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吸虫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2970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负压吸虫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昆虫吸虫器。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对小型昆虫进行研宄时,取样工作主要依赖于电动吸虫器和口吸式吸虫器。而口吸式因价格低廉,携带方便,无电源限制等优点而得到广泛使用,但采集效率低、不利于操作人员健康,目前有不少专利对此进行了改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申请号为201220659897.5的口式吸虫器,虽然分别利用滤网和水对不洁空气进行过滤,但是因组合管多反而不方便使用人操作。如申请号为200720110069.5的负压吸虫器,用吸耳球代替人嘴,有利于操作人员健康,但还存在两点缺陷:吸耳球捏的过程中,气流从进虫管口出来而吓跑虫子;集虫装置至连通管没有过滤,容易造成连通管堵塞。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负压吸虫器。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负压吸虫器,包括一个集虫装置和一个负压吸球装置,所述集虫装置包括进虫管、三通管、存虫管及其管盖,三通管的前端口、后端口和下端口分别接进虫管、连通管和存虫管,所述后端口内设有100目铜网、纱网或尼龙网,所述连通管连接所述负压吸球装置,所述负压吸球装置包括球体、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三通管和存虫管均为透明管。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三通管的前端口和后端口为锥形扩口,便与所述进虫管和所述连通管相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存虫管和管盖的连接为旋口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管为软管。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负压吸虫器相对口吸式吸虫器采集效率高、不损害操作者的身体健康;所述的负压吸球装置为单向吸气,气流从进虫管进,吸球尾部排除,操作时不易惊吓到虫子,采集成功率高;在所述三通管的后端口内设有100目铜网、纱网或尼龙网,可防止虫子和杂物进入连通管道,防止管道堵塞;所述存虫管与管盖为旋口设计,易拆卸,方便更换;所述存虫管透明,方便对存虫管中的虫子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吸虫器的结构示意图:进虫管1、前端口 2、三通管3、100目网4、后端口 5、连接管6、单向进气阀7、球体8、单向出气阀9、下端口 10、管盖11、存虫管
12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负压吸虫器,包括一个集虫装置和一个负压吸球装置,所述集虫装置包括进虫管1、三通管3、存虫管12及其管盖11,三通管3的前端口 2、后端口 5和下端口 10分别接进虫管1、连通管6和存虫管12,所述后端口 5内设有100目网4,所述连通管6连接所述负压吸球装置,所述负压吸球装置包括球体8、单向进气阀7和单向出气阀9 ;所述三通管3和所述存虫管12均为透明管;所述三通管3的前端口 2和后端口 5为锥形扩口,便与进虫管I和连通管6相接;所述存虫管12和管盖11的连接方式为旋口连接;所述连通管5为软管。
[00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进虫管I对准昆虫,捏放吸球8,风从进虫管I经三通管3的前端口 2进入三通管3和存虫管12,再经三通管的后端口 5流入连通管6,从单向进气阀门7进入球体8,最终从单向出气阀门9排出,气流流动的同时将昆虫吸入存虫管12内,完成取样操作。操作过程简单,可连续取样,对昆虫影响小,昆虫的成活率100%。
【主权项】
1.一种负压吸虫器,包括一个集虫装置和一个负压吸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装置包括进虫管(I)、三通管(3)、存虫管(12)及其管盖(11),三通管(3)的前端口(2)、后端口(5)和下端口(10)分别接进虫管(1)、连通管(6)和存虫管(12),所述后端口(5)内设有100目网(4),所述连通管(6)连接所述负压吸球装置,所述负压吸球装置包括球体(8)、单向进气阀(7)和单向出气阀(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虫器,其特征还在于:所述三通管(3)和存虫管(12)为透明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吸虫器,其特征还在于:所述三通管(3)的前端口(2 )和后端口( 5 )为锥形扩口,便与所述的进虫管(I)和连通管(6 )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压吸虫器,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存虫管(12)和管盖(11)的连接为旋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负压吸虫器,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连通管(5)为软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吸虫器,包括一个集虫装置和一个负压吸球装置,两装置用连通管连接。集虫装置包括进虫管、三通管、存虫管及其管盖,负压吸球装置包括球体、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小型昆虫捕捉,具有使用方便、效率高的特点。
【IPC分类】A01M3/00
【公开号】CN204682294
【申请号】CN201520266590
【发明人】许益鹏, 俞晓平, 申屠旭萍, 郝培应, 付贤树
【申请人】中国计量学院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