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8209104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水产养殖是我国畜牧业中体系庞大的产业之一,纯野生的水生物产量低、成活率低,不利于大规模捕食,而现有的大规模水产养殖多采用温室恒温养殖,常年喂食饲料,在远小于生产周期的时间内速成养殖,营养不高,肉质不鲜美,水生物体内还会残留有激素,严重危害食用者的健康。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通过在保证大规模饲养的同时,模拟天然环境,遵循生长周期,按照牛蛙的自然习性进行养殖,纯天然无公害,增强了生命力、提高了产量,在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的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孵化:准备面积为1-2平方米、水体深度为50-60cm的若干水池作为孵化池,使用采卵器将牛蛙的卵块连同水草搬运至孵化池中,按照平均每平方米6000粒卵的比例进行投放,然后在孵化池的周围搭建荫棚以防晒和防雨,静候卵子孵化出尾;
(2)蝌蚪放养:选取面积为6-36平方米、水体深度为0.6-1.2m、水体温度为26_30°C的若干水池作为蝌蚪池,待蝌蚪出尾后10-15天即可将蝌蚪转移至蝌蚪池,按照平均每平方米500-2000尾的比例进行投放,搭建荫棚以防晒和防雨,每7-10天更换水体一次,每天下午4-5点投放第一惧料一次;
(3)牛蛙养殖:蝌蚪在出尾30天后陆续开始变态,选取水源充足、干旱不干涸、洪水不泛滥、树荫多、潮湿、温暖背阳、杂草丛生、水体深度为1.2-1.5米的地方作为蛙池,蛙池的周围用芦帘、竹篱笆、铁丝网、尼龙网或者砖墙制作围栏,围栏入土的深度为15-20厘米、高度大于1.5米以防牛蛙外逃,池中种植莲藕、水花生或者睡莲,将变态后的牛蛙投放到蛙池,每天清晨7-8点和下午4-5点投放第二饵料;
(4)成熟:8-9月后牛蛙成熟后即可捕捉。
[0005]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I)中的水体的温度为20-30°C、pH值为7-7.5。
[0006]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2)中的所述第一饵料的成分的质量配比包括田螺肉6-8份、鱼肉6-8份、动物肉脏6-8份、米糠5-8份、玉米粉5_8份、豆饼5_8份、麦麸5_8份、稀饭5_8份。
[0007]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饵料包括蝗虫、螳螂、蝼蛄、虾米、幼鱼。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具有出尾率高、存活率高、生命力强、按阶段养殖、养分充足、自然无公害、产量提高等优点,在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的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0]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孵化:准备面积为1-2平方米、水体深度为50-60cm的若干水池作为孵化池,使用采卵器将牛蛙的卵块连同水草搬运至孵化池中,按照平均每平方米6000粒卵的比例进行投放,然后在孵化池的周围搭建荫棚以防晒和防雨,静候卵子孵化出尾;
(2)蝌蚪放养:选取面积为6-36平方米、水体深度为0.6-1.2m、水体温度为26_30°C的若干水池作为蝌蚪池,待蝌蚪出尾后10-15天即可将蝌蚪转移至蝌蚪池,按照平均每平方米500-2000尾的比例进行投放,搭建荫棚以防晒和防雨,每7-10天更换水体一次,每天下午4-5点投放第一惧料一次;
(3)牛蛙养殖:蝌蚪在出尾30天后陆续开始变态,选取水源充足、干旱不干涸、洪水不泛滥、树荫多、潮湿、温暖背阳、杂草丛生、水体深度为1.2-1.5米的地方作为蛙池,蛙池的周围用芦帘、竹篱笆、铁丝网、尼龙网或者砖墙制作围栏,围栏入土的深度为15-20厘米、高度大于1.5米以防牛蛙外逃,池中种植莲藕、水花生或者睡莲,将变态后的牛蛙投放到蛙池,每天清晨7-8点和下午4-5点投放第二饵料;
(4)成熟:8-9月后牛蛙成熟后即可捕捉。
[0011]优选地,步骤(I)中的水体的温度为20-30°C、pH值为7-7.5。
[0012]优选地,步骤(2)中的所述第一饵料的成分的质量配比包括田螺肉6-8份、鱼肉6-8份、动物肉脏6-8份、米糠5-8份、玉米粉5-8份、豆饼5_8份、麦麸5_8份、稀饭5_8份,动物饵料与植物饵料配合喂食,有利于蝌蚪的营养均衡、快速健康生长。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饵料包括蝗虫、螳螂、蝼蛄、虾米、幼鱼,并且保证蝗虫、螳螂、蝼蛄、虾米、幼鱼均为活体,投放到蛙池中让其自行捕捉进食,充分尊重了其生长习性,有利于高产量、高活力地养殖。
[0014]本发明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一、通过采用天然池塘与自然水,使得黄鳝具有天然的生长环境,不反季生长,严格遵循生长周期,从而保证了黄鳝的肉质鲜美与营养丰富;
二、通过采用单独孵化出尾、变态后再投放到自然环境中生长,大大降低了牛蛙幼体的染病率、提高了存活率、增强了生命力,进而提高了产量,安全无公害、营养价值提高、经济实用。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孵化:准备面积为1-2平方米、水体深度为50-60cm的若干水池作为孵化池,使用采卵器将牛蛙的卵块连同水草搬运至孵化池中,按照平均每平方米6000粒卵的比例进行投放,然后在孵化池的周围搭建荫棚以防晒和防雨,静候卵子孵化出尾; (2)蝌蚪放养:选取面积为6-36平方米、水体深度为0.6-1.2m、水体温度为26_30°C的若干水池作为蝌蚪池,待蝌蚪出尾后10-15天即可将蝌蚪转移至蝌蚪池,按照平均每平方米500-2000尾的比例进行投放,搭建荫棚以防晒和防雨,每7-10天更换水体一次,每天下午4-5点投放第一惧料一次; (3)牛蛙养殖:蝌蚪在出尾30天后陆续开始变态,选取水源充足、干旱不干涸、洪水不泛滥、树荫多、潮湿、温暖背阳、杂草丛生、水体深度为1.2-1.5米的地方作为蛙池,蛙池的周围用芦帘、竹篱笆、铁丝网、尼龙网或者砖墙制作围栏,围栏入土的深度为15-20厘米、高度大于1.5米以防牛蛙外逃,池中种植莲藕、水花生或者睡莲,将变态后的牛蛙投放到蛙池,每天清晨7-8点和下午4-5点投放第二饵料; (4)成熟:8-9月后牛蛙成熟后即可捕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的水体的温度为 20-30°C、pH 值为 7-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所述第一饵料的成分的质量配比包括田螺肉6-8份、鱼肉6-8份、动物肉脏6-8份、米糠5-8份、玉米粉5-8份、豆饼5-8份、麦麸5-8份、稀饭5-8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饵料包括蝗虫、螳螂、蝼蛄、虾米、幼鱼。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孵化;(2)蝌蚪放养;(3)牛蛙养殖;(4)成熟。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具有出尾率高、存活率高、生命力强、按阶段养殖、养分充足、自然无公害、产量提高等优点,在牛蛙的高产量养殖方法的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IPC分类】A01K67-02
【公开号】CN104521895
【申请号】CN201510061796
【发明人】干剑
【申请人】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剑成水产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