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智能化饲料供给投喂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0853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自走式智能化饲料供给投喂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集约化水产品养殖自动化投饵装置控制部件,尤其涉及自走式智能化饲料供给投喂器。
【背景技术】
[0002]气力输送是一种采用仓泵和旋转阀作为供料装置,通过控制料和气的混合比实现高浓度输送的输送技术,如果采用阵列式蟹塔类似装置进行自动气力输送投饵,应用电磁阀门的成本过高。现有技术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新型连续密相气力输送装置》,公布号CN 103213845 A,公开了一种新型连续密相气力输送装置,包括进料斗、组合进料阀、双腔泵体、组合出料阀、旋转阀、输送管道、控制盘,所述进料斗上端接料仓,下端通过连接件连接于组合进料阀,所述组合进料阀下部连接双腔泵体,所述双腔泵体的下部通过连接件与组合出料阀紧密连接,所述组合出料阀下部连接于旋转阀上部的旋转阀进料口,所述旋转阀的下部设旋转阀出料口,所述旋转阀出料口连接于输送管道。该发明采用双腔泵体与旋转阀配合使用的技术,克服了现有仓泵系统不能连续供料的弊端,解决了供料不均造成的堵管难题,具有连续供料,使用寿命长,耐磨损、耐高温,输送距离长,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然而,该技术用于红膏蟹育肥的适应性较差,投喂饲料的精准度、可控性不足、大量采用电磁阀导致成本无法控制,需要进一步开发研宄。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节省设备配置成本、投喂精准、不易卡壳、智能化程度高、便于维护、适于大规模投喂的自走式智能化饲料供给投喂器。
[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走式智能化饲料供给投喂器,包括一根前轴,其中:前轴的后端经弹簧连接有后轴;前轴的前端连接有皮碗;皮碗还连接有与前轴共轴设置的具有滑轮的前滑动组件;前轴下方设有具有横向设置双向推杆的投饵控制组件;后轴末端连接有设有滑轮的后滑动组件;前滑动组件的侧面和底部制有内凹的前透气间隙;前滑动组件上安装有RF感应器。前轴经弹簧连接后轴,可使整个装置能在管道饲料总管内部自由行进,即使有少许弯道也可以通过弹簧形变穿过弯道。但行进到饲料总管的投饵分管处,RF感应器读取到位于投饵分管附近的RFID标签,前滑动组件将滑轮停住,此时恰好双向推杆位于关闭的弹性回转门附近。双向推杆在连接有电动机的齿轮的推动下向读取到RFID信号一侧推出,从而将相应的弹性回转门打开,此时因气力输送缘故,颗粒饲料被送到投饵分管从而达到饵料的自动投喂。
[0005]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前轴的后端经弹簧连接有后轴;前轴的前端连接有皮碗;皮碗还连接有与前轴共轴设置的具有滑轮的前滑动组件;前轴下方设有具有横向设置双向推杆的投饵控制组件;后轴末端连接有设有滑轮的后滑动组件;前滑动组件的侧面和底部制有内凹的前透气间隙;前滑动组件上安装有RF感应器。前轴经弹簧连接后轴,可使整个装置能在管道饲料总管内部自由行进,即使有少许弯道也可以通过弹簧形变穿过弯道。但行进到饲料总管的投饵分管处,RF感应器读取到位于投饵分管附近的RFID标签,前滑动组件将滑轮停住,此时恰好双向推杆位于关闭的弹性回转门附近。双向推杆在连接有电动机的齿轮的推动下向读取到RFID信号一侧推出,从而将相应的弹性回转门打开,此时因气力输送缘故,颗粒饲料被送到投饵分管从而达到饵料的自动投喂。投饵控制组件具有带有动力的齿轮;齿轮与双向推杆经啮合齿动配合连接。通过连接有电机的齿轮与双向推杆相连接,电机的往复转动带动双向推杆向具有RFID的一侧推出,进而推动弹性回转门,从而达到精准投喂饵料。饲料总管的初始端连接有鼓风机,鼓风机出风口一侧附近还设有定量进料漏斗。鼓风机和饲料漏斗的设置可参考有关颗粒物料气力输送的专利文献,如《新型连续密相气力输送装置》,公布号CN103213845A,在此不再赘述。双向推杆的一侧表面上制有能限制滑动抖动的滑槽;双向推杆的另一个侧表面上制有能限制双向推杆滑脱的两端闭合的卡槽。本装置仅需要鼓风机的风力提供行进动力,也根据需要,可以增加电动组件在装置内部,进而进一步增加饵料输送距离。
[0006]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前轴的后端经弹簧连接有后轴;前轴的前端连接有皮碗;皮碗还连接有与前轴共轴设置的具有滑轮的前滑动组件;前轴下方设有具有横向设置双向推杆的投饵控制组件;后轴末端连接有设有滑轮的后滑动组件;前滑动组件的侧面和底部制有内凹的前透气间隙;前滑动组件上安装有RF感应器。前轴经弹簧连接后轴,可使整个装置能在管道饲料总管内部自由行进,即使有少许弯道也可以通过弹簧形变穿过弯道。但行进到饲料总管的投饵分管处,RF感应器读取到位于投饵分管附近的RFID标签,前滑动组件将滑轮停住,此时恰好双向推杆位于关闭的弹性回转门附近。双向推杆在连接有电动机的齿轮的推动下向读取到RFID信号一侧推出,从而将相应的弹性回转门打开,此时因气力输送缘故,颗粒饲料被送到投饵分管从而达到饵料的自动投喂。因而本发明具有节省设备配置成本、投喂精准、不易卡壳、智能化程度高、便于维护、适于大规模投喂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图2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主要部件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状态不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饲料总管后置方式应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09]附图标号说明:前轴1、皮碗11、后轴2、弹簧3、后滑动组件4、后透气间隙4a、后滑轮凹槽41、后滑轮42、前滑动组件5、前透气间隙5a、RF感应器5b、前滑轮凹槽51、前滑轮52、投饵控制组件6、双向推杆61、啮合齿61a、卡槽61b、滑槽61c、齿轮62、饲料总管7、投饵分管71、弹性回转门72。
[0010]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5,自走式智能化饲料供给投喂器,包括一根前轴1,其中:前轴I的后端经弹簧3连接有后轴2 ;前轴I的前端连接有皮碗11 ;皮碗11还连接有与前轴I共轴设置的具有滑轮的前滑动组件5 ;前轴I下方设有具有横向设置双向推杆61的投饵控制组件6 ;后轴2末端连接有设有滑轮的后滑动组件4 ;前滑动组件5的侧面和底部制有内凹的前透气间隙5a ;前滑动组件5上安装有RF感应器5b。前轴I经弹簧3连接后轴2,可使整个装置能在管道饲料总管7内部自由行进,即使有少许弯道也可以通过弹簧形变穿过弯道。但行进到饲料总管7的投饵分管71处,RF感应器5b读取到位于投饵分管71附近的RFID标签,前滑动组件5将滑轮停住,此时恰好双向推杆61位于关闭的弹性回转门72附近。双向推杆61在连接有电动机的齿轮62的推动下向读取到RFID信号一侧推出,从而将相应的弹性回转门72打开,此时因气力输送缘故,颗粒饲料被送到投饵分管71从而达到饵料的自动投喂。投饵控制组件6具有带有动力的齿轮62 ;齿轮62与双向推杆61经啮合齿61a动配合连接。通过连接有电机的齿轮62与双向推杆61相连接,电机的往复转动带动双向推杆61向具有RFID的一侧推出,进而推动弹性回转门72,从而达到精准投喂饵料。饲料总管7的初始端连接有鼓风机,鼓风机出风口一侧附近还设有定量进料漏斗。鼓风机和饲料漏斗的设置可参考有关颗粒物料气力输送的专利文献,如《新型连续密相气力输送装置》,公布号CN103213845A,在此不再赘述。双向推杆61的一侧表面上制有能限制滑动抖动的滑槽61c ;双向推杆61的另一个侧表面上制有能限制双向推杆61滑脱的两端闭合的卡槽61b。本装置仅需要鼓风机的风力提供行进动力,也根据需要,可以增加电动组件在装置内部,进而进一步增加饵料输送距离。
[0011]尽管已结合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在这里列出的主题实施各种改变、同等物的置换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自走式智能化饲料供给投喂器,包括一根前轴(I),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轴(I)的后端经弹簧(3 )连接有后轴(2 );所述的前轴(I)的前端连接有皮碗(11);所述的皮碗(11)还连接有与所述的前轴(I)共轴设置的具有滑轮的前滑动组件(5);所述的前轴(I)下方设有具有横向设置双向推杆(61)的投饵控制组件(6);所述的后轴(2)末端连接有设有滑轮的后滑动组件(4);所述的前滑动组件(5)的侧面和底部制有内凹的前透气间隙(5a);所述的前滑动组件(5)上安装有RF感应器(5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智能化饲料供给投喂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投饵控制组件(6)具有带有动力的齿轮(62);所述的齿轮(62)与所述的双向推杆(61)经啮合齿(61a)动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智能化饲料供给投喂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双向推杆(61)的一侧表面上制有能限制滑动抖动的滑槽(61c);所述的双向推杆(61)的另一个侧表面上制有能限制所述的双向推杆(61)滑脱的两端闭合的卡槽(61b)。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自走式智能化饲料供给投喂器,包括一根前轴,其中:前轴的后端经弹簧连接有后轴;前轴的前端连接有皮碗;皮碗还连接有与前轴共轴设置的具有滑轮的前滑动组件;前轴下方设有具有横向设置双向推杆的投饵控制组件;后轴末端连接有设有滑轮的后滑动组件;前滑动组件的侧面和底部制有内凹的前透气间隙;前滑动组件上安装有RF感应器。前轴经弹簧连接后轴,可使整个装置能在管道饲料总管内部自由行进,即使有少许弯道也可以通过弹簧形变穿过弯道。本发明具节省设备配置成本、投喂精准、不易卡壳、智能化程度高、便于维护、适于大规模投喂的优点。
【IPC分类】A01K61-02
【公开号】CN104521853
【申请号】CN201410551342
【发明人】吴常文, 张建设, 詹蕴学, 何建瑜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