连接并固定的二次(或双层)切割的收割台。这种二次(双层)切割的收割台,由上割台与下割台之间切割的作物茎杆通过输送轮将它排放在田面一侧,便于农户回收利用,由上割台割下最佳长度的穗头,通过穗头输送槽送入脱粒和清选装置,并将谷物汇集于集粮装置,即实现了低割茬的水稻联合收割。最佳长度的穗头就是把长短不一的穗部全部不漏地进行切割,而使其以最短茎杆进入脱粒装置达到以最小的输送和脱粒的功率消耗。这也就是二次(双层)切割台的优点所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穗头输送和脱粒、清送装置的性能就直接决定整机的性能优劣。
目前国内的全喂入机型中的输送装置结构均为单槽输送。输送后,穗部进入脱粒机;机组的生产率越高,穗头进入量越大,造成脱粒装置的负荷越大;为此机组中又用了二次清选装置,以增加清洁度,但清洁度与谷粒的损失率又是一个矛盾,故在实际使用机型中,清洁度既不很好,而损失率却又较大。此外,单槽的穗头输送装置均不同程度存在穗头回送,转速过低,亦易造成输送堵塞,为此,为了解决输送、脱粒装置的清洁度、损失率的矛盾问题,又为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机组成本,并使二次(双层)切割的技术应用于四轮和履带驱动的底盘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总体设计原理是采用贴地滑行浮动高度可调的二次(双层)切割收割台在穗部与根部进行二次切割,用连杆与拖拉机底盘连接,对于四轮和履带驱动的机型,可用提升装置将收割台进行提升,保证有足够的提升高度,便于田间转移。为适应浮动收割台的可靠工作,穗头输送槽必须自由(纵向,横向均有一定间隙)搁放在收割台上,对于较高的作物,用调节上割台的方法达到,对于较矮的作物也可采用卸除下割刀的方法而只用一次切割,或卸除下割刀而仍装有下割台(指在烂污水田土壤中,避免切刀拥土)。为减轻脱粒机的负荷与减小谷物的损失率,减小穗头的输送故障,在设计中,采用预脱——过渡槽中叶轮将进入脱粒装置前的穗头预先打击脱粒,同时减轻了脱粒,清选装置的负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自由搁放在上割台(3)上的穗头输送槽(7)与脱粒装置(13)之间加装了过渡槽(6),过渡槽(6)内装有一个旋转的叶轮(9),其轮轴铰接于固定在脱粒装置(13)前端过渡槽轴座(11)处,过渡槽(6)的另一端与输送槽(7)的动力输入轴轴心铰接于O点。穗头输送槽(7)上端的主动轮轴处的二个侧面嵌入过渡槽(6)的二侧面内,过渡槽(6)的二个侧面嵌入过渡轮轴座(11)的两个侧面内。这样由穗头输送槽(7)和过渡槽(6)组成的穗头输送装置,由于它们在O点铰接,随着O点位置的改变(至O′)输送装置的纵向尺寸也就相应变化。这种可变纵向尺寸的输送装置,即为浮动输送装置。
由贴地滑行浮动的收割台(本人发明的专利95.229551.2)和浮动的输送装置为特点组成水稻联合收割机,这里称为双浮式水稻联合收割机。
(二)浮动输送装置,其作用是当下割台(2)着地(保证低割茬作业)时,输送槽(7)搁在上割台(3)上的自由位置应能得到保证,不因上割台(3)的高度调节而使其失去浮动割台的作用。为保证上割台(2)和下割台(3)满足农艺作业要求,其纵向尺寸的长度就应有调节作用。即在下割台(2)着地时,保证穗头输送槽(7)在(3)上自由搁放而不“顶死”,留有间隙δ(见附图
)。它通过调节销子(12)的位置或螺栓升降来调节。
当下割台(2)包括上割台(3)离地提升时(这对于四轮或履带驱动装置的机型来说,要求有较大的离地间隙通过田间)原来自由搁在上割台(3)的输送槽(7)的一端就被顶住此时δ=0,它通过与过渡槽铰接点O而将过渡槽(6)自动向上提起,这样就保证了有较大的离地提升高度。
(三)过渡槽(6)中叶轮(9)的作用是当输送槽(7)由下送上的穗头在其出口装有舌板(8)处,在高速转动叶轮(9)的打击下,就开始进行脱粒,经它的打击,多数谷粒已经落粒,当其进入脱粒装置(13)后就而落入其下方的集粮食装置(10),这样多数谷粒不进入脱粒装置(13)随草高速转动,使其排出的杂草中夹带谷粒的损失减小,亦有利于二次清选机构的简化直至取消。叶轮(9)的实际作用是进行谷物预脱。
由于叶轮(9)与输送槽(7)的主动皮带输送的穗头在向上夹带时,叶轮(9)就能迅速将其夹带的穗头刮下而消除其向下回送,有利于输送槽(7)堵塞故障的减小。
过渡槽(6)的动力来自脱粒装置(13)上的总离合器器轴,通过(6)的一端将动力传送给输送槽(7)。(通过齿轮、链轮或皮带传送),(7)与(6)的连接结构与(6)与(11)的连接结构相同。(见专利95.229551.2)(四)为保证机组有较好的经济性和田间作业适应性,本机在下割台(2)的下方设有着地滚筒(15)和滑板二种型式,着地滚筒可使其阻力减小,滑板着地可使其支承面积增大,为此对拖拉机来说,可根据不同田面来用不同的轮子(铁轮或胶轮)驱动。
(五)为实现多种驱动型式拖拉机的动力配套,贴地滚动滑行浮动的二次(双层)切割台的动力传入方式可为由下割台(2)经动力转动轴(4)传至上割台(3),或由上割台(3)经动力传动轴(4)传至下割台(2)。割台与拖拉机底盘连接的连杆可为下列形式拖拉机底盘(1)与上割台(3)连接或拖拉机底盘(1)与下割台(2)连接。
采用上下高度可调二次(双层)切割贴地浮动的收割台和浮动的输送装置及脱粒装置组成的收割脱粒机组(简称为双浮式水稻联合收割机)能够实现低茬联合收割,适宜配套在双轮、独轮、四轮、履带驱动的拖拉机机型中。
附图标记如下图一,二次(双层)切割台、输送、脱粒、集粮装置侧向示意图。
1.拖拉机底盘(双轮、独轮、四轮、履带式)2.下割台3.上割台4.动力传动轴5.高度调节螺栓和立杆6.过渡槽7.穗头输送槽8.舌板9.叶轮10.集粮装置11.过渡槽轴座
12.过渡槽限位销子或螺栓13.脱粒装置14.割台一底盘连接连杆15.着地滚筒A——压穗轮B——切穗刀C——喂穗轮D——排草轮δ——穗头输送槽的纵向间隙
权利要求1.双浮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具有着地浮动的上割台(3)下割台(2),穗头输送装置,脱粒装置(13),集粮装置(10),其特征是a.在穗头输送槽(7)和脱粒装置(13)之间加装了过渡槽(6),过渡槽(6)内装有叶轮(9),过渡槽(6)的一端与输送槽(7)的主动轮轴铰接于O点,另一端与脱粒装置(13)铰接固定在过渡槽轴座(11)处,由穗头输送槽(7)和过渡槽(6)组成穗头输送装置;b.在下割台(2)的下方装有着地滚筒(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过渡槽轴座(11)的前端设有销子或螺栓(12);位于输送槽(7)主动轮轴下方设有舌板(8)的输送槽(7)卡在过渡槽(6)前端的二侧面内,过渡槽(6)的二侧面嵌在过渡槽轴座(11)的二侧面内。
专利摘要双浮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系配挂在手扶拖拉机的沉浮式水田稻麦联合收割机(专利号:95229551.2)的机组中,在穗头输送槽(7)与脱粒装置(13)之间加装了过渡槽(6)和叶轮(9)。过渡槽(6)的一端与输送槽(7)的主动轮轴铰接相连,另一端与脱粒装置(13)铰接固定在过渡槽轴座(11)。由输送槽(7)和过渡槽(6)组成长度可调的穗头输送装置和装在过渡槽(6)内叶轮(9)的作用,使贴地浮动,高度可调二次(双层)切割的收割台,适合于四轮、履带驱动的机型,使穗头输送、脱粒性能提高,谷料损失减小,装在下割台(2)下方的着地滚筒(15),有利于着地割台前进时阻力的减小。
文档编号A01D45/00GK2387718SQ9920950
公开日2000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23日
发明者徐瑞良 申请人:徐瑞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