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蝌蚪孵化到变态成蛙整个生长过程的循环蛙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79111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适合蝌蚪孵化到变态成蛙整个生长过程的循环蛙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适合蝌蚪孵化到变态成蛙整个生长过程的循环蛙池。
【背景技术】
[0002]蛙类养殖业作为新兴的农业产业,其发展速度快、前景好。棘胸蛙属两栖纲蛙科,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即是国家保护动物又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工养殖棘胸蛙既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棘胸蛙属于流水生活型,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主要以昆虫、蜈蚣、蜘蛛、蝇蛆类为食物,人工驯养棘胸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工饲养棘胸蛙必须对蛙池进行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庭院式蛙类养殖池(授权公告号CN203015656 U),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透水的池体、设于池体内的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设于池体开口上的遮光层;所述池体内包括依次相连的陆地、浅水区、深水区,所述陆地上设有饵料台,浅水区上设有供蛙类栖息的洞穴、植物种植坑;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设于池体内最低处的排水口和用于调节池体内水位高度的排水装置。该种庭院式蛙类养殖池能有效提高幼蛙的成活率,但在蝌蚪变态成幼蛙时需要转池,因此该种再生剂添加系统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蝌蚪孵化到变态成蛙整个生长过程的循环蛙池。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适合蝌蚪孵化到变态成蛙整个生长过程的循环蛙池,包括不透水的池体、设于池体上的遮光层和饵料台,其特征在于:还包循环水系统,所述池体由隔板分隔成多个浅水区和至少一个深水区,浅水区与深水区相连通、且浅水区与深水区间组成U形通道,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浅水区上方,所述饵料台与浅水区连接,所述循环水系统包括进水口、循环水槽和出水口,该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与两个不相连的浅水区连通、循环水槽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且循环水槽顺着U形通道布置依次通过所有的浅水区与深水区。
[0006]进一步的,池体被分隔依次排列的第一浅水区、第一深水区、第二深水区、第二浅水区。
[0007]进一步的,池体底部的截面为弧形结构。
[0008]进一步的,池体底采用水泥和清水沙混合而成。
[0009]进一步的,池体侧壁设有缓冲层。
[0010]进一步的,缓冲层包括设置于池体内的泡沫板层、及填充于泡沫板层与池体内壁间的气泡垫层。
[0011]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蛙池,适合蝌蚪孵化到变态成蛙整个生长过程,蝌蚪和蛙的活动空间大,有利于蝌蚪及成蛙的生长,蝌蚪变态成蛙时不需要转池,直接养到商品蛙出售;使用该种循环蛙池饲养时,便于工作人员的管理、投喂饵料、清理蛙池中的饵料残留物及排池物,可通过循环水系统对整池消毒和换水,不会出现死水。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循环蛙池的俯视图。
[0013]图2为循环蛙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5]参照图1、图2所示,适合蝌蚪孵化到变态成蛙整个生长过程的循环蛙池,包括不透水的池体1、遮光层2、饵料台3和循环水系统4 ;
[0016]池体I由石板分隔成依次连通的第一浅水区11、第一深水区12、第二深水区13、第二浅水区14,第一浅水区11与第一深水区12、第一深水区12与第二深水区13、第二深水区13与第二浅水区14间组成U形通道,池体I底部的截面为弧形结构,采用水泥和清水沙混合,池体侧壁设有缓冲层15,缓冲层包括设置于池体内的泡沫板层151、及填充于泡沫板层与池体内壁间的气泡垫层152 ;
[0017]遮光层2使用压缩的泡沫板,该遮光层2设置于第一浅水区11与第二浅水区14上方;
[0018]饵料台3使用石板材制成,该饵料台3与第一浅水区11、第二浅水区14连接;
[0019]循环水系统4包括进水口 41、循环水槽42和出水口 43,该进水口 41与第一浅水区11连通、出水口与第二浅水区连通、循环水槽43两端分别与进水口 41和出水口 43连接、且循环水槽43顺着U形通道布置依次通过第一浅水区11、第一深水区12、第二深水区13、第二浅水区14。
[0020]参照图1、图2所示,上述适合蝌蚪孵化到变态成蛙整个生长过程的循环蛙池,蝌蚪和蛙的活动空间大,有利于蝌蚪及成蛙的生长,蝌蚪变态成蛙时不需要转池,直接养到商品蛙出售;使用该种循环蛙池饲养时,便于工作人员的管理、投喂饵料、清理蛙池中的饵料残留物及排池物,可通过循环水系统对整池消毒和换水,不会出现死水。
[0021]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主权项】
1.适合蝌蚪孵化到变态成蛙整个生长过程的循环蛙池,包括不透水的池体、设于池体上的遮光层和饵料台,其特征在于:还包循环水系统,所述池体由隔板分隔成多个浅水区和至少一个深水区,浅水区与深水区相连通、且浅水区与深水区间组成U形通道,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浅水区上方,所述饵料台与浅水区连接,所述循环水系统包括进水口、循环水槽和出水口,该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与两个不相连的浅水区连通、循环水槽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且循环水槽顺着U形通道布置依次通过所有的浅水区与深水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蝌蚪孵化到变态成蛙整个生长过程的循环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被分隔依次排列的第一浅水区、第一深水区、第二深水区、第二浅水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蝌蚪孵化到变态成蛙整个生长过程的循环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底部的截面为弧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适合蝌蚪孵化到变态成蛙整个生长过程的循环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底采用水泥和清水沙混合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蝌蚪孵化到变态成蛙整个生长过程的循环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侧壁设有缓冲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合蝌蚪孵化到变态成蛙整个生长过程的循环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包括设置于池体内的泡沫板层、及填充于泡沫板层与池体内壁间的气泡垫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蝌蚪孵化到变态成蛙整个生长过程的循环蛙池,其包括不透水的池体、遮光层和饵料台,还包循环水系统,所述池体由隔板分隔成多个浅水区和至少一个深水区,浅水区与深水区相连通、且浅水区与深水区间组成U形通道,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浅水区上方,所述饵料台与浅水区连接,所述循环水系统包括进水口、循环水槽和出水口,该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与两个不相连的浅水区连通、循环水槽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且循环水槽顺着U形通道布置依次通过所有的浅水区与深水区。上述循环蛙池有利于蝌蚪及成蛙的生长,便于工作人员的管理、投喂饵料、清理蛙池中的饵料残留物及排池物,不会出现死水。
【IPC分类】A01K67/02
【公开号】CN204888395
【申请号】CN201520626827
【发明人】苏建丰, 苏进全
【申请人】福建省德化县双全农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