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冬水田蓄水量的水稻种植水份管理方法

文档序号:8399705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冬水田蓄水量的水稻种植水份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的水分管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冬水田水稻种植的水份 管理方法,以提高冬水田的蓄水量。
【背景技术】
[0002] 冬水田是指冬季蓄水来年种植水稻的稻田,是我国西南地区独特的一类稻田,其 成因是该区域水利灌溉条件差,为保证下年水稻栽秧需水而长期存在。主要集中于四川、重 庆,常年冬水(闲)田维持在1000万亩左右,稻田种植制度以"冬水田一一杂交中稻或再生 稻"为主。川、渝丘陵海拔400 m以下沿江河谷地带,平均气温17-18. 5°C,彡KTC的活动积 温5000-6200°C,年日照时数1200-1400小时,年降雨量1000-1200mm,但季节分布不均,造 成季节性干旱频发,如5月的夏旱、常年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高温伏旱。
[0003]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本田生长期在3月底4月初至8月上中旬,若蓄留再生稻的稻 田将延迟到10月上中旬。在整个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满足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管理要 求,才能获得水稻高产。目前在冬水田上实施的是国内外公认的水稻高产田间水分管理技 术,即: 1、移栽期一分蘖期:稻田水位保持在3-6cm,以促进秧苗的返青成活,同时浅水位有利 于低位分蘖的早生快发,提高分蘖率;而当稻苗达到分蘖盛期(即秧苗数达到12万/亩左 右)时,晒田控蘖,其目的是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提高成穗率,晒田控蘖处理比浅水灌溉处 理减少分蘖12. 3%,成穗率提高15. 8%。
[0004] 2、分蘖期一孕穗期:稻田水位保持在3cm左右的浅水位,以保证幼穗分化的水分 需求。
[0005] 3、孕穗期一成熟期:田面保持湿润状态或干湿交替。
[0006] 这种早期(移栽一分蘖)深水返青、够苗晒田,中期(穗分化一孕穗)浅水灌溉,后期 (孕穗一成熟)干湿交替的稻田水分管理技术,虽然有利于水稻高产,却大大降低了冬水田 的蓄水量,浪费了大量的雨水资源。因为在5-8月的丰雨期,如按高产稻田管水技术,要求 稻田保持浅水或干湿交替,以致大量的降雨流失,并且当高温伏旱来临之际,稻田无保灌水 源抗旱,需抽水灌溉增加种植成本。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保证水稻高产的 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冬水田蓄水量的稻田水分管理新技术,它能提高冬水田在水稻种 植过程中的蓄水量,提高稻田抗旱能力,降低稻田灌水成本。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提高冬水田蓄水量的水稻种植水分管理方法,具体为: 1、 移栽期至分蘖期,稻田水位保持在3-6cm ; 2、 分蘖期至孕穗期,稻田水位保持在20cm以内; 3、孕穗期至成熟期,稻田水位保持在6cm以内。
[0009]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移栽期至分蘖盛期,稻田水位为3-6cm;分蘖盛期至孕穗 期,稻田水位保持在20cm以内。
[0010] 移栽期是指水稻秧苗从苗床移栽到大田的日期,当移栽秧苗返青成活后如条件适 宜,即可从假茎基部叶腋的腋芽伸出新株,这就叫分蘖。分蘖期是指水稻秧苗移栽后到大田 单位面积苗数达到最高值的时段。当苗数达高产所需有效穗数的80%左右的时期为分蘖盛 期,分蘖盛期前长出的分蘖多数能成穗,因此为有效分蘖,而在分蘖盛期后所发生的分蘖, 多数在中途停止生长而不能出穗,实际是浪费养分,为无效分蘖。因此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 方案是在分蘖盛期后就开始提高稻田的控水水位至20cm,利用深水控苗抑制无效分蘖的发 生,提高成穗率。经本发明人检测,深水控苗比浅水灌溉处理减少分蘖18. 6%,成穗率提高了 22. 1%〇
[0011] 本发明在移栽期至分蘖盛期,同现有技术一致,稻田水位保持在3-6cm,以促进秧 苗的返青成活,以及利于低位分蘖的早生快发,提高分蘖率;而在分蘖盛期至孕穗期,稻田 水位保持在20cm以内,该水位保证了幼穗分化的水份需求,没有明显的颖花退化,穗粒数 与现有技术相当,不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同时在深水情况下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 率和形成大穗而高产,因此同现有技术的3cm浅水位相比,在此期间本发明可最大限度的 蓄集自然降雨资源,减少雨水流失,并且此期间也为干旱频发时段,现有技术由于3cm浅 水位,稻田无多余蓄水,需抽水灌溉,而本发明由于水位高,稻田有蓄水抗旱,无需抽水,节 约了灌溉成本;孕穗期至成熟期时,本发明也提高了稻田水位至6cm,经发明人多次实验确 认,稻田水位在6cm以内时,对根系生长没有影响,产量也与现有技术相当。
[0012] 本发明与现有水分管理技术存在明显差异:本发明管水技术模式为"浅一深一 深一浅",稻田大部时间稻田水分控制在6-20cm,大大减少了雨水流失;而传统高产管水技 术模式则为"浅一干一浅一湿",稻田中期和后期绝大部分时间为干旱或湿润管水状态,而 此期正值5月中下旬一8月上旬的丰雨期,多余的雨水流失,而遇高温伏旱时又需抽水抗 旱。
[0013] 因此本发明从分蘖盛期开始,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前提下,提高了稻田灌水深度 的上限,从而利用丰雨期,最大限度的蓄集自然降雨资源,减少雨水流失,提高稻田蓄水量, 提高稻田抗旱能力,降低稻田灌水成本,节本增效作用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在以下实施例中。
[0015] -、本发明与传统高产管水技术对比试验: 生产试验于2014年在泸县天兴镇水稻丰产科技工程示范区进行。选择面积2. 8-3. 5 亩的4块稻田,先将每块稻田平分为两块,用泥作埂(埂高50 cm、宽60 cm)隔开,试验水 稻品种为杂交中稻品种(内香优8514),育苗方式、本田栽秧密度、施肥量及病虫防治等栽培 管理技术完全相同,只进行本发明方法与传统高产管水两种水稻种植水份管理技术的同田 对比试验。
[0016] 从试验结果(表1)可见,两种管水技术的水稻产量相近,但本发明效果明显比传统 高产管水技术好。主要表现是,本发明因在保证水稻高产需水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蓄集了雨 水及其他来水,整个水稻生长期内没有抽一次水,而传统高产管水技术因没有将丰雨期的 降雨蓄集,并在7月中旬因稻田干旱而抽水1次。并在11月底观测稻田水深情况,本发明 稻田埂块均有蓄水,基本能保证下年栽秧用水,而传统高产管水技术稻田有3块出现干旱, 1块有浅水层,能否保证下年栽秧用水,需要今冬明春有一定量的降雨量才行。
【主权项】
1. 一种提高冬水田蓄水量的水稻种植水分管理方法,其在移栽期至分蘖期,稻田水位 保持在3-6cm,其特征在于:分蘖期至孕穗期,稻田水位保持在20cm以内;孕穗期至成熟期, 稻田水位保持在6cm以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冬水田蓄水量的水稻种植水分管理方法,其特征在 于:移栽期至分蘖盛期,稻田水位为3-6cm ;分蘖盛期至孕穗期,稻田水位保持在20cm以内。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冬水田蓄水量的水稻种植水分管理方法,它是在移栽期至分蘖期,控制稻田水位在3-6cm;分蘖期至孕穗期,稻田水位保持在20cm以内;孕穗期至成熟期,稻田水位保持在6cm以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移栽期至分蘖盛期,稻田水位为3-6cm;分蘖盛期至孕穗期,稻田水位保持在20cm以内。本发明从分蘖盛期开始,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前提下,提高了稻田灌水深度的上限,从而利用丰雨期,最大限度的蓄集自然降雨资源,减少雨水流失,提高稻田蓄水量,提高稻田抗旱能力,降低稻田灌水成本,节本增效作用明显。
【IPC分类】A01G1-00, A01G7-00
【公开号】CN104718952
【申请号】CN201510149982
【发明人】徐富贤, 熊洪, 张 林, 朱永川, 郭晓艺, 刘茂, 周兴兵, 蒋鹏
【申请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