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目标靶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0479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目标靶树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目标靶树,它主要包括雾滴收集板(1)、仿形树冠(2)、仿真树叶(3)、导管(4)、雾滴收集管(5);所述雾滴收集板(1)安装在仿形树冠(2)上;所述仿真树叶(3)安装在仿形树冠(2)上;所述导管(4)与所述雾滴收集板(1)相连接;同时所述导管(4)与所述雾滴收集管(5)相连接;所述雾滴收集管(5)安装在目标靶树的底部;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目标靶树,用于果树喷雾机械性能测试,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目标靶树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目标靶树。
【背景技术】
[0002]在农业领域,喷药机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新型果园中,喷药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喷药机的研发过程中,并不能够保证做到实验样机在真实的果园中进行实验,这样就不能够保证产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达到理想的设计水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目标靶树,以达到模拟真实果园中模拟喷雾机对果树的喷雾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目前在喷雾机研发过程中不能够真实的模拟果园中果树的喷雾效果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新型目标靶树,解决了模拟喷雾机对果树的真实喷雾过程。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目标靶树通过在仿真树上安装雾滴收集板,同时通过导管将雾滴收集板收集到的雾滴引流到收集管中,收集管上有刻度,可以读出收集的雾滴量,同时在目标靶树上有仿真树叶,可以模拟喷雾机在喷雾时雾滴落在树叶上的真实效果。从而解决喷雾机研发过程中的模拟喷雾过程。
[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种新型目标靶树,包括雾滴收集板、仿形树冠、仿真树叶、导管、雾滴收集管。所述雾滴收集板(I)安装在仿形树冠(2)上,所述仿真树叶(3)安装在仿形树冠(2)上,所述导管(4)与所述雾滴收集板(I)相连接,同时所述导管(4)与所述雾滴收集管(5)相连接,所述雾滴收集管(5)安装在目标靶树的底部。
[0005]所述目标靶树在收集雾滴的时候,将雾滴收集板收集到的雾滴通过导管收集到雾滴收集管中,通过雾滴收集管上的刻度可以读出收集的雾滴量。同时在仿形树冠上有仿真树叶,可以用于模拟雾滴落到树叶上的情况。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模拟喷雾机对树木的真实喷雾过程,并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目标靶树的结构图。
[0008]图中:1.雾滴收集板、2.仿形树冠、3.仿真树叶、4.导管、5.雾滴收集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目标靶树,雾滴收集板、仿形树冠、仿真树叶、导管、雾滴收集管,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0]如图1所示,所述一种新型目标靶树由雾滴收集板(I)、仿形树冠(2)、仿真树叶
(3)、导管(4)、雾滴收集管(5)组成。所述雾滴收集板(I)安装在仿形树冠(2)上,所述仿真树叶(3)安装在仿形树冠(2)上,所述导管(4)与所述雾滴收集板(I)相连接,同时所述导管(4)与所述雾滴收集管(5)相连接,所述雾滴收集管(5)安装在目标靶树的底部。
[0011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新型目标靶树在工作时,通过将雾滴收集板(I)收集到的雾滴通过导管(4)收集到雾滴收集管(5)中,通过雾滴收集管(5)上的刻度可以读出收集的雾滴量。同时在仿形树冠(2)上有仿真树叶(3),可以用于模拟雾滴落到树叶上的情况。
[0012]上面以具体实施例予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上述的说明内容,凡在本发明精神与原则之上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目标靶树主要由雾滴收集板、仿形树冠、仿真树叶、导管、雾滴收集管五部分组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滴收集板(I)安装在仿形树冠(2)上; 所述仿真树叶(3)安装在仿形树冠(2)上; 所述导管(4)与所述雾滴收集板(I)相连接; 所述导管(4)与所述雾滴收集管(5)相连接; 所述雾滴收集管(5)安装在目标靶树的底部; 通过将雾滴收集板(I)收集到的雾滴通过导管(4)收集到雾滴收集管(5)中,通过雾滴收集管(5)上的刻度可以读出收集的雾滴量。同时在仿形树冠(2)上有仿真树叶(3),可以用于模拟雾滴落到树叶上的情况。
【文档编号】A01M7/00GK106070143SQ201610394367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0日 公开号201610394367.5, CN 106070143 A, CN 106070143A, CN 201610394367, CN-A-106070143, CN106070143 A, CN106070143A, CN201610394367, CN201610394367.5
【发明人】杨福增, 刘明阳
【申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