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持优良性状的麻黄鸡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1070037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持优良性状的麻黄鸡培育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优良性状的麻黄鸡培育方法,本发明通过精确控制营养及环境因素,创造了优良的外部环境,有效提升了麻黄鸡的蛋鸡成活率,提高了鸡的生产性能,并降低环境污染,提升资源利用率,发明中从麻黄鸡的育雏、育成和产蛋出发,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殖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消减、减少各种逆境对麻黄鸡的有害影响,降低了料蛋比、破蛋率、提高了蛋鸡存活率等,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保持优良性状的麻黄鸡培育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持优良性状的麻黄鸡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3]淮南麻黄鸡是淮河流域劳动人民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的优良地方方品种,历史悠久,因其羽黄中带麻而得名,于1987年12月份被《中国家禽品种志》收录,是安徽省肉蛋兼用型优质地方良种鸡。原产地为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金安区、裕安区、寿县和淮南市,现中心产区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丘陵地区的霍邱县、金安区、裕安区、寿县(占约60%),淮南市(10%),合肥市长丰县、月巴西县、月巴东县(30%)等地区。经过长期的人类和自然选择作用,造成了淮南麻黄鸡因地域不同而外貌等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虽然不同地区淮南麻黄鸡体貌特征上存在差异,但在生长性能上差异不显著。淮南麻黄鸡不仅具有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耐粗饲,早期生长较快,肉质细嫩鲜美,耐受高温高湿,且合群性等优良地方鸡种的特点,还具有优良的生长性能和较高的繁殖性能。
[0004]目前,在麻黄鸡的养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鸡舍建设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健全、养殖观念陈旧、管理方法不合理、疫病加重、鸡生产性能降低等,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随着我国养鸡模式向高度集约化方向发展,这种旧的养殖方法已不太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需要,迫切需要变革饲养模式,更新养殖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使我国麻黄鸡养殖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之路。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持优良性状的麻黄鸡培育方法。
[000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保持优良性状的麻黄鸡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体力充沛、体质强健、绒毛整齐、有光泽的鸡苗,雏鸡出壳重要求大于35克;
(2)进雏前5-7天清扫鸡舍,并用高锰酸钾15克/立方米、甲醛30毫升/立方米熏蒸鸡舍,熏蒸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
(3)为了提高育雏成活率,舍内需保持清洁卫生,并铺设具有杀菌、除臭、降氨作用的垫料,垫料采用以下重量份原料配制而成:干树皮150-170、玉米秸340-360、麦麸230-250、松子壳120-140、蒙脱土40-50、石膏粉20-30、黄沙50-60、骨粉70-80、木芙蓉叶7-8、野菊花5-7、厚朴4-6、EM菌2-3;制备方法是先将木芙蓉叶、野菊花、厚朴用水煎煮40-50分钟,制得中药煎煮液,然后将干树皮、玉米秸粉碎并与麦麸、松子壳、蒙脱土、石膏粉、黄沙、骨粉一起放入到中药煎煮液中煮沸30-50分钟,捞出,烘干,粉碎后再加入EM菌混匀,得到鸡用垫料;
(4)进雏前24小时,开启控温设备,使育雏舍温度达到34-36度;
(5)育雏第一周控制温度为33-35度,以后每周下降2-3度,直到6周下降至18-21度为止;
(6)雏鸡1-10日龄,控制相对湿度为60-65%,10日龄以后相对湿度55-60%;
(7)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维持舍内空气新鲜,冬季减少通风,避免感冒;
(8)加强能量供应,雏鸡饲料采用以下原料制成:玉米粉82-86千克、豆粉45-48千克、松针粉25-27千克、石粉0.5-0.8千克、黑麦麸25-28千克、桑葚渣12-16千克、沙棘籽粉23-26千克、酵母浸粉2-3千克、芦笋15-17千克、甘蓝12-14千克、冬瓜粉皮粉10-12千克;
(9)雏鸡1-3日龄每天光照23-24小时,以后按照每周减1-2小时,可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夜间应该补光;
(10)雏鸡5-8日龄开始断嚎,患病和免疫鸡群不应断嚎,断嚎后将饲料加水拌湿饲喂,以促进伤口愈合;
(I I)雏鸡6-8周龄时开始转群饲养,每群70-80只;
(12)饲养至15-18周时接近性成熟,母鸡每日补钙1.8-2.1%、补磷0.4-0.5%;
(13)饲养至32-48周龄,加强基础营养,饲料蛋白质水平要增加20-30%,并注意补充氨基酸和维生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精确控制营养及环境因素,创造了优良的外部环境,有效提升了麻黄鸡的蛋鸡成活率,提高了鸡的生产性能,并降低环境污染,提升资源利用率,发明中从麻黄鸡的育雏、育成和产蛋出发,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殖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消减、减少各种逆境对麻黄鸡的有害影响,降低了料蛋比、破蛋率、提高了蛋鸡存活率等,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09]—种保持优良性状的麻黄鸡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体力充沛、体质强健、绒毛整齐、有光泽的鸡苗,雏鸡出壳重要求大于35克;
(2)进雏前5-7天清扫鸡舍,并用高锰酸钾15克/立方米、甲醛30毫升/立方米熏蒸鸡舍,熏蒸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
(3)为了提高育雏成活率,舍内需保持清洁卫生,并铺设具有杀菌、除臭、降氨作用的垫料,垫料采用以下重量份原料配制而成:干树皮150-170、玉米秸340-360、麦麸230-250、松子壳120-140、蒙脱土40-50、石膏粉20-30、黄沙50-60、骨粉70-80、木芙蓉叶7-8、野菊花5-
7、厚朴4-6、EM菌2-3;制备方法是先将木芙蓉叶、野菊花、厚朴用水煎煮40-50分钟,制得中药煎煮液,然后将干树皮、玉米秸粉碎并与麦麸、松子壳、蒙脱土、石膏粉、黄沙、骨粉一起放入到中药煎煮液中煮沸30-50分钟,捞出,烘干,粉碎后再加入EM菌混匀,得到鸡用垫料;
(4)进雏前24小时,开启控温设备,使育雏舍温度达到34-36度;
(5)育雏第一周控制温度为33-35度,以后每周下降2-3度,直到6周下降至18-21度为止;
(6)雏鸡1-10日龄,控制相对湿度为60-65%,10日龄以后相对湿度55-60%; (7)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维持舍内空气新鲜,冬季减少通风,避免感冒;
(8)加强能量供应,雏鸡饲料采用以下原料制成:玉米粉82-86千克、豆粉45-48千克、松针粉25-27千克、石粉0.5-0.8千克、黑麦麸25-28千克、桑葚渣12-16千克、沙棘籽粉23-26千克、酵母浸粉2-3千克、芦笋15-17千克、甘蓝12-14千克、冬瓜粉皮粉10-12千克;
(9)雏鸡1-3日龄每天光照23-24小时,以后按照每周减1-2小时,可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夜间应该补光;
(10)雏鸡5-8日龄开始断嚎,患病和免疫鸡群不应断嚎,断嚎后将饲料加水拌湿饲喂,以促进伤口愈合;
(I I)雏鸡6-8周龄时开始转群饲养,每群70-80只;
(12)饲养至15-18周时接近性成熟,母鸡每日补钙1.8-2.1%、补磷0.4-0.5%;
(13)饲养至32-48周龄,加强基础营养,饲料蛋白质水平要增加20-30%,并注意补充氨基酸和维生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
[001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保持优良性状的麻黄鸡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体力充沛、体质强健、绒毛整齐、有光泽的鸡苗,雏鸡出壳重要求大于35克; (2)进雏前5-7天清扫鸡舍,并用高锰酸钾15克/立方米、甲醛30毫升/立方米熏蒸鸡舍,熏蒸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 (3)为了提高育雏成活率,舍内需保持清洁卫生,并铺设具有杀菌、除臭、降氨作用的垫料,垫料采用以下重量份原料配制而成:干树皮150-170、玉米秸340-360、麦麸230-250、松子壳120-140、蒙脱土40-50、石膏粉20-30、黄沙50-60、骨粉70-80、木芙蓉叶7-8、野菊花5-.7、厚朴4-6、EM菌2-3;制备方法是先将木芙蓉叶、野菊花、厚朴用水煎煮40-50分钟,制得中药煎煮液,然后将干树皮、玉米秸粉碎并与麦麸、松子壳、蒙脱土、石膏粉、黄沙、骨粉一起放入到中药煎煮液中煮沸30-50分钟,捞出,烘干,粉碎后再加入EM菌混匀,得到鸡用垫料; (4)进雏前24小时,开启控温设备,使育雏舍温度达到34-36度; (5)育雏第一周控制温度为33-35度,以后每周下降2-3度,直到6周下降至18-21度为止; (6)雏鸡1-10日龄,控制相对湿度为60-65%,10日龄以后相对湿度55-60%; (7 )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维持舍内空气新鲜,冬季减少通风,避免感冒; (8)加强能量供应,雏鸡饲料采用以下原料制成:玉米粉82-86千克、豆粉45-48千克、松针粉25-27千克、石粉0.5-0.8千克、黑麦麸25-28千克、桑葚渣12-16千克、沙棘籽粉23-26千克、酵母浸粉2-3千克、芦笋15-17千克、甘蓝12-14千克、冬瓜粉皮粉10-12千克; (9)雏鸡1-3日龄每天光照23-24小时,以后按照每周减1-2小时,可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夜间应该补光; (10)雏鸡5-8日龄开始断嚎,患病和免疫鸡群不应断嚎,断嚎后将饲料加水拌湿饲喂,以促进伤口愈合; (11)雏鸡6-8周龄时开始转群饲养,每群70-80只; (12)饲养至15-18周时接近性成熟,母鸡每日补钙1.8-2.1%、补磷0.4-0.5%; (13)饲养至32-48周龄,加强基础营养,饲料蛋白质水平要增加20-30%,并注意补充氨基酸和维生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
【文档编号】A23K50/75GK106070036SQ201610466629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4日
【发明人】范寿清
【申请人】安徽牧翔禽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