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实生苗大田移栽前褐条病接种胁迫方法

文档序号:851655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甘蔗实生苗大田移栽前褐条病接种胁迫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抗甘蔗褐条病品种选育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甘蔗实生苗大田移栽前 褐条病接种胁迫方法,是一种达到早期选择抗褐条病组合及单株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甘蔗褐条病是属一种气传真菌病害,该病已成为我国蔗区最主要的真菌性病害之 一,曾先后淘汰了一些丰产高糖的当家品种,造成感病品种蔗茎产量和糖分的严重损失,一 般减产18~35%,重的可达40%以上,蔗糖分降低15~30% ;侵染途径一田间病株残叶是初 次侵染菌源;发病条件一瘦瘠或缺磷土壤发病重;长期阴雨天易暴发流行;台糖134、选3、 桂11等易感病;川糖61-408、云蔗89-151、89-7、桂糖17及新台糖系列等抗病,尤其是雨水 丰富的蔗区更为严重。公认为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是种植抗病品种,世界各国主要 蔗区均把抗褐条病作为甘蔗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选育抗褐条病甘蔗品种对促进产业健康 稳步发展,保障食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甘蔗抗褐条病育种途径有(1)通过常规的育种途 径,将筛选出的抗病优良甘蔗种质材料进行有性杂交,并对其后代进行抗病性鉴定,"五圃" 制筛选后获得优良品种(系)鉴定为抗病品种后推广应用,所需时间较长;(2)通过生物技 术手段,获得抗病基因,将抗病的外源基因导入甘蔗材料中,但还需要解决转入的外源基因 是否达到预期功能表达的问题。迄今,甘蔗抗褐条病育种时间上采用的育种的早代,利用自 然侵染法淘汰感病株;在育种的高代,采用人工接种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试验的方法,进一 步淘汰感病材料。其不足是育种周期长,选育抗褐条病品种需要8-10年时间,且由于前期 施加的抗褐条病选择压力小,后期采用人工接种田间抗病性鉴定,很多材料感染褐条病,浪 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选育效率低。为了提高抗褐条病甘蔗品种选育效率,云南甘蔗研宄 所开展了实生苗早期筛选抗褐条病材料的研宄工作,形成了再甘蔗实生苗大田移栽前甘蔗 褐条病接种胁迫方法,淘汰抗病性差的组合和单株,使抗褐条病筛选关口提前,提高选育效 率,缩短育种年限。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甘蔗实生苗大田移 栽前进行甘蔗褐条病接种胁迫方法,为甘蔗育种提供一种早期选择抗褐条病甘蔗组合及单 株的技术方案。
[0004]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甘蔗实生苗大田移栽前进行褐条病接种胁迫方法,步骤如下: (1) 从蔗区采集表现甘蔗褐条病典型症状的新鲜病叶,当假植在苗床的甘蔗实生苗生 长至4片真叶后,用褐条病菌浓度为100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有40-50个孢子的悬浮液对 实生苗叶片进行喷雾接种,使褐条病病菌侵入实生苗幼嫩的叶片; (2) 接种后每天对实生苗进行喷水,保持温度为18~38°C,湿度50~ 90% ; (3) 50-60天后,每10天调查一次,清除病苗和死苗,调查三次,90天后,淘汰组合发病 率大于25%的组合,从而初步筛选出抗褐条病的实生苗及组合。
[0005]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从蔗区采集表现甘蔗褐条病典型症状的新鲜病叶,收集甘蔗 褐条病病原菌孢子,模拟了湿润蔗区高温多雨的自然发病条件,达到接种甘蔗褐条病胁迫 甘蔗实生苗的效果,将组合发病大于25%的组合淘汰,通过淘汰感病的实生苗单株及大量 感病组合,从而初步筛选出抗褐条病的实生苗组合及单株,缩短选育抗褐条病新品种的育 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有效节约选育甘蔗新品种试验用地和后期资金投入,本发明接种褐 条病菌后发病显著、重演性好、试验周期短、可操作性强、缩短选育抗甘蔗褐条病新品种的 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该方法可服务于甘蔗品种选育机构,用于甘蔗抗褐条病的甘蔗新 品种选育。
[0006] 申请人近年来用于品种选育的杂交组合为900个左右,实生苗数量为20万苗,占 地3. 5-4. 0公顷,由于杂交组合量大,以传统的鉴定方法要耗费大量资金和劳动力投入,通 过采用创新的筛选方法,通过淘汰抗性差的组合和单株,节约了土地、资金和劳动力,提高 了抗褐条病甘蔗品种选育效率。
[0007] 假植实生苗接种褐条病菌孢子后,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斑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后, 借助气流传播蔓延,分生孢子在湿润的叶片上萌发,一般从气孔侵入,或从泡状细胞直接侵 入,然后再从新的病斑上长出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0008] 试验研宄表明,甘蔗抗褐条病性状属于遗传力较高的性状,适合于有性世代选择。 其试验选择两个亲本为抗病,后代褐条病感病百分率最低,其杂种后代的抗病能力强;两 个亲本为感病,后代褐条病感病百分率最高,其杂种后代的抗病能力差,两个亲本之一为抗 病,后代褐条病感病百分率中等,在育种实践中,即可淘汰杂交后代中抗性差的组合,且通 过淘汰感病株系可以较大程度提高后一阶段育种群体的抗病水平。
[0009] 在甘蔗实生苗移栽大田前,进行褐条病菌接种胁迫,抗性差的组合,子代发病多, 根据植株感病表现,在甘蔗选育程序的第一阶段就淘汰感病组合及单株,从而初步筛选出 抗褐条病的实生苗组合及单株,缩短抗病品种及材料育种年限,提高抗病育种选择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甘蔗实生苗移栽大田前的假植 用常规方法培育实生苗,待甘蔗实生苗生长至2片真叶后,在假植盘里进行假植,假植 盘大小可选择50孔54cmX28cm的育苗盘或者200孔68cmX34 cmX5. 6 cm漂浮盘,或根 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合适规格。
[0011] 2、搜集和配制褐条病病菌孢子悬浮液 从蔗区采集表现甘蔗褐条病典型症状的新鲜病叶,收集甘蔗褐条病病原菌孢子,用无 菌水配制成孢子悬浮液,并于每100mL水中加入3-4滴Tween-20,以增加孢子的附着力,孢 子浓度为10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有40-50个孢子。
[0012] 3、接种胁迫方法 待假植后的甘蔗实生苗生长至4片真叶后,用褐条病菌浓度为100倍显微镜下每视 野有40-50个孢子的悬浮液对实生苗进行喷施,使褐条病病菌侵入幼嫩叶片,达到接种 褐条病病菌胁迫甘蔗实生苗的效果。接种后每天对实生苗利用喷雾器喷水,保持温度为 18~38°C,湿度 50~ 90%。
[0013] 4、实生苗对褐条病抗性评价 假植实生苗接种50-60天后,开始调查发株的发病组合及单株,并做记录,以后每各10 天调查一次,待发病状况稳定,清除病苗和死苗,计算组合发病率。整株褐条病严重程度参 照杨子林(2010)标准进行评价,如下表 甘蔗褐条病叶片病情的分级标准
【主权项】
1. 一种甘蔗实生苗大田移栽前进行褐条病接种胁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 从蔗区采集表现甘蔗褐条病典型症状的新鲜病叶,当假植在苗床的甘蔗实生苗生 长至4片真叶后,用褐条病菌浓度为100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有40-50个孢子的悬浮液对 实生苗叶片进行喷雾接种,使褐条病病菌侵入实生苗幼嫩的叶片; (2) 接种后每天对实生苗进行喷水,保持温度为18~38°C,湿度50~ 90% ; (3) 50-60天后,每10天调查一次,清除病苗和死苗,调查三次,90天后,淘汰组合发病 率大于25%的组合,从而初步筛选出抗褐条病的实生苗及组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实生苗大田移栽前进行褐条病接种胁迫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1)是用无菌水配制成浓度为10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有40-50个孢子的孢子 悬浮液,在温室用喷雾器对甘蔗实生苗叶片进行均匀喷雾接种,接种后盖上薄膜保湿过夜。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实生苗大田移栽前褐条病接种胁迫方法,从蔗区采集表现甘蔗褐条病典型症状的新鲜病叶,当假植在苗床的甘蔗实生苗生长至4片真叶后,用褐条病菌浓度为100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有40-50个孢子的悬浮液对实生苗叶片进行喷雾接种,使褐条病病菌侵入实生苗幼嫩的叶片,接种后每天对实生苗进行喷水,保持温度为18~38℃,湿度50~90%,50-60天后,每10天调查一次,清除病苗和死苗,调查三次,90天后,淘汰组合发病率大于25%的组合,从而初步筛选出抗褐条病的实生苗及组合,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缩短选育抗褐条病新品种的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有效节约选育甘蔗新品种试验用地和后期资金投入。
【IPC分类】A01G7-06, A01G1-00
【公开号】CN104838909
【申请号】CN201510265014
【发明人】朱建荣, 赵丽萍, 吴才文, 刘家勇, 陈学宽, 赵俊, 赵培方, 覃伟, 姚丽, 杨昆, 夏红明, 昝逢刚, 吴转娣
【申请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