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石盆景及其制作和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10699665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附石盆景及其制作和培育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附石盆景及其制作和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长片石和短片石相粘接并形成了石间隙,或者采用切割的方式或开凿的方式在长条石的侧面开设一道石槽,作为盆景树根系的生长缝隙,并在该缝隙中填充栽培土,有效解决了一直以来无法在质地坚硬、不带孔洞的石材上种植盆景树的技术难题,在石间隙或者石槽中以及盆体内填充有栽培土,并在石间隙或者石槽的外侧形成胶泥层,胶泥层不仅能够起到护土作用,还具有很好的透水透气性能以及蓄水性能,另外在胶泥层的外表面以及盆体内栽培土的外表面分别铺种有苔藓类植物,有效解决了盆景不耐旱、浇水时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盆景树的存活率。
【专利说明】
一种附石盆景及其制作和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盆景及其制作和培育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附石盆景及其制作和培育方法,尤其适用于高度较高的附石盆景,属于园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附石盆景也成为石盆景,它是将树木、山石巧妙地结合为一体的盆景形式,附石盆景反映了树木生长在石上的自然风貌,是对顽强生长在崖壁石隙或峰峦岩巅的树木形象的夸张和特写,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意境深远,深得人们的喜爱。附石盆景是以石为主,树木依附在石头上生长,石树连成一体的一种盆景造型艺术。一般将树木附植石间,根系伸人石缝而生,枝干盘曲伸人石洞或石上丛生,或悬垂石下,或横斜傍石,使奇石与古树相映成趣。石头一般采用半吸水的石头、海浮石、玉山石等能吸水或半吸水性质的石材,便于盆景树从石头孔洞或缝隙中吸收水份和养料。这类附石本身的高度较低,并且需要较大的石头体积来维持盆景树的生长。更主要的是这类附石盆景对养护的要求较高,植株生长较大后稳固性不佳,盆景不耐旱、浇水时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存活率较低,盆景本身的造型难度较大。
[0003]例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 103026890A,公告日为:2013年4月10日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附石盆景培育方法,是按下列步骤操作的:1、在种植器皿中种植苗木;2、选取有穿孔的附石;3、用苗木的树干树枝从附石的穿孔中穿过,苗木的树干树枝从附石的穿孔中穿过而构成附石树。但是该结构简单不适用,苗木在生长过程中石头孔洞会对树干、树枝的生长造成束缚,不利于苗木的生长,而且该盆景不耐旱、浇水时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存活率不尚。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传统附石盆景制作过程繁琐,所选取的附石限制条件较多,培植养护的难度较大,盆景树存活率较低,盆景不耐旱、浇水时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缺陷和不足,现提供一种制作过程简单,所选取的附石限制条件较少,培植养护的难度较低,盆景树存活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盆景耐旱、浇水时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的一种附石盆景及其制作和培育方法。
[0005]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附石盆景,包括:盆体和附石,附石设置在盆体的内腔中,所述附石由相邻竖立排列的至少两块长形石组成,在相邻的两块长形石之间沿高度方向设有石间隙,且在石间隙中至少设置有一个连接两块长形石的固定件,或者所述的附石为开设有纵向分布的石槽的单块长形石,所述石间隙或者石槽内种植有盆景树并填充有栽培土,盆景树的树干和树枝延伸到石间隙或者石槽的外侧,盆体的内腔中也填充有栽培土并与石间隙或者石槽内的栽培土融为一体。
[0006]所述石间隙或石槽边部的栽培土外表面上设置有胶泥层,胶泥层由植物性纤维或动物性纤维混合池塘沉底泥或胶泥搅拌成泥后制成,植物性纤维或动物性纤维与胶泥或池塘沉底泥泡的配比按照体积比为:1/4-1/2。
[0007]所述胶泥层的厚度为0.5厘米-2厘米,植物性纤维为水苔纤维或细麻丝长纤维,动物性纤维为人体长头发、猪鬃毛、马鬃毛或细羊毛,胶泥层的外表面上种植有苔藓类植物。
[0008]所述固定件为水泥粘接块或粘接剂粘接块,水泥粘接块为混合有1071父水的水泥块,粘接剂粘接块由环氧树脂或万能胶制成。
[0009]所述附石采用第一石块和第二石块相贴合后粘接固定而成,并且第一石块与第二石块之间留有石间隙,第一石块与第二石块的宽度接近,第一石块和第二石块的宽度为20厘米-35厘米,第一石块的长度大于第二石块的长度10厘米-30厘米。
[0010]所述第一石块和第二石块之间在石间隙粘接部位通过水泥或粘接剂粘接固定,石间隙和石槽的缝隙宽度为2厘米-6厘米。
[0011]所述长形石片以及长条石的顶端设置为类似于山顶形状的多个不规则的尖角,长形石片以及长条石的底部粘接部位通过水泥或粘接剂粘接固定在盆体的内腔上。
[0012]本发明的制作和培育方法是:一种附石盆景制作和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石材:选择宽度接近的两块以上的长形石,所述的长形石至少有一面相对平直,长度相差10厘米-30厘米,或者选择单个长条石;
b、石材处理:将长形石片通过水泥或粘接剂粘接固定,并使得相邻的两块长形石片之间留有2厘米-6厘米的石间隙,或者在长条石的侧面开设有一道2厘米-6厘米宽的石槽,将长形石片以及长条石的顶端制成呈多个不规则的尖角,使之成为类似于山峰尖部的形状;
C、石材固定:将粘接后的长形石片竖立在盆体的内腔中,或者将长条石的底竖立在在盆体的内腔中,在盆体的内腔中填充栽培土,使得栽培土将底部粘接部位覆盖,并且栽培土低于盆体的外沿口 0.8厘米-1.5厘米;
d、种植盆景树:选择有姿成形的盆景树,理顺根须,剪除多余的横向根须,保留向下根须,再将盆景树的主根从石间隙或者石槽的中部或顶部植入,将配置好的栽培土填充到石间隙或者石槽中,并用竹签捣实,使得栽培土充满整个石间隙或者石槽,并与盆体内腔中的栽培土连接融为一体,使盆景树存活生长。
[0013]所述d步骤完成后对石间隙或者石槽进行封槽处理,将胶泥或池塘沉底泥泡湿后,掺入植物性纤维或动物性纤维搅拌成泥,涂抹在石间隙或者石槽的外侧形成胶泥层,位于栽培土的外表面起到护土的作用,在盆景树的伸出部位附近留有空隙,。
[0014]所述d步骤完成后在胶泥层的外表面以及盆体内栽培土的外表面分别铺种有苔藓类植物,每隔一至两天对盆景树的根部浇水,每天定时对盆景树的树冠喷水以保持湿润。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的是长片石和短片石相粘接并形成了石间隙,或者采用切割的方式或开凿的方式在长条石的侧面开设一道石槽,作为盆景树根系的生长缝隙,并在该缝隙中填充栽培土,有效解决了一直以来无法在质地坚硬、不带孔洞的石材上种植盆景树的技术难题。
[0016]2、本发明在石间隙或者石槽中以及盆体内填充有栽培土,盆体的内腔中也填充有栽培土,便于根须沿着栽培土向下生长发展,使得位于石间隙或石槽内的须根能够在扎根到盆体内的栽培土中,提到了盆景树生长的稳固性以及存活率。
[0017]3、本发明在石间隙或者石槽的外侧形成胶泥层,胶泥层不仅能够起到护土作用,还具有很好的透水透气性能以及蓄水性能,另外在胶泥层的外表面以及盆体内栽培土的外表面分别铺种有苔藓类植物,有效解决了盆景不耐旱、浇水时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盆景树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1未种植盆景树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发明第一石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发明第二石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发明第一石块和第二石块粘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图1中石间隙的剖视图。
[0027]图10是本发明石间隙的正面示意图。
[0028]图11是图2中石槽的剖视图。
[0029]图中:盆体I,长片石2,第一石块3,第二石块4,石间隙5,石槽6,不规则山尖7,底部粘接部位8,石间隙粘接部位9,栽培土 10,胶泥层11,盆景树12,苔藓类植物13。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1]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附石盆景,包括:盆体I和附石,附石设置在盆体I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石由相邻竖立排列的至少两块长形石组成,在相邻的两块长形石之间沿高度方向设有石间隙5,且在石间隙5中至少设置有一个连接两块长形石的固定件,或者所述的附石为开设有纵向分布的石槽6的单块长形石2,所述石间隙5或者石槽6内种植有盆景树10并填充有栽培土 10,盆景树10的树干和树枝延伸到石间隙5或者石槽6的外侧,盆体I的内腔中也填充有栽培土 10并与石间隙5或者石槽6内的栽培土 10融为一体。
[0032]所述石间隙5或石槽6边部的栽培土10外表面上设置有胶泥层11,胶泥层11由植物性纤维或动物性纤维混合池塘沉底泥或胶泥搅拌成泥后制成,植物性纤维或动物性纤维与胶泥或池塘沉底泥泡的配比按照体积比为:1/4-1/2。
[0033]所述胶泥层11的厚度为0.5厘米-2厘米,植物性纤维为水苔纤维或细麻丝长纤维,动物性纤维为人体长头发、猪鬃毛、马鬃毛或细羊毛,胶泥层11的外表面上种植有苔藓类植物13。
[0034]所述固定件为水泥粘接块或粘接剂粘接块,水泥粘接块为混合有1071父水的水泥块,粘接剂粘接块由环氧树脂或万能胶制成。
[0035]所述附石采用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相贴合后粘接固定而成,并且第一石块3与第二石块4之间留有石间隙5,第一石块3与第二石块4的宽度接近,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的宽度为20厘米-35厘米,第一石块3的长度大于第二石块4的长度10厘米-30厘米。
[0036]所述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之间在石间隙粘接部位9通过水泥或粘接剂粘接固定,石间隙5和石槽6的缝隙宽度为2厘米-6厘米。
[0037]所述长形石片以及长条石2的顶端设置为类似于山顶形状的多个不规则的尖角,长形石片以及长条石2的底部粘接部位8通过水泥或粘接剂粘接固定在盆体I的内腔上。
[0038]—种附石盆景制作和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石材:选择宽度接近的两块以上的长形石,所述的长形石至少有一面相对平直,长度相差10厘米-30厘米,或者选择单个长条石2;
b、石材处理:将长形石片通过水泥或粘接剂粘接固定,并使得相邻的两块长形石片之间留有2厘米-6厘米的石间隙5,或者在长条石2的侧面开设有一道2厘米-6厘米宽的石槽6,将长形石片以及长条石4的顶端制成呈多个不规则的尖角,使之成为类似于山峰尖部的形状;
C、石材固定:将粘接后的长形石片竖立在盆体I的内腔中,或者将长条石2的底竖立在在盆体I的内腔中,在盆体I的内腔中填充栽培土 10,使得栽培土 10将底部粘接部位8覆盖,并且栽培土 10低于盆体I的外沿口 0.8厘米-1.5厘米;
d、种植盆景树:选择有姿成形的盆景树,理顺根须,剪除多余的横向根须,保留向下根须,再将盆景树的主根从石间隙5或者石槽6的内部距离底部1/2-3/4的位置植入,将配置好的栽培土 10填充到石间隙5或者石槽6中,并用竹签捣实,使得栽培土 10充满整个石间隙5或者石槽6,并与盆体I内腔中的栽培土 10连接融为一体,使盆景树存活生长。
[0039]所述d步骤完成后对石间隙5或者石槽6进行封槽处理,将胶泥或池塘沉底泥泡湿后,掺入植物性纤维或动物性纤维搅拌成泥,涂抹在石间隙5或者石槽6的外侧形成胶泥层11,位于栽培土 10的外表面起到护土的作用,在盆景树10的伸出部位附近留有空隙。
[0040]所述d步骤完成后在胶泥层11的外表面以及盆体I内栽培土10的外表面分别铺种有苔藓类植物13,每隔一至两天对盆景树10的根部浇水,每天定时对盆景树10的树冠喷水以保持湿润。
[0041]本发明所采用的附石与传统附石盆景所采用的附石不同,本发明所采用的附石高度明显高于传统的附石,一般可以达到一米左右,只要基座稳固附石可以更高,主要是便于营造出传统附石盆景所无法达到的山峰耸立、巍蛾高大的盆景艺术意境。而且本发明的附石取材广泛,不限于吸水或半吸水性石材,青石、花岗岩甚至经过处理的大理石板都可以,质地坚硬不吸水也不会影响盆景树的正常生长,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解决了在不吸水附石上对盆景树的生长培育问题。
[0042]例如:本发明可以采用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相结合的方式,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为常见的青石、花岗岩甚至经过处理的大理石板,第一石块3的宽度与第二石块4的宽度接近,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的宽度为20厘米-35厘米,第一石块3的长度大于第二石块4的长度10厘米-30厘米。需要将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相贴合,并且第一石块3与第二石块4之间留有2厘米-6厘米的石间隙5,第一石块3与第二石块4之间在石间隙粘接部位9通过固定块连接固定,粘接剂为环氧树脂、万能胶或者混合有107胶水的水泥。粘接固定前需放平,固定稳当,粘接后用布条或伸缩等捆扎牢实,静置48小时以上固化后才可移动。然后将粘接后的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的底部粘接部位8通过水泥或粘接剂粘接固定在盆体I的内腔上,使得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为整体竖立在盆体I上,形成盆景山峰。当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三块以上的长形石贴合而成,形成多道石间隙5,并能种植多棵盆景树。
[0043]为了便于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乃至更多长形石的贴合固定,本发明在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之间在石间隙粘接部位9上固定块并用水泥或粘接剂粘接固定,固定件为水泥粘接块或粘接剂粘接块,水泥粘接块为混合有1071父水的水泥块,粘接剂粘接块由环氧树脂或万能胶制成,还可以采用石块、砖块作为固定件,在固定件的两端分别通过水泥或粘接剂将相邻的长形石粘接固定,粘接固定后形成2厘米-6厘米的石间隙5。
[0044]本发明附石的另外一种方式是,选择形状较好的单根较长的长条石2,青石、花岗岩等各种质地的岩石都可以,显然无法利用上述两块粘接的方式形成生长缝隙,本发明采用切割机切割的方式或开凿的方式在长条石2的侧面开设一道石槽6,该石槽6的宽度为2厘米-6厘米。石槽6的深度为15厘米-30厘米,主要根据长条石2的在各部位的具体直径而定,石槽6不将长条石2完全剖切开来,只是开凿一道槽口作为盆景树根系的生长缝隙,石槽6所起的作用与石间隙5所起的作用相同。长条石2的底部粘接部位8上通过水泥或粘接剂粘接固定在盆体I的内腔上,使得长条石2竖立在盆体I上,石槽6垂直于盆体I水平面。
[0045]为了让附石更的外形跟接近与山峰的形状,用尖嘴锤将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以及长条石2的顶端敲打呈多个不规则的尖角,使之成为类似于山峰尖部的形状,当然还可以在第一石块3、第二石块4以及长条石2的外侧面进行一些打凿修饰,使之更接近于自然。在盆体I的内腔中填充栽培土 10,使得栽培土 10将底部粘接部位8覆盖,并且栽培土 10低于盆体I的外沿口0.8厘米-1.5厘米,盆体I内的栽培土不仅能够将底部粘接部位8覆盖住,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还能作为后期盆景树的根系向下生长发展后的底部土壤。
[0046]本发明盆景树10的选择与传统盆景制作相同,甚至对树种本身的选择灵活性更大,耐旱和不耐旱的盆景树都行,例如可以选择松树、楓树、榆树、柏树、紫薇等。选择有姿成形的盆景树,理顺根须,剪除多余的横向根须,保留向下根须,再将盆景树的主根从石间隙5或者石槽6的内部距离底部1/2-3/4的位置植入,选择这个部位植入能够有效兼顾根须的向下生长需要以及盆景树的定型和美观。最后找出最佳观赏面,让盆景树的树冠伸出到石间隙5或者石槽6的外侧,伸出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造型引导。
[0047]将配置好的栽培土10填充到石间隙5或者石槽6中,栽培土 10为普通土壤或添加有肥料以及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并用竹签捣实,使得栽培土 10充满整个石间隙5或者石槽6,并与盆体I内腔中的栽培土 10连接融为一体,便于根须沿着栽培土 10向下生长发展,使得位于石间隙5或石槽6内的须根能够在扎根到盆体I内的栽培土 10中,不仅能够提高盆景树生长的稳固性,而且还能让根须从盆体I内腔中的栽培土 10以及石间隙5或者石槽6内的栽培土 10中吸收水份和营养,极大地提高了存活率。
[0048]填土完成后需要对石间隙5或者石槽6进行封槽处理,将胶泥或池塘沉底泥泡湿后,掺入植物性纤维或动物性纤维搅拌成泥,涂抹在石间隙5或者石槽6的外侧形成胶泥层
11。胶泥层11不仅能够起到护土作用,防止石间隙5或者石槽6内的土壤松垮,也能避免在浇水过程中石间隙5或者石槽6内的土壤被冲走,胶泥层11还具有很好的透水透气性能以及蓄水性能,有利于植株生长。胶泥层11由植物性纤维或动物性纤维混合池塘沉底泥或胶泥搅拌成泥后制成,胶泥层11的厚度为0.5厘米-2厘米,植物性纤维或动物性纤维与胶泥或池塘沉底泥泡的配比按照体积比为:1/4-1/2。植物性纤维为水苔纤维或细麻丝长纤维,动物性纤维为人体长头发、猪鬃毛、马鬃毛或细羊毛,胶泥层的外表面上种植有苔藓类植物,胶泥中掺入植物性纤维或动物性纤维能够提高蓄水和透气性能,还能起到牵制土壤的作用,避免崩落和溃塌。在盆景树10的伸出部位附近留有空隙,便于浇水时水份的进入和透气。胶泥层11的外表面上种植有苔藓类植物13,苔藓类植物13为青苔或其它苔藓类植物,苔藓类植物13不仅能够提高蓄水效果以及耐旱效果,还能巧妙的将石间隙5、石槽6以及胶泥层11遮盖住,让盆景显得更加自然和美观。
[0049]具体实施例1:选择两块长形石,分别为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第一石块3与第二石块4之间拼合后通过固定块粘接固定,第一石块3与第二石块4所形成的石间隙5的缝隙宽度为2厘米,石间隙5内种植有盆景树10并填充有栽培土 10,栽培土 10外表面上设置有厚度为I厘米的胶泥层11,胶泥层11中水苔纤维与胶泥的配比按照体积比为:1/4,每天定时对盆景树10的树冠喷水以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为40天。
[0050]具体实施例2:选择两块长形石,分别为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第一石块3与第二石块4之间拼合后通过固定块粘接固定,第一石块3与第二石块4所形成的石间隙5的缝隙宽度为3厘米,石间隙5内种植有盆景树10并填充有栽培土 10,栽培土 10外表面上设置有厚度为2厘米的胶泥层11,胶泥层11中水苔纤维与胶泥的配比按照体积比为:1/3,每天定时对盆景树10的树冠喷水以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为50天。
[0051 ]具体实施例3:选择两块长形石,分别为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第一石块3与第二石块4之间拼合后通过固定块粘接固定,第一石块3与第二石块4所形成的石间隙5的缝隙宽度为4厘米,石间隙5内种植有盆景树10并填充有栽培土 10,栽培土 10外表面上设置有厚度为I厘米的胶泥层11,胶泥层11中长头发与胶泥的配比按照体积比为:1/2,每天定时对盆景树10的树冠喷水以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为60天。
[0052]具体实施例4:选择一块长片石2,在长片石2上开设有纵向分布的石槽6,石槽6的深度为20厘米,石槽6的缝隙宽度为2厘米,石间隙5内种植有盆景树10并填充有栽培土 10,栽培土 10外表面上设置有厚度为I厘米的胶泥层11,胶泥层11中水苔纤维与胶泥的配比按照体积比为:1/3,每天定时对盆景树10的树冠喷水以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为50天。
[0053]本发明取材广泛,成本低廉,更主要的是有效解决了一直以来无法在质地坚硬、不带孔洞的石材上种植盆景树的技术难题,还有效解决了盆景不耐旱、浇水时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盆景树生长到较大时稳固性差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盆景树的存活率,尤其适合于高度较高的附石盆景。养护简便,只要保证充足的光照和水份,树木存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另外本发明所采用的高附石盆景具有传统盆景所不具备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体现出了附石盆景独特的壮观景象和典雅的意境,能够摆放在客厅、阳台以及公园等场所,美化了生活和居住环境。
【主权项】
1.一种附石盆景,包括:盆体(I)和附石,附石设置在盆体(I)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石由相邻竖立排列的至少两块长形石组成,在相邻的两块长形石之间沿高度方向设有石间隙(5),且在石间隙(5)中至少设置有一个连接两块长形石的固定件,或者所述的附石为开设有纵向分布的石槽(6)的单块长形石(2),所述石间隙(5)或者石槽(6)内种植有盆景树(10)并填充有栽培土 (10),盆景树(10)的树干和树枝延伸到石间隙(5)或者石槽(6)的外侦U,盆体(I)的内腔中也填充有栽培土(10)并与石间隙(5)或者石槽(6)内的栽培土(10)融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石盆景,其特征在于:所述石间隙(5)或石槽(6)边部的栽培土 (10)外表面上设置有胶泥层(11),胶泥层(11)由植物性纤维或动物性纤维混合池塘沉底泥或胶泥搅拌成泥后制成,植物性纤维或动物性纤维与胶泥或池塘沉底泥泡的配比按照体积比为:I/4_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附石盆景,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泥层(11)的厚度为0.5厘米-2厘米,植物性纤维为水苔纤维或细麻丝长纤维,动物性纤维为人体长头发、猪鬃毛、马鬃毛或细羊毛,胶泥层(11)的外表面上种植有苔藓类植物(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石盆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水泥粘接块或粘接剂粘接块,水泥粘接块为混合有107|父水的水泥块,粘接剂粘接块由环氧树脂或万能Jj父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石盆景,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石采用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相贴合后粘接固定而成,并且第一石块(3)与第二石块(4)之间留有石间隙(5),第一石块(3)与第二石块(4)的宽度接近,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的宽度为20厘米-35厘米,第一石块(3)的长度大于第二石块(4)的长度10厘米-30厘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附石盆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石块(3)和第二石块(4)之间在石间隙粘接部位(9)通过水泥或粘接剂粘接固定,石间隙(5)和石槽(6)的缝隙宽度为2厘米-6厘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石盆景,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形石片以及长条石(2)的顶端设置为类似于山顶形状的多个不规则的尖角,长形石片以及长条石(2)的底部粘接部位(8)通过水泥或粘接剂粘接固定在盆体(I)的内腔上。8.—种制作和培育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石盆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石材:选择宽度接近的两块以上的长形石,所述的长形石至少有一面相对平直,长度相差10厘米-30厘米,或者选择单个长条石(2); b、石材处理:将长形石片通过水泥或粘接剂粘接固定,并使得相邻的两块长形石片之间留有2厘米-6厘米的石间隙(5),或者在长条石(2)的侧面开设有一道2厘米-6厘米宽的石槽(6),将长形石片以及长条石(4)的顶端制成呈多个不规则的尖角,使之成为类似于山峰尖部的形状; c、石材固定:将粘接后的长形石片竖立在盆体(I)的内腔中,或者将长条石(2)的底竖立在在盆体(I)的内腔中,在盆体(I)的内腔中填充栽培土( 10),使得栽培土( 10)将底部粘接部位(8)覆盖,并且栽培土(10)低于盆体(I)的外沿口 0.8厘米-1.5厘米; d、种植盆景树:选择有姿成形的盆景树,理顺根须,剪除多余的横向根须,保留向下根须,再将盆景树的主根从石间隙(5)或者石槽(6)的内部距离底部1/2-3/4的位置植入,将配置好的栽培土(10)填充到石间隙(5)或者石槽(6)中,并用竹签捣实,使得栽培土(10)充满整个石间隙(5)或者石槽(6),并与盆体(I)内腔中的栽培土(10)连接融为一体,使盆景树存活生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附石盆景的制作和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步骤完成后对石间隙(5)或者石槽(6)进行封槽处理,将胶泥或池塘沉底泥泡湿后,掺入植物性纤维或动物性纤维搅拌成泥,涂抹在石间隙(5)或者石槽(6)的外侧形成胶泥层(11),位于栽培土 (10)的外表面起到护土的作用,在盆景树(10)的伸出部位附近留有空隙。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高附石盆景的制作和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步骤完成后在胶泥层(11)的外表面以及盆体(I)内栽培土(10)的外表面分别铺种有苔藓类植物(13),每隔一至两天对盆景树(10)的根部浇水,每天定时对盆景树(10)的树冠喷水以保持湿润。
【文档编号】A01G17/00GK106069155SQ201610572282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0日
【发明人】朱杰
【申请人】朱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