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蚌混养式饲养草鱼的方法

文档序号:9309666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鱼蚌混养式饲养草鱼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饲养草鱼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鱼蛛混养式饲养草鱼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草鱼、鲢和鲤是我国淡水鱼养殖的前三大品种。2012年,三种鱼类的养殖产量分别 为478. 17万吨、68. 78万吨、289. 70万吨,分别占到了我国淡水鱼养殖总产量的20. 49%、 15. 80%和12. 41%。目前,我国对草鱼的养殖主要仍沿用传统的单养模式,通过投饵喂食的 方式促进养殖鱼类的生长。但由于草鱼养殖数量和养殖规模的不断加大,造成了草鱼养殖 水体中的水环境急剧恶化,氨氮超标,有毒有害气体大量产生,频繁爆发水华,病害频发,造 成大规模草鱼死亡,对水产养殖业的增产造成极大困扰,制约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 展。
[0003] 浮游动物是指生活于水中的小型生物,主要包括四大类,S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 和原生动物。浮游动物在整个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 明,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对养殖鱼类的生长影响显著,即,浮游动 物的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对养殖鱼类的增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饲养草鱼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可在养殖水域中建立 自然生态链,提高草鱼产量。
[0005]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种鱼蚌混养式饲养草鱼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 (1)在鱼塘底部均匀种植水草,所述鱼塘梗上种植适于饲喂草鱼的耐湿旱草,并向 所述鱼塘中投养浮萍;
[0008] (2)将1龄河蚌、1龄杂食鱼以及1龄草鱼一并放入鱼塘中饲养。
[0009] 进一步的,所述1龄河蚌、所述1龄杂食鱼以及所述1龄草鱼的比例为 15 : 5 : 80〇
[0010] 进一步的,所述鱼塘中的水位保持在1. 3~I. 8m。
[0011] 进一步的,每日向所述鱼塘投放人工配制的饲料。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杂食鱼是鲢鱼、鲶鱼以及黑鱼中的至少一种。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借助鱼蚌混养式饲养草鱼的方法使得养殖水体环境符合 草鱼生长条件,从而使饲养的草鱼生长健康,产量提高,同时又能收获生长健康的蚌类。
【附图说明】
[0014] 图1示出鱼蚌混养对水体浮游动物密度的影响。
[0015] 图2示出鱼蚌混养对水体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影响。
[0016] 图3示出鱼蚌混养对水体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 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 技术效果。
[0018] 实施例1 :
[0019] 1.首先修建南北朝向的鱼塘,鱼塘面积250m2;
[0020] 2.在鱼塘底部均匀种植水草,鱼塘梗上种植耐湿的黑麦草;
[0021] 3.鱼塘中注入水并使水位维持在I.30m左右;
[0022] 4.向塘中投养浮萍;
[0023] 5.当年3月将1龄河蚌3000只、1龄鲢鱼1000尾以及1龄草鱼16000尾一并放 入鱼塘中;
[0024] 6.可每日向鱼塘中投入人工配制的鱼饲料;
[0025] 7.当年12月或翌年1月鱼塘中的草鱼即可达到上市规格。
[0026] 实施例2
[0027] 1.首先修建南北朝向的鱼塘,鱼塘面积500m2;
[0028] 2.在鱼塘底部均匀种植水草,鱼塘梗上种植耐湿的苏丹草;
[0029] 3.鱼塘中注入水并使水位维持在I. 50m左右;
[0030] 4?向塘中投养浮萍;
[0031] 5.当年3月将1龄河蚌6000只、1龄鲶鱼2000尾以及1龄草鱼32000尾一并放 入鱼塘中;
[0032]6.可每日向鱼塘中投入人工配制的鱼饲料;
[0033] 7.当年12月或翌年1月鱼塘中的草鱼即可达到上市规格。
[0034] 实施例3
[0035] 1.首先修建南北朝向的鱼塘,鱼塘面积1000 m2;
[0036] 2.在鱼塘底部均匀种植水草,鱼塘梗上种植耐湿的黑麦草与苏丹草;
[0037] 3.鱼塘中注入水并使水位维持在I. 80m左右;
[0038] 4?向塘中投养浮萍;
[0039] 5.当年3月将1龄河蚌12000只;1龄鲢鱼、1龄鲶鱼以及1龄黑鱼共4000尾;以 及1龄草鱼64000尾一并放入鱼塘中;
[0040]6.可每日向鱼塘中投入人工配制的鱼饲料;
[0041] 7.当年12月或翌年1月鱼塘中的草鱼即可达到上市规格。
[0042] 为了充分证明本发明方法的创造性,发明人作了如下的养殖实验:
[0043] 试验塘由两口鱼蚌混养塘构成,另设置两口普通鱼塘作为对照。四个鱼塘的规格 相同,四个鱼塘总面积约〇.2hm2,长宽比5 : 4,南北朝向。试验期间塘中的平均水位维持在 1.50m。本试验从2014年的5月10日持续到7月1日。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每隔2周(14 天)采集一次水样,水样的采集共计4次。每次采集水样时,每个塘中水样的采集分为4个 不同的区域,每次采集距离水面约40cm处的水样,并重复3次。
[0044] 将采集到的浮游动物样本转移到IOOmL的EP管中,用浓度为5 %的福尔马林溶液 进行固定。此外,采集各个样点所在水体的表层、中层、底层的水样,加IOmL的l%Lug〇rS氏液进行现场固定。
[0045] 浮游动物的鉴定采用不同规格的计数框,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下进行,参照现有 技术中对浮游动物的一般鉴定步骤进行浮游动物的鉴定。在浮游动物定量计算方面,通过 计数框对轮虫和原生动物进行测量。而对大型的枝角类和桡足类,则通过测体长,量体重的 方式,通过Offiece软件中的Excel软件,拟合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体长体重关系,进行生长 退算。
[0046] 采用香浓-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公式计算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H):
[0048] 式中:s为浮游动物的种类数,Pi为第i种浮游动物所占总数的比例。
[0049] 此外,还采用SPSS18. 0开展对后续水体数据的分析工作。
[0050] 经鉴定,在试验塘(鱼蚌混养)中,浮游动物的种类共计86种。其中,原生动物45 种,轮虫36种,枝角类2种,桡足类4种。而在对照塘中,浮游动物的种类共计71种,其中, 原生动物33种,轮虫30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5种。总体而言,鱼蚌混养塘中浮游动物的 种类要高于对照塘。如图1 (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鱼塘中浮游动物的密度,单位为ind/ L)所示,混养塘浮游动物密度为135. 8~324. 52ind/L,对照塘浮游动物密度为185. 56~ 505. 53ind/L。如图2(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鱼塘中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单位为mg/L)所 示,混养塘浮游动物生物量为0. 55~0. 75mg/L,对照塘浮游动物生物量为0. 74~I. 03mg/ L。将上述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可得:试验塘(鱼蚌混养)中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要 低于对照塘,但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塘(P< 0. 05),参见图3 (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 为鱼塘中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
[0051] 通过鱼蚌混养的模式,可有效控制草鱼精养池中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使得浮游动 物的多样性增加。浮游动物种类的增加使得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增强,加快 该生态系统中顶级消费者(鱼类或其他经济养殖动物)的生长,提高渔业资源的产量。
[0052] 本文虽然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 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的实施例进行改变。上述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 应以本文的实施例作为本发明权利范围的限定。
【主权项】
1. 一种鱼蚌混养式饲养草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在鱼塘底部均匀种植水草,所述鱼塘梗上种植适于饲喂草鱼的耐湿旱草,并向所述 鱼塘中投养浮萍; (2) 将1龄河蚌、1龄杂食鱼以及1龄草鱼一并放入鱼塘中饲养。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蚌混养式饲养草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龄河蚌、所述 1龄杂食鱼以及所述1龄草鱼的比例为15 : 5 : 80。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蚌混养式饲养草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塘中的水位 保持在1. 3~I. 8m。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蚌混养式饲养草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日向所述鱼塘投 放人工配制的饲料。5. 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鱼蚌混养式饲养草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食 鱼是鲢鱼、鲶鱼以及黑鱼中的至少一种。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鱼蚌混养式饲养草鱼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鱼塘底部均匀种植水草,所述鱼塘梗上种植适于饲喂草鱼的耐湿旱草,并向所述鱼塘中投养浮萍;将1龄河蚌、1龄杂食鱼以及1龄草鱼一并放入鱼塘中饲养。借助鱼蚌混养式饲养草鱼的方法使得养殖水体环境符合草鱼生长条件,从而使饲养的草鱼生长健康,产量提高,同时又能收获生长健康的蚌类。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105028263
【申请号】CN201510341326
【发明人】赵永志
【申请人】赵永志, 郑宗林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